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20日訊】古時,有一個看似平常又意義深遠的習俗:如果一個人遇到災難,或者對自己的境況感到困惑,或者想對神發誓……都可以將自己的心聲寫成疏文,在神像面前焚燒,據說上天就可以收到此人的陳訴。
上至宮廷王室,下至民間百姓,對神像焚疏的習俗,歷朝歷代都有。心地誠善的古人通過這樣的方式與神明溝通。
大唐時期,有這麼一段趣聞,一位大臣為解除災難,找人代其向天曹陳奏。但因疏文字跡潦草有誤,天曹沒有接受他的祈求。直到文書修正後,上天才解除他的危難。
圖為趙令穰《丘壑琳瑯冊.宋趙令穰風柳漁舟》。公有領域。
大唐貞觀年間,大臣竇玄德擔任都水使者(編註:負責治水的官吏,掌管灌溉、保護河渠,正五品上官階),也稱為竇都水。竇玄德五十七歲時,奉命出使江西。船隻準備啟程時,出現一人請求搭船,竇玄德同意捎帶此人同行。
途中,竇玄德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請搭乘的人一起吃。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船隻快到揚州時,那名搭船的人前來告辭。竇玄德看他辭別匆忙,不免好奇地問:「為什麼這麼快就要走呢?」
那人如實相告,說:「我是司命使者,因為竇都水前往揚州,司命(掌管人類命數之神)派我拿取他的性命。」竇玄德詫異地說:「都水就是我呀!您為什麼不早說?」
那人回答:「我雖然是來取您性命的,但您的生命注定要在這個地方(揚州)終結。之前因為還未抵達目的地,我不能泄露機密,所以隨您來到此地。一路上,承蒙您招待我飲食,我的心中常有慚愧之意,也希望能幫您免除此難,以報答您的恩德。」
竇玄德問他如何才能消除此難,司命使者請他去找現居揚州的道家高人王知遠。因王知遠道行高深,世人稱他為王尊師,他做的事情,人間天上都很欽佩。如果能誠心請王尊師代為向上天上表祈禱,或許可以免除此難。使者還答應竇玄德,第二天晚上會來告訴他此難是否消除。
竇玄德奉唐太宗皇命而來,剛抵達揚州,長史以下的官員就都來迎接他。竇玄德還沒有和同僚談論公務,就急忙問道,「是否有人見過王知遠?」地方官差人去請王知遠。待王知遠到來後,竇玄德屏退左右隨從,懇切地請求王知遠出手相救,解除此難。
王知遠說:「近年來,我致力於修行正法,至於祭祀祈禱之事,我都不做。既然您奉皇命而來,擔負重大使命,我就為您試一試,但最終效果如何,我也不能預知。」王知遠令侍童書寫疏文後,親自登壇跪拜,焚香燃疏。
第二天晚上,司命使者如約來報,對竇玄德說:「災難未能免除。」竇玄德再次懇切地祈求,使者只好答應,讓他再請王知遠代其向天曹奏報。使者隔晚再來告知結果。使者叮囑竇玄德,一定要買上好的白紙書寫疏文,並在潔淨的地方,向天曹官吏稟報後,立即燒掉白紙,若不焚燒疏文,就不管用。
竇玄德再懇請王知遠相救。王知遠心懷憐憫,再次為他向天曹上奏。第二天晚上,使者再回報說:「災難仍未免除。」竇玄德不解,苦苦追問緣由。
使者難以推辭,悄悄地告訴他:「道家上奏表章,就像人間臣子向帝王上奏表章一般。前一次,上奏的表章裡有錯字;第二次上奏的疏文,把『仍乞』二字寫得很潦草。在人間,臣子上表陳奏,字跡尚須嚴謹工整,更何況向天尊大道陳奏,怎麼可以疏忽呢?所以,前兩次的表章都被丟棄了,既然不能上達天聽,又有什麼作用呢?」
竇玄德將事情原委告於王知遠,請他幫忙再次上書天曹。王知遠再次登壇,取過前兩次的疏文,發現正如使者所說,文字有誤、字跡潦草。於是,王知遠說:「這次上奏的表章,貧道要親手書寫。」
寫完後,王知遠再三檢查,確定文法、字詞無誤後,才按照道家之法,把表章奏報於天曹。
第二天一早,司命使者前來報信,說事情成了。王知遠對竇玄德說:「這次您得以延長十二年壽命。」
此前,竇玄德並不相信道術,如今幸得道法相助,得以延長壽命,由此相信道術存在不虛。他對家人親族說:「從今以後,請讓我終身敬神奉道。」他到清都觀尹尊師處接受法籙(指道家經典符籙),全家也因此走上崇道之路。竇玄德活到六十九歲去世。
