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習近平或似六四前趙紫陽 唯獨一點不同

2018年04月12日中共體制解體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4月12日訊】意大利媒體近日分析指,習近平上台時的最高層權力混亂狀態,和趙紫陽當年非常類似。不過,趙紫陽試圖集權失敗,習近平卻取得了成功。而習掌握大權後,是否如趙當年一樣啟動政改,外界仍持質疑態度。

意大利《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近日發文分析,習近平目前的處境,似乎與當年六四之前的趙紫陽有點相似。

趙紫陽在位時,手握軍權的軍委主席鄧小平處於權力最高峰,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和國家主席楊尚昆只是軍委副主席,最高層由此形成了一個軍、黨、國三駕馬車並行的古怪架構。

在此架構之下,趙紫陽領導的五人政治局常委會負責日常事務決策,但關鍵指揮權卻在鄧小平等人的元老委員會手中。這種權力的混淆,以及不穩固的利益需求,最終導致了天安門事件,趙紫陽黯然下台。

文章稱,趙紫陽似乎曾經找到了解決辦法。1988年夏天,趙推出物價改革,試圖解決一系列經濟問題,但此舉引起通貨膨脹和中共元老們的猜忌,改革立即被叫停,趙的經濟大權也因此旁落。

1988年秋季,趙和他的班底又推出了一個「中央集權」的理論,即所謂的「新權威主義」,當時還算年輕的王滬寧,就是其中一個鼓吹者。

「新權威主義」主張所有權力都應該集中在總書記一個人手上,然後經過必須的民主架構改革,逐步將權力再分配。但這個論調遭到當時的自由派學者質疑,中共元老們也害怕會失去權力,這項改革也無疾而終。

文章說,中共內部這種權力之爭一直延續到天安門事件之後。剛剛進入權力核心的江澤民,也曾企圖製造一個空間隔開老人、軍方和當時存在的團體。

但是,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反而在2002年的中共黨代會上又被加重。江澤民當時將政治局常委增加到九個人,由他們各管一攤。同時,退休的領導們仍有權過問和提供意見。如此一來,沒有人再知道誰是真正的領導人,每個決定都須要經過權力走廊反反覆復的磋商,唯一的推動力就是派系之間的利益交換。

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中共權力權力混淆問題越形嚴重,中共黨內一半人認為民主或可解決問題,而另一半人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希望繼續延續混亂局面。但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幾乎所有人相信,必須審慎作出政治改革。

文章認為,在過去的五年內,習近平基本上就是釐清這個混亂的情況,消除國、黨和軍之間的區分,製造一個清晰的指揮制度。如今,中共中央已經再度取得了領導一切的權力,也成為一個有望啟動未來政治改革的地方。

文章指,趙紫陽當年的理論30年之後終於得以實現,但是沒有人可以肯定中國的政治改革會發生,又或者改革會否達到世界的預期。如今情況已經改變,世界對北京已經不再象30年前那樣樂觀。

文章表示,西方的自由制度其實也是從極權桎梏中破繭而出,同時也指出,中南海權力凌駕於一切之上,也可以引起正面或反面的後果。

上述文章似乎暗示了習近平啟動政治改革的可能性。不過,戈爾巴喬夫當年進行民主改革喪送了蘇聯政權,如果趙紫陽推行政改,很可能也是同樣結果。對這一點,相信中共黨內也已心知肚明。因此,外界分析,即使習近平有意推動民主改革,也可能遭到中共元老們極力抵制。

不過,習近平如果要推行政改,還可能存在其它可能。港媒曾分析,習近平一意孤行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可能是未來想把國家主席這個虛職坐實,演變成「強人」總統制。

《紐約時報》文章稱,所謂「黨領導一切」,其實就是習近平主掌所有權力,現在習近平個人已經「比黨大」。

而一旦大權在握,也將意味着擁有了選擇什麼的自由。

《九評共產黨》指出,中共黨魁其實也是被黨利用的工具,一旦威脅到黨的生存,也同樣會被黨無情的淘汰。

趙紫陽當年推行改革,雖然目的是挽救黨,但實質上卻起到危害黨的作用,因此註定會失敗。如此一來,如果真想成功推行政治改革,唯一的辦法就是徹底顛覆中共體制。

(記者和穆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