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與廬山的不解之緣

2018年05月12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5月12日訊】岳飛是我國人盡皆知的民族英雄。這位大半生馳騁疆場的南宋抗金名將,竟然和廬山結下過不解之緣。青山綠水之間,曾多次留下他的行蹤,他在這裡有過歡唱和快樂,有過沉吟和痛苦,而使廬山的草木都凋顏動容的是,岳飛慘遭迫害的人生悲劇,就是在這山巔之上揭開序幕的。

(一)


岳飛是今天的河南湯陰人。他於公元1131年至1134年,隨軍駐紮於廬山腳下的江州,作為一員能征善戰的武將,他轉戰湘、贛之間,經歷各種征戰,曾得到過宋高宗(趙構)所獎的「精忠岳飛」的旗幟。然而,此時此刻的岳飛,既沒有沉醉於戡亂之功,也沒有貪戀江南美麗的景色,他的心已飛往自己的中原故裡。當時他的家鄉已被金兵所侵占,驅逐外寇、收復家園的信念,深深鐫刻在岳飛的心中。

這個時候,岳飛已數次遊歷廬山。後來他在一首題贈廬山東林寺住持慧海和尚的詩中,概括了他在這個時期的生活和思想。他寫道:

湓浦廬山幾度秋,
長江萬折向東流。
男兒立志扶王室,
聖主專征滅土酋。
功業要刊燕石上,
歸休終作赤松遊。
殷勤寄語東林老,
蓮社從今著力修。

詩中「湓浦廬山幾度秋,長江萬折向東流」就是指這段生活。湓浦即是九江。「男兒立志扶王室」「功業要刊燕石上」等詩句抒發了他的抱負和志向。「歸休終作赤松遊」則表明他功成之後,將像古代仙人赤松子一樣退隱歸休,四處遊歷。宋代,這首詩曾刻在廬山的白雲亭(又名望江亭)上,據史書記載,此亭建於仙人洞右側不遠的地方,即妙觀亭近處。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岳飛得到朝廷的命令,從江州出發,渡江北伐金朝傀儡政權偽齊,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收復了襄陽、信陽等六郡,取得了保障江淮、奪取中原的重要基地。

紹興五年秋後,南宋擊退了金偽齊的進犯。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初,岳飛改任湖北襄陽西路宣撫副使,進駐襄陽,準備直搗中原。岳飛受命後,來到鄂州(今武昌)措置進屯襄陽之事,不料他七十多歲的老母姚氏卻於這年的三月底,逝於軍中。

岳母的高尚品行歷來為人們所傳頌。岳飛年輕投軍之時,岳母為了教導岳飛為國盡力、抗擊金兵,曾親手拿針在岳飛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個字,並指著高懸天際的北斗星,要兒子永遠朝著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盡全力收復國土。如今岳母沒有見到山河統一,卻長眠於異鄉的土地之上。岳飛,這位事母至孝的兒子想到這些,不覺悲從中來。母親的遺骸安葬於何處?岳飛很自然地想到了廬山,他要讓母親的忠魂與青山並存。他向朝廷奏明要將母親安葬於廬山一事後,帶著眷屬扶護母親的靈柩,從鄂州乘船,沿長江東下江州,往廬山而去。

岳飛把母親安葬在廬山西北麓的株嶺山中。此處為廬山外廓,其形狀略如曲尺,由西南向西北延伸,約有四十裡長。岳母墓座落在株嶺山「臥虎舐尾」處。這是一座用石頭砌成的圓形墓塚,背靠蒼山,綠樹掩映,顯得僻靜幽遠。

按照當時的禮數,岳飛要在山上守喪三年。但由於當時朝廷已有進兵渡江的打算,岳飛更是朝廷最為倚重的人物,當他離軍的消息傳到臨安以後,宋高宗親筆寫信給他,要他立即回營,再加上主戰派大臣的一再敦請催促,他只得讓已遷居山上的妻子代為守制,自己則回到軍中,率領岳家軍進駐襄陽。

(二)


宋紹興六年(1136年)秋,岳飛在鄂州,他遣兵深入偽齊境內,岳家軍長驅直入,收復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逼近黃河。蔡州城下,岳家軍將要和偽齊的精銳部隊交手。為了確保勝利,岳飛向朝廷呈報,要求增派軍隊,接濟糧餉。一天又一天過去了,岳飛等到的不是援兵和糧餉,而是宋高宗要他班師回朝的詔令!

岳飛滿懷憤懣重駐鄂州之後,有一天,大雨剛過,他憑欄遠眺,放懷遐想,想到眼前的長江和自己故鄉的黃河一樣波瀾壯闊、奔騰萬裡,想到將士的高昂士氣和朝廷的無能、軟弱,想到逝去的歲月和未竟的事業,心潮滾滾,激情難抑,不由得高歌一曲《滿江紅》:

怒髮衝冠,
憑欄處,
瀟瀟雨歇。
……

次年春天,岳飛受詔入朝,他一腔愛國熱忱溢於言表,在宋高宗和宰相張浚面前,極力主張北伐。宋高宗本已允諾岳飛率軍討金,事後卻聽信秦檜等人的讒言,收回成命。岳飛火熱的心又一次如澆冰霜,他深深感到壯志難酬的痛苦,一氣之下上書給宋高宗,請求交還兵權,不待批准,便徑自奔赴廬山,到母親的墓所守喪去了。廬山啊,你的幽幽古木,曾聽到過岳飛沉雄的心聲;廬山啊,你的千丈飛瀑,曾寄託過岳飛憂國憂民的深情!

