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別用冷水沖?中醫這樣處理 速癒不留疤

2019年02月09日健康
【新唐人2019年02月09日訊】燒燙傷乃古今中外之人常遇的急症,輕者僅身體局部燒燙傷,重者身體燒燙傷面積範圍較大,危及生命,須積極救治。在燒燙傷的急救上,從古代中醫文獻中可找到許多緊急救治之法,相當簡單有效,處置方法得當,皮膚可痊癒至不留疤痕。
現代人常認為中國古代的醫療方法不科學,使用又怕感染導致更嚴重的後遺症。其實這點大可放心,中國古代的有效驗方是真正的直接人體試驗的實證醫學的結果。救人應不分中醫、西醫,只要是對病患有益而無害的,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期望大家能從中學到古人的寶貴經驗並應用到臨床,以減少病患的痛苦與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
燒燙傷第一時間如何處理?
大部分民眾在燒燙傷時想到的第一個處置步驟,都是「用冷水沖洗」,但此舉在中國數千年的臨床醫學經驗中發現是非常危險的。
唐朝名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凡火燒損,慎以冷水洗之(也就是對於以冷水浸洗患處一事,要特別謹慎!),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清朝《醫宗金鑑》記載,官方公布對燒燙傷的第一處置原則的告誡是:「從一開始到結束,都禁止使用冷水浸泡傷口,惟恐熱毒深伏於內,寒氣束滯在外,導致皮肉臭爛,神昏便祕,聳肩氣喘,多致不救。」以上已清楚說明燒燙傷時,第一件事不可用冷水浸(沖)洗(尤其是大面積二、三度燒燙傷)。
那剛燒燙傷時應如何處置呢?中醫的概念是第一時間要將皮膚的熱毒透出,以免熱毒深陷,加重病情。若第一度及第二度的燒燙傷能立刻治癒,皮膚便可完好如初。若是第三度的嚴重燒燙傷,有生命危險,應緊急送醫急救。
對於小面積的燒燙傷,皮膚未破,可即刻抓一把鹽緊包在患處,直到不會燒痛為止。若是大面積的燒燙傷,第一時間可直接用大黃水浸泡。大黃水的製作方式很簡單,直接將大黃粉加水煮過即可。大黃氣味大苦大寒,號曰將軍,「走而不守」,故可透入肌肉中去除火毒,以免火毒內陷。對於嚴重燒燙傷至悶亂不省人事者,可急用蜂蜜調生水灌下,以防火毒攻心,再送醫急救。
中醫處理皮膚燒燙傷的外用藥方 痊癒不留疤
2012年筆者參加台灣中醫皮膚專科醫師訓練時,講師廖世輝醫師毫無保留地提供他的祖傳燒燙傷驗方給在座的醫師,此方治療燒燙傷效果極佳,即使是第三度燒燙傷,經治療後亦可痊癒不留疤痕。現筆者將燒燙傷之處理法整理如下,以供讀者參考。
● 第一時間
不可用水沖,否則必起水泡。(因為沖水後皮膚外寒內熱,裡面的熱氣無法透出,容易起水泡。)屬於第一度及第二度之燒燙傷一定要能立刻治癒,如此可使皮膚完好如初。
【藥方】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各6克(生粉),冰片0.5克~1克。用500ml 20%~40%酒精或米酒浸泡後,即可使用。
【使用法】用棉花擦過1次後,等乾了再擦,如此反覆擦5次。
註1:第一時間的處理如果恰當,會馬上痊癒,不會進入以下皮膚紅腫熱痛的階段。
註2:此處方用酒精的好處是可擴張毛細血管,使熱氣透出,但又有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冰片等寒性之藥以監制其溫熱之性,使整個處方有解肌退熱透表的作用。
● 初期治法
皮膚紅腫熱痛,組織液多。宜清涼消炎止痛,使皮膚形成保護膜,防止細菌感染。
【外用處方】滑石粉(可使皮膚形成保護膜)、寒水石、石膏、黃連、黃柏、大黃、綠豆粉、珍珠母(可促進肉芽生長)各6克,梅(冰)片3克。以上共研細末,拌茶葉水外敷。(※此時期不可拌麻油外敷)
※注意事項:清理傷口要用以上之20%~40%藥酒擦拭,一天換藥一次,用紗布包紥。切記換藥時紗布要先弄濕,再慢慢將紗布撕開;若用力撕開,皮膚組織會受損,不但很痛,且會留下疤痕。
● 中期、後期治法
皮膚紅腫熱痛已退。宜清涼消炎止痛、生肌長肉生皮、防止細菌感染。
【外用處方】上方改拌麻油,幫助肉芽及外皮形成。
外敷中藥消炎止痛、加速傷口復原(以黑玉生肌散為例)
現行燒燙傷藥膏大多為抗菌性藥品,常用於避免傷口感染,但並無抑制發炎或止痛類型藥物被應用在燒燙傷外用上,就這一點而言,中藥的燒燙傷皮膚外用藥有許多優勢。
據《台灣中醫醫學雜誌·第九卷·第四期》記載,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黑玉生肌散(其組成為,冰片:青黛:生石膏:珍珠粉重量比1:3.33:18.33:1.33)對燒燙傷的治療效果,發現黑玉生肌散不但可以改善燒燙傷組織新生表皮的增厚與不平滑、真皮和橫紋肌組織的變薄的受損病徵,亦能抑制如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等白血球的大量聚集等組織發炎情形。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之分析結果顯示,黑玉生肌散可有效促進傷口組織進行復原反應,諸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第一型膠原蛋白的大量表現。
也就是說,組方良好的中藥可以抗菌、消炎、止痛、讓傷口復原速度加快,並可減少植皮的複雜醫療過程,以及傷後疤痕的產生,這是中藥應用在燒燙傷臨床的最大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大面積嚴重燒燙傷怎麼辦?中藥內服救治法
一般燒燙傷面積大、傷勢重,熱毒深竄,火毒攻心,見有神志迷糊的症狀,此時清熱解毒、護心乃當務之急。中藥湯方中應加入清熱護心之品,並應中西醫結合積極搶救。
燙傷後起水皰滲出液較多,中醫認為它屬於濕熱重,可用金銀花、連翹、川連、梔子來清熱解毒瀉火;木通、淡竹葉、六一散、豬苓、車前子清熱利濕、導熱外出;燈心炭、綠豆衣清熱護心;生地黃、歸尾、赤芍、牡丹皮涼血活血;川軍通下泄熱。
因嚴重燒燙傷患者多見大便乾燥,故通下泄熱之劑不可不用,但不可峻下,否則易使熱毒內陷。用川軍後,若見大便稀瀉不止,即應減量或停用,改用潤便之劑,如火麻仁、郁李仁等。若創面已乾並結痂,氣血不足,此時須益氣健脾,用生蓍、炒白朮、歸尾、赤芍、車前子、豬苓、茯苓、甘草以收全功。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