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3日訊】路透社日前消息指,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可能要在外部不確定因素「稍有明確結果」後,於11月上旬舉行,這意味著可能會在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出爐後再召開四中全會,討論經濟政策。
路透社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一些地方要員已被要求要把11月份的時間留出來,預計四中全會將在11月上旬召開。
消息又指,四中全會的主題就是「落實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但目前中美貿易談判結果未知,北京希望在「外部大的不確定因素稍有明確結果」後,再確定後續的「改革方案」。
報導說,這可能意味着,四中全會或在11月6日的美國中期選舉後召開。
此前,港媒《明報》曾分析,日本首相安倍10月27日結束訪華,11月5日習近平將赴上海出席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式,而四中全會的會期一般是4天左右,因此四中全會的開幕日可能介於10月28日和11月1日之間。
據中共官媒報導,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習近平去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的。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強調,該會展由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因此,習近平出現開幕式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如果四中全會確定11月上旬召開,那麼開幕日期或者是11月1日,或者就要等到11月6日之後。
路透消息驗證了此前外界的判斷,即北京在「豪賭」美國中期選舉,企盼民主黨獲勝,會扭轉貿易戰局勢。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北京的誤判,因為遏制中共已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中期選舉不會對川普(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有大的影響。
日前,外媒披露中共深圳政府官員到美國實地考察後出台的一份報告,其中更指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和川普連任總統已基本沒有懸念。
路透社報導還引述消息人士指,雖然四中全會要討論的具體經濟政策未定,但大方向仍然是「經濟上向市場放權,政治上更強調集權」,因為「深化改革」已觸及體制內利益集團,難度愈來愈大,只有通過「經濟上放權,政治上集權」的方式才有可能推進「後續的改革」。
另一位匿名官員稱,現在的「改革」不能再着眼於某個點或某個領域的改革,而是要全盤考量,因爲很多的改革就是受困於某一個點,從而影響全局。
黨媒近期多次喊話稱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只剩難啃的「硬骨頭」。前經濟官員甚至公開承認,當局所謂的「經濟改革」,目前只是習近平團隊親自關注的金融領域在唱「獨角戲」,其它部門都在空喊口號。
海外經濟學者分析,中共畸形經濟積累數十年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再加上黨內各大利益集團的極力抵制,北京所謂的「經濟改革」其實已無出路。
北京推行的「政左經右」,被指明顯互相矛盾。中共的官僚體制決定了,政治上加強控制必然遏制市場主動性,因此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近期以來,中共國有資金接連併購或入股私企,當局通過強制在私企設置黨委和推行「民主管理」來加強控制,令民間產生「中共重回計劃經濟」的恐慌。雖然當局一再強調「繼續支持私企」,但同時也喊話「做大做強國企」,更無法掃除民間資本的擔憂。
《德國之聲》日前引述一名中國金融業人士透露,雖然當局近期一再強調加快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但私企已經陷入經營困境,看不到前景,因此很少有人申請貸款。
(記者栗捷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四中全會或11月上旬舉行
路透社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一些地方要員已被要求要把11月份的時間留出來,預計四中全會將在11月上旬召開。
消息又指,四中全會的主題就是「落實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但目前中美貿易談判結果未知,北京希望在「外部大的不確定因素稍有明確結果」後,再確定後續的「改革方案」。
報導說,這可能意味着,四中全會或在11月6日的美國中期選舉後召開。
此前,港媒《明報》曾分析,日本首相安倍10月27日結束訪華,11月5日習近平將赴上海出席首屆進口博覽會開幕式,而四中全會的會期一般是4天左右,因此四中全會的開幕日可能介於10月28日和11月1日之間。
據中共官媒報導,今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舉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習近平去年5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的。中共副總理胡春華強調,該會展由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因此,習近平出現開幕式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如果四中全會確定11月上旬召開,那麼開幕日期或者是11月1日,或者就要等到11月6日之後。
路透消息驗證了此前外界的判斷,即北京在「豪賭」美國中期選舉,企盼民主黨獲勝,會扭轉貿易戰局勢。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北京的誤判,因為遏制中共已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中期選舉不會對川普(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有大的影響。
日前,外媒披露中共深圳政府官員到美國實地考察後出台的一份報告,其中更指共和黨贏得中期選舉和川普連任總統已基本沒有懸念。
或繼續推行「政左經右」
路透社報導還引述消息人士指,雖然四中全會要討論的具體經濟政策未定,但大方向仍然是「經濟上向市場放權,政治上更強調集權」,因為「深化改革」已觸及體制內利益集團,難度愈來愈大,只有通過「經濟上放權,政治上集權」的方式才有可能推進「後續的改革」。
另一位匿名官員稱,現在的「改革」不能再着眼於某個點或某個領域的改革,而是要全盤考量,因爲很多的改革就是受困於某一個點,從而影響全局。
黨媒近期多次喊話稱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只剩難啃的「硬骨頭」。前經濟官員甚至公開承認,當局所謂的「經濟改革」,目前只是習近平團隊親自關注的金融領域在唱「獨角戲」,其它部門都在空喊口號。
海外經濟學者分析,中共畸形經濟積累數十年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再加上黨內各大利益集團的極力抵制,北京所謂的「經濟改革」其實已無出路。
北京推行的「政左經右」,被指明顯互相矛盾。中共的官僚體制決定了,政治上加強控制必然遏制市場主動性,因此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近期以來,中共國有資金接連併購或入股私企,當局通過強制在私企設置黨委和推行「民主管理」來加強控制,令民間產生「中共重回計劃經濟」的恐慌。雖然當局一再強調「繼續支持私企」,但同時也喊話「做大做強國企」,更無法掃除民間資本的擔憂。
《德國之聲》日前引述一名中國金融業人士透露,雖然當局近期一再強調加快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但私企已經陷入經營困境,看不到前景,因此很少有人申請貸款。
(記者栗捷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