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二、極權主義現象和極權主義研究:
1. 極權主義之路——十九世紀回顧:意識形態及族群問題的產生及發展
2. 極權主義現象——二十世紀-極權主義世紀
3. 極權主義現象研究——極權主義理論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1. 極權主義之路——十九世紀回顧:意識形態及族群問題的產生及發展
十八世紀末期,法國革命開啟了當代和政教分離同時而來的暴力革命、專制,以及伴隨它們的各類意識形態之門。這些雖然在當時就已經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動蕩和災難,但是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根本性的注意及討論。
十九世紀初期,伴隨著科學技術飛速地發展、工業革命的興起,政教分離帶來的所謂人的覺醒繼續迅速地膨脹,各類意圖取代宗教思想的思想體系、意識形態雨後春筍般地在歐洲叢生,鼓吹人的觀念的濫蠻主義(romanticism)在各個領域氾濫,世俗國家、各種族群應運而生。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馬克思創立的意識形態體系——「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十九世紀影響最大、最廣泛的體系思想。在這個意識形態中,一八四八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第一次提出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及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以及「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裡,並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8)
兩年後,一八五〇年,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中進一步明確地提出了「工人階級專政」。(9)一八五二年三月五日,他在致魏德邁的信中更明確、清楚地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這一結論,他說:
「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一 、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二、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三、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10)
隨後在一八七五年批判「哥達綱領」時,他再次強調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必然性,並進一步提出,從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之間的整個歷史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
一八七一年在法國發生了被視為實現馬克思的這一系列革命及專政思想的巴黎公社。
事實上,馬克思主義只是十九世紀產生的形形色色的意識形態中最重要的一支。由於政教分離,宗教的退出,留下來的真空為各類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及空間。在十九世紀產生並且發展的意識形態有無政府主義、進步主義、達爾文主義、各類民族及種族主義、地區主義、國家主義、物質主義,以及觀念主義、濫蠻主義、現實主義、實證論、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悲觀主義等各類具有哲學傾向的思想。
當代極權主義問題的研究者發現,儘管種類繁多,但是這些思想及意識形態基本上沒有逃脫過去基督教思想的框架及問題。它們提出的問題無非是在沒有宗教前提下的世俗的「末世說」、某一類人的「原罪說」、人能夠自己來救自己,他們又能夠作為先進的人來拯救人類的「救世說」、「救世主」說、「選民」說,以及作為目的的塵世的「盛世說」、「千年王國說」。
持有這些意識形態,或者說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傾向的知識分子又進一步形成群體,繼而成為政黨。這類政黨,往往一成立就充滿宗教性的征伐精神。他們成立伊始就立即宣稱自己發現並且代表了真理,不僅是自己制定的那些純粹的塵世教義的捍衛者,而且能夠最終實現它。他們追求的不是「多元」的「競爭」而是「單獨」的「執政」。