宋高宗對岳飛擅自行動十分疑忌惱怒,但又懼怕岳家軍會有人鬧事,只得下令鄂州軍中的屬官將佐立即前去敦請岳飛復出治事,命令中還寫明,他們若不能請岳飛出山,則要以軍法問罪。接到宋高宗的命令後,軍中推選湖北路的監司李若虛和軍中的統制官王貴去廬山見岳飛。

李若虛、王貴上山後,在東林寺遇到岳飛,便將來意以及朝廷命令中的強硬措辭一一說來,岳飛起先執意不肯還軍,李、王二人苦苦哀求六天,仍未見效,最後李若虛只好說:「相公若堅不肯出,自身固要受違反朝廷之命的惡名,若虛等人也要受刑而死,但是我等從未有負於公,你怎忍心看到我們也一起違令致死呢?」話既這般說出,平素為人耿直忠厚的岳飛,自然不願連累他人,只好答應回軍。

岳飛下山後,從江州乘船順江而下,先到建康向宋高宗謝命,而後回到鄂州軍中。

(三)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率軍轉戰豫、皖、江、浙、鄂等地,打得女真貴族的軍隊四散奔逃。岳飛成為百姓心中抗擊外來侵略的一面大旗,也必然成為乞和苟活的「主和派」的眼中釘。

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朝廷簽訂了向女真貴族稱臣納貢的「和約」以後,岳飛兩次上疏,慷慨陳詞,極力主戰。正當岳飛為國家、為民族的前途而憂慮時,此時出任宰相的秦檜等一夥奸臣國賊,卻躲在帳幕之後,打磨著殘害忠良的屠刀!

紹興十年(1140年),岳家軍奮力抗擊女真貴族的進犯,直逼金朝在中原的戰略要地開封,如此大好的抗金形勢,確實振奮軍心,鼓舞民心。可是,誰能知殺機卻一步步向岳飛逼來。

宋高宗、秦檜先是指令岳飛「不許深入」,又把與岳家軍近鄰的張俊部撤走,使岳飛一軍失去外援,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緊接著,又在一天之內頒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岳飛怎麼也想不到朝廷會把中原大地拱手相讓,只偏安江南半壁河山就心滿意足了!岳飛忍不住憤惋泣下,失聲叫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社稷江山,再也難以中興,難以恢復了!」

這時,秦檜又唆使同夥彈劾岳飛,岳飛知道後,立即上章自請罷免,這倒正中宋高宗的下懷,馬上在奏章上批了「照准」。

岳飛又一次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廬山家中。這年岳飛只有三十九歲,正當年富力強之際,但嚴酷的現實卻使他對戎馬倥傯的生活感到厭倦,一顆赤膽忠心都要碎了。他只想從此遠避世俗,在廬山東林寺中看經念佛,伴著母親的墳塋了此一生。

然而事情遠遠沒有平息。秦檜對岳飛去官隱居並不放心,居然生出斬草除根的毒計。他們一夥誣陷岳飛部將張憲、長子岳雲謀反叛國,並拘捕入獄,還指使已被他們籠絡收買的岳飛結拜兄弟楊沂中上山,將岳飛騙來京師。

楊沂中來到丞相府時,秦檜並不出面,而由值日官交給他一份「堂牒」(即一種公文憑證),並口授秦檜一句話:「要活的岳飛來!」

九月的廬山雲霧瀰漫。這一天,岳飛正由幾個部曲(家僕)陪同,信步山崖,觀賞雲海,忽然聽到雲霧中熟悉的呼喚聲。

岳飛立即分辨出這是楊沂中的聲音,他立即上前握住楊沂中的手,按照結拜兄弟中的排行順序,稱呼楊沂中:「十哥,怎麼會到這裡來了?」楊沂中將秦檜的「堂牒」遞給了岳飛。「堂牒」上寫著張憲、岳雲謀反一事,岳飛當然不信。楊沂中卻說:「他們雖已關到牢裡,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只要哥哥去對質一下,也就行了。」

聽到這裡,岳飛定睛盯住楊沂中,說道:「我看你今日來意並不很好。」楊沂中自知露出馬腳,羞愧地低下頭去。等他抬起頭來時,岳飛已經走入院中。岳飛在院中踱來踱去,反覆思忖,輕輕地嘆息道:「只有前去!」隨後,便坐上轎子出發了,有幾個部曲(家僕)一同隨行。

掌燈時分,岳飛一行在江邊一個巡檢官的宅院中借宿。吃罷夜飯,安頓下來,夜已經很深了。岳飛和隨行部曲秉燭深談,部曲都深為岳飛此行擔憂,但岳飛卻心地坦然地說:「我沒有做一點對不起國家的事情,諒朝廷也不會為難我,只有前去!」

岳飛曉行夜宿,當他趕到京師時,哪裡知道卻被秦檜一夥直接送入大理寺審訊,等待著他的原來是「莫須有」的罪名、難以忍受的嚴刑拷打,還有了結他生命的一杯御賜的毒酒!

廬山籠罩在痛苦的雲霧之中,萬花紛謝,山泉失聲。岳飛,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豪傑,錦繡河山的忠臣赤子,從此和他無限眷戀的廬山永別了。但是他一生為國征戰的高大形象,卻像五老峰一樣,直插雲天!他力禦強敵保家衛國的精神和民族氣節,像飛瀑高山一樣,萬古流芳!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