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2月12日訊】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譯成白話,大意是,一個人假使沒有信用,就不知道他還有甚麼可以取法的了。這好比大車缺了連接車和牛的「輗」(音:泥),小車缺了連接車和馬的「軏」(音:月),這樣的車靠甚麼行路呢?」
「信」是中國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一。古往今來,君子一諾,重於千金。多少仁人志士為了一句承諾甘願付出生命。歷史上也不乏失信的教訓。德國某小城六十多年來每年上演數月的舞台劇《吹笛子的彩衣捕鼠人》,就在不斷提醒著人們:不守信用,後果慘痛。
哈默爾恩(Hameln)位於德國中北部童話大道上,是一座人口只有六萬的小城。據該市旅遊局最新統計,每年前往那裡的遊客接近三百九十萬人次。這是一個讓人吃驚的數據,因為德國最著名的新天鵝堡,每年參觀人數也就一百多萬。是甚麼吸引了這麼多人前往哈默爾恩呢?
德國著名的《格林童話》中有篇《彩衣捕鼠人》,描述了一個叫哈默爾恩(Hameln)的小城發生的故事,據說是件真事。
一二八四年,哈默爾恩當地爆發了嚴重鼠患,城裡人陷入極大恐慌。傳說有一天城裡來了個穿馬戲團小丑彩衣的人,自稱可以制服老鼠。他和城裡人達成協定,談好以一筆錢為酬勞,將老鼠引出城。人們答應他的條件後,彩衣人馬上掏出笛子沿著大街小巷吹奏了起來,城裡的老鼠們聞聲而至。當彩衣人覺得全城的老鼠都跑出來了之後,就吹著笛子將它們引到城外河裡淹死了。
捕鼠人(維基網)
每週日、週三上演的免費露天劇:穿彩衣的捕鼠人(哈默爾市網頁)
此時,城裡人本該心懷感激兌現酬勞才是,可看到彩衣人消滅鼠患似乎很輕鬆,他們便開始反悔和耍賴,拒絕付給彩衣人任何報酬。彩衣人憤然離去。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當大人們都在教堂裡做禮拜時,彩衣人又出現了。他在街頭巷尾吹起了笛子。可這次跟來的不再是老鼠,而是全城四歲以上的小孩。全城的孩子興高采烈的跟在彩衣人後邊,出了東城門進到大山裡,並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天,全城共有一百三十個小孩隨著彩衣人消失。全城只留下三個小孩,一個瞎子、一個聾子,兩人掉隊了,無法說清其他孩子的去向,另一個孩子因為冷回來取外套,得以倖免。
據說,一個月後在深山裡曾有人看見一群孩子跟在一個彩衣吹笛人的後邊。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孩子的音訊了。
全城人失去孩子!這是他們不守信用的慘痛後果。撕心裂肺般教訓了哈默爾恩人。為了讓後人記住這前車之鑑,當地人採取了很多辦法。
在城裡,到處可見老鼠的銅像;每天三次,《捕鼠人玩具鐘》會出來表演,提醒人們這個不講信用的慘痛教訓。
在哈默爾恩的舊城區,有座建於一六零二年的《捕鼠人之家》餐廳。據說當年彩衣人就是沿著這家餐廳旁的那條小巷帶走了全城的小孩。在這家餐廳的外牆上可以看到紀念碑文,這裡也從此禁止了舞蹈奏樂。
從一九五五年開始,每年從五月中旬到九月中旬,每個星期天的中午十二點、星期三下午四點半,哈默爾恩人都會在「婚禮之家」的大陽台上舉辦傳統的露天劇《吹笛子的彩衣捕鼠人》。為時半個小時的免費演出大約有八十名演員參加,每次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兩千名遊客觀看。
「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強調的就是「信」這個美德。為人守信重諾也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清朝徐少漁就是個典型。
徐少漁是錢塘人,光緒庚寅八月初,他向彝齋借了一百圓銀幣,沒有立借據,只口頭約定一年後如數歸還。第二年八月初,徐病倒了,危在旦夕之際,躺在病榻上的他一直喃喃自語:「還錢的時間快到了,我如果死了怎麼辦啊?」
徐妻聽後對他說:「你借的錢沒有借據,沒有履行約定的必要,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漁說:「他因為相信我,所以才沒要借據,我怎麼能自己不守信用呢?」於是讓妻子將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兩件狐裘拿去賣了,共賣了九十銀圓,又從別人那裡借了十圓,最終在約定的日期如數還了彝齋。沒過幾天,徐少漁的病痊癒了。
回到前文,哈默爾恩人不否認自己的錯誤,銘記不守信用的慘痛教訓,並隨時提醒後人。也許正因為如此,遊客人數才會那麼可觀,經濟效益不言而喻。這也許是老天看在他們知錯能改的份上,送上的一份鼓勵吧。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