為此,由上述種類繁多和混亂的意識形態,以及它們交叉衍生出來的實體現象,我們能夠看到,它已經為我們理解二十世紀暴力及極權主義提供了兩條清楚的線索:「封閉」的「意識形態」和「排他」的「族群」及世俗「國家觀念」。發生於歐洲社會的這兩點,廣泛地給二十世紀的世界提供了導致肆無忌憚的暴力和徹底的專制的病毒。而這兩點——意識形態和封閉的族群國家觀念,它們又有一個共同的排他的核心的可以化為實體的硬核——或者是階級、或者是種族、地區和一黨專制。一言以蔽之:封閉的族群觀念。
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可以說從意識形態上,封閉排他的族群及世俗國家形成上,為孕育二十世紀極權主義準備好了充分的來源及潛能。
2. 極權主義現象——二十世紀-極權主義世紀
極權主義現象指的是,二十世紀初期世界上開始出現的、歷史上從來也沒有存在過的新型的專制。
對於歐洲社會來說,無論是在近代以前的政教合一、基督教統治一切的歐洲國家,還是十九世紀在政教分離後、開始強調法制的歐洲國家中,都始終存在著強調暴力的傾向。這種傾向不僅使得專制在歐洲國家中歷來有著天生的強烈的吸引力,而且在上一世紀初,觸發了上個這一百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戰爭同時又給予了歐洲人一種僥倖心理:人生所有一切都好像是在擲骰子,要麼贏得一切,擁有一切,要麼就失去一切。進而,這類傾向又大大加劇了各種類型的現代專制的擴展。它產生了一批不同於一般政治人物及其公務人員的軍人專制者。戰爭所帶來的是那種要麼擁有一切,要麼什麼也沒有,助長了社會上的「勝者王侯、敗者寇」,甚至「活下去還是死亡」的政治鬥爭態度。在這樣一種氣氛中,一九一七年俄國發生了布爾什維克革命,共產黨攫取政權,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一九二二年義大利的墨索裡尼、法西斯集團利用向羅馬進軍的軍事性的行動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獨裁專制。稍後一九三三年上台的希特勒,雖然利用的不是軍事行動,但是,褐衫軍卻也是利用在大街上、廣場上,釋放他們的恐怖、暴力能量而佔領政權的。就暴力、專制和排他性來說,這三者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後來的研究者發現,所有這類極權主義國家,幾乎都是利用軍事性的行動來攫取政權的。事實上,當時的研究者立即就發現,共產黨不僅利用軍事行動攫取政權,而且掌權後對於政敵繼續採取猶如戰爭中消滅敵人那樣的殘暴手段,他們甚至把這種專制延伸到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頭腦,這使他們感到極度的震驚和疑惑——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專制,它究竟是從哪裡來的?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
一九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墨索裡尼自稱自己的專制是極權主義——掌控一切,一九二三年反對墨索裡尼法西斯主義的意大利的自由主義者阿曼德拉(Giovaani Amendola)借用了這個提法。(11)從此人們逐漸越來越廣泛地接受,稱呼這一新興起的專制現象為「極權主義專制」。
從一九一七年世界上第一個極權主義國家,蘇維埃共和國出現,到希特勒發動二次世界大戰,極權主義迅速地在歐洲膨脹擴展。一九二二年歐洲二十八個國家中只有兩個極權主義國家,到三八年只剩十二個民主國家,而到四零年歐洲則只剩下五個民主國家,歐洲民主面臨全面崩潰的威脅。整個世界也面臨極權主義專制的威脅。
百年來在歐洲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希特勒和蘇聯的分裂,更由於民主國家和其它反對納粹、法西斯集團勢力的聯合,一九四五年終於取得了勝利。但是極權主義的威脅卻並沒有因為大戰的勝利而結束,相反由於蘇聯共產黨及其羽翼下的各國共產黨再次有效地利用了戰爭,取代了希特勒的擴張,把共產黨國家發展成集團,從而使世界從大戰結束沒有中斷地就進入到冷戰。實際上大戰和冷戰已經清楚地告訴人們,世界上只要有極權主義政權存在,就一定會有大的或者小的,直接的或者間接的、或者變形的戰爭存在。