事據《太平廣記.道術一》卷第七十一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上至宮廷王室,下至民間百姓,對神像焚疏的習俗,歷朝歷代都有。心地誠善的古人通過這樣的方式與神明溝通。
大唐時期,有這麼一段趣聞,一位大臣為解除災難,找人代其向天曹陳奏。但因疏文字跡潦草有誤,天曹沒有接受他的祈求。直到文書修正後,上天才解除他的危難。
圖為趙令穰《丘壑琳瑯冊.宋趙令穰風柳漁舟》。公有領域。
大唐貞觀年間,大臣竇玄德擔任都水使者(編註:負責治水的官吏,掌管灌溉、保護河渠,正五品上官階),也稱為竇都水。竇玄德五十七歲時,奉命出使江西。船隻準備啟程時,出現一人請求搭船,竇玄德同意捎帶此人同行。
途中,竇玄德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請搭乘的人一起吃。一連幾天都是如此。船隻快到揚州時,那名搭船的人前來告辭。竇玄德看他辭別匆忙,不免好奇地問:「為什麼這麼快就要走呢?」
那人如實相告,說:「我是司命使者,因為竇都水前往揚州,司命(掌管人類命數之神)派我拿取他的性命。」竇玄德詫異地說:「都水就是我呀!您為什麼不早說?」
那人回答:「我雖然是來取您性命的,但您的生命注定要在這個地方(揚州)終結。之前因為還未抵達目的地,我不能泄露機密,所以隨您來到此地。一路上,承蒙您招待我飲食,我的心中常有慚愧之意,也希望能幫您免除此難,以報答您的恩德。」
竇玄德問他如何才能消除此難,司命使者請他去找現居揚州的道家高人王知遠。因王知遠道行高深,世人稱他為王尊師,他做的事情,人間天上都很欽佩。如果能誠心請王尊師代為向上天上表祈禱,或許可以免除此難。使者還答應竇玄德,第二天晚上會來告訴他此難是否消除。
竇玄德奉唐太宗皇命而來,剛抵達揚州,長史以下的官員就都來迎接他。竇玄德還沒有和同僚談論公務,就急忙問道,「是否有人見過王知遠?」地方官差人去請王知遠。待王知遠到來後,竇玄德屏退左右隨從,懇切地請求王知遠出手相救,解除此難。
王知遠說:「近年來,我致力於修行正法,至於祭祀祈禱之事,我都不做。既然您奉皇命而來,擔負重大使命,我就為您試一試,但最終效果如何,我也不能預知。」王知遠令侍童書寫疏文後,親自登壇跪拜,焚香燃疏。
第二天晚上,司命使者如約來報,對竇玄德說:「災難未能免除。」竇玄德再次懇切地祈求,使者只好答應,讓他再請王知遠代其向天曹奏報。使者隔晚再來告知結果。使者叮囑竇玄德,一定要買上好的白紙書寫疏文,並在潔淨的地方,向天曹官吏稟報後,立即燒掉白紙,若不焚燒疏文,就不管用。
竇玄德再懇請王知遠相救。王知遠心懷憐憫,再次為他向天曹上奏。第二天晚上,使者再回報說:「災難仍未免除。」竇玄德不解,苦苦追問緣由。
使者難以推辭,悄悄地告訴他:「道家上奏表章,就像人間臣子向帝王上奏表章一般。前一次,上奏的表章裡有錯字;第二次上奏的疏文,把『仍乞』二字寫得很潦草。在人間,臣子上表陳奏,字跡尚須嚴謹工整,更何況向天尊大道陳奏,怎麼可以疏忽呢?所以,前兩次的表章都被丟棄了,既然不能上達天聽,又有什麼作用呢?」
竇玄德將事情原委告於王知遠,請他幫忙再次上書天曹。王知遠再次登壇,取過前兩次的疏文,發現正如使者所說,文字有誤、字跡潦草。於是,王知遠說:「這次上奏的表章,貧道要親手書寫。」
寫完後,王知遠再三檢查,確定文法、字詞無誤後,才按照道家之法,把表章奏報於天曹。
第二天一早,司命使者前來報信,說事情成了。王知遠對竇玄德說:「這次您得以延長十二年壽命。」
此前,竇玄德並不相信道術,如今幸得道法相助,得以延長壽命,由此相信道術存在不虛。他對家人親族說:「從今以後,請讓我終身敬神奉道。」他到清都觀尹尊師處接受法籙(指道家經典符籙),全家也因此走上崇道之路。竇玄德活到六十九歲去世。
事據《太平廣記.道術一》卷第七十一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