【新唐人2018年04月06日訊】歡迎回來,台灣花蓮,有一位賽德克族人詹秋貴,二十年來,一直在傳授耆老的編織工藝,她說因為有許多長輩的智慧在裡面,一旦失傳,就真的太可惜了。
藍色、咖啡色、黃色紅色相間鮮艷亮麗的直線條原民編織,相當搶眼,工藝家說,這些作品都蘊含許多部落耆老的智慧在裡面,光是要找到黑色染料,就相當不容易了。
賽德克族工藝家詹秋貴:「那個溪水不是很多葉子,旁邊去嗎?久了那個葉子不是會變黑,變黑土了,就拿一部份給它丟在那邊,埋在那裡,埋在那裡大概一個禮拜左右,再把它拿回來,它就變黑的。」
家住花蓮新城可樂部落的詹秋貴,二十年前從小學教師退休後,開始投入編織傳承工作,因為她從小跟著長輩學編織,很敬佩族人的智慧。
賽德克族工藝家詹秋貴:「我會覺得以前老人的東西,非常非常的珍貴,如果說你現在再不把它傳承下去,以後我們的小孩子,可能什麼都不會了解這個薴蔴是什麼?」
繁瑣的工序,包括種薴蔴、刮皮、又要曬乾、理線、取天然植物染線,一連串的動作都不能馬虎,最後織布時還要細心不能掉線,但詹秋貴不以為苦,只希望這項原民工藝能接續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廖儷芬台灣花蓮報導
藍色、咖啡色、黃色紅色相間鮮艷亮麗的直線條原民編織,相當搶眼,工藝家說,這些作品都蘊含許多部落耆老的智慧在裡面,光是要找到黑色染料,就相當不容易了。
賽德克族工藝家詹秋貴:「那個溪水不是很多葉子,旁邊去嗎?久了那個葉子不是會變黑,變黑土了,就拿一部份給它丟在那邊,埋在那裡,埋在那裡大概一個禮拜左右,再把它拿回來,它就變黑的。」
家住花蓮新城可樂部落的詹秋貴,二十年前從小學教師退休後,開始投入編織傳承工作,因為她從小跟著長輩學編織,很敬佩族人的智慧。
賽德克族工藝家詹秋貴:「我會覺得以前老人的東西,非常非常的珍貴,如果說你現在再不把它傳承下去,以後我們的小孩子,可能什麼都不會了解這個薴蔴是什麼?」
繁瑣的工序,包括種薴蔴、刮皮、又要曬乾、理線、取天然植物染線,一連串的動作都不能馬虎,最後織布時還要細心不能掉線,但詹秋貴不以為苦,只希望這項原民工藝能接續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廖儷芬台灣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