二次大戰後形成的共產黨集團存在了將近半個世紀,由於它的控制慾過分強烈,甚至控制到人們的飲食及男女,因此終於在一九八九年被他們所統治的民眾拋棄、推翻。柏林墻的倒塌,共產黨集團的崩潰曾經給人一種假像,似乎支配二十世紀七十多年的極權主義已經退去,剩餘的幾個共產黨國家的滅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為此,西方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者們也放肆起來,歸於西方歷史的歷史終結論,西方為中心的文明衝突論一時間也甚囂塵上,似乎以後的任務就是保護西方社會不受威脅了。這種氣氛持續了大約十年,立即就被二〇〇一年發生的九一一事件所驚醒。這一切竟然完全如二十世紀初期一樣,那時沉浸於進步主義,西方中心主義的歐洲 被第一次世界大戰震嚇的不知所措。現在九一一問題、繼續而來的伊拉克戰爭問題,伊斯蘭國問題,難民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再次崛起問題,北韓放肆地對世界的威脅問題,讓全世界感到困惑。為此,歐洲人也再次關注到過去一百年來發生的問題——意識形態問題、族群問題,曾經宗教化的歐洲社會世俗化後的問題,極權主義問題。
一九八九年柏林墻倒塌後,學界幾乎已經普遍地接受,二十世紀是極權主義的世紀,進入新世紀後,人們重新認識到,極權主義現象、極權主義傾向並沒有消失,它依然是當代世界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人們必須重視研究。
3. 極權主義現象研究——極權主義理論和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研究
極權主義現象一出現就立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它特有的殘暴性和徹底性觸發了如何認識它的激烈的爭論。最早的爭論甚至就產生在歐洲的社會主義者們,左翼分子們的內部。
在對待敵人、反對者的態度上,由於列寧等領導人再次強調、並且強化了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這使得社會主義者們立即分成了兩派。從一九一八年起,考茨基就開始公開激烈地批評列寧的專政觀點。他認為,這是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變成帶有沙俄性質,亞洲韃靼式的專制。這一對於列寧倡導執行的專制的批評在歐洲的所謂修正主義者和民主的社會主義者們中引起廣泛的反響。一九一九年在瑞士伯恩召開的第二國際會議上,德國、斯堪迪納維亞、比利時的社會民主黨代表提議在決議中公開提出批評,但是由於法國、奧地利和荷蘭代表的反對而沒有獲得多數通過,其後就形成了對於這個專政概念的兩個對立的看法。
這一爭論從三十年代開始延續到八十年代,並且在爭論中使得很多人背離了共產黨。如西洛內(Ignazio Silone)、巴伯-諾依曼(Margarete Buber-Neumann)、費捨爾(Ernst Fischer),坎托洛維茨(Alfred Kantorowicz)、紀德(Aadre Gide)、凱斯勒(Arthur Koestler)、瑞格勒爾(Gustav Regler)、施佩貝爾(Manes Sperber),以及奧威爾(George Orwell)、吉拉斯(Milovan Djilas)等人……。
對於俄國的共產黨專制,考茨基很快修正了他的韃靼式的、亞細亞式的專制的說法,他坦率地承認,在孔子思想中並沒有這種暴力思想。幾乎可以說,所有的研究者的目光,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就都轉向了歐洲,它的社會、文化及思想。
為了解新出現的這個專制,如何用簡單清楚的描述表明它的那些獨特性,最早的稱謂是直接稱呼它是布爾什維克專制,或者現代專制(Modern autocracy)、現代獨裁(Modern dictatorship)、現代專政(Modern despotism)現代暴政(Modern tyranny)、 現代絕對專制(Modern absolutism) 等。但是這些加上現代的專制稱法,都是以往的描述方法,由於它們自身固有的產生它時所帶來的描述特性,它們依然無法簡單、清楚、明瞭地描述出極權主義現象獨特具有的特點。為此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前後,在不同的契機激發下產生了三類新的、為了描述極權主義現象所產生的新的思想、概念或理論。
第一,歷史決定論、整體論、開放和封閉問題:
探討新出現的專制在哲學上、認識論上的根源,直接繼承的是文藝復興復興的古希臘哲學傳統。這也就是說,這個研究是啟蒙思想,用自己的智慧——理性和經驗研究,弄清楚一個問題的傳統,讓自己的思想打破各種禁錮的自由主義傳統的直接結果。這一傾向說的更為具體專門一些,就是科學哲學,經驗主義傳統對於這一新出現的現代專制的思想根源的探究。用哲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對於二元論思想所發生的一元論獨斷論的認識論、方法論的探究。這個研究以卡爾‧波普為代表。他在二十年代中期後的十幾年,陸續推出了這一研究領域中的奠基性的著述:《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波普對此一直追溯到古希臘的柏拉圖。(12)
第二,極權主義概念及思想。
現在被廣泛地,天經地義地接受為描述共產黨、法西斯和納粹的極權主義概念,其出現極為偶然。它竟然不是出於反對它的自由主義者知識分子之手,而是出自墨索裡尼。不過這也說明了它是一個能夠準確說明這一現代專制現象的中性術語。專制者如此要求——集一切權力於自己;而反對者正是反對——一切權力歸為一小部分人。為此,它很快被義大利的自由主義人士接受,並且針對極權特性對這樣的政權及制度展開研究及批判。
一九二三年後,極權主義概念正式進入義大利並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及使用。很快,二十年代中期後它就從義大利傳播到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為此,伴隨極權主義現象,出現了一個新的專門用於描述、探究這個現象的「極權主義理論」,而對於這兒理論也衍生出不同基礎,不同方向的討論及探究。
關於「極權主義現象」的「極權主義理論」研究,筆者已經撰寫過近百萬字的介紹及討論。在這裡,我只想再為讀者提供一個縱向和橫向的坐標系。
A. 在縱向上,極權主義概念及思想出現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發展到第一階段的高峰,開始被普遍地使用並且討論。但是,由於希特勒進攻蘇聯,蘇聯和盟國聯合抵抗希特勒而使得極權主義研究在一九四一年戛然終止。四年後,二次大戰的勝利,幾乎是同時而來的冷戰,立即讓極權主義研究迅速擴展。從四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中期,用來解釋研究極權主義現象的極權主義理論研究到達了它的第二次高峰。其後,由於蘇聯的解凍、對斯大林問題的重新評價而再次使得極權主義理論的普遍性,以及使用於共產黨社會的有效性受到質疑,它又一次地影響式微。這個衰退期雖然由於捷克布拉格之春的被鎮壓等事件而有過起伏,但是一直持續到七十年代中期後,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在西方出版並且引起巨大的爭論後,極權主義理論才再次走向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且受到廣泛地探討,它到達第三次高潮。這一高潮在人們沒有料到的八九年柏林墻倒塌,共產黨集團崩潰後,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從此極權主義理論被廣泛地、幾乎作為天經地義的理論接受。九十年代中期後,起於二十年代末期的,共產黨和納粹是否可以等同並論,以及最近幾十年開始提出的共產黨國家是否是個合法國家,共產黨集團和反人類罪的關係,再次成為極權主義問題的爭論焦點問題。
B. 對於橫向,在筆者看來,九十年來,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思想方法及不同的意圖接受並且使用極權主義概念。他們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 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經驗主義思想基礎上的經驗性的觀察和探索。這個研究繼承了古希臘哲學的認識論、知識論的傳統,從定義、理論的構成出發,進而從對於現象的解釋及預言的驗證中否證或者修正自己。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學者是戰時移居美國的德國學者弗利德裡希(Carl Joachim Friedrich)和戰後德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自由主義學者布拉赫。在這一傾向基礎上的研究基本上代表了當代關於極權主義學術研究的主流。
2. 思辨的、文學性的觀察和探索。使用這種方式的主要是作家以及部分從事媒體及思想批評的作家及學者。它的代表人物是《一九八四》的作者,英國的奧威爾,局外人的作者,加繆,以及很多具有左翼傾向的作家凱斯勒、紀德等。他們除了準確地、深刻地描述了極權主義現象的特點,而且往往伴有極為深刻精采的思辨性的解釋。
3. 在各種宗教、文化思想上,對極權主義進行的質疑及論述。它的代表性的人物如新托馬斯主義的法國哲學家兼神學家馬裡坦(Jacques Maritain)和日爾松(Etienne Gilson)等宗教神學家,以及俄國著名異議作家索爾仁尼琴等。
4. 在不同的意識形態中使用極權主義術語展開對極權主義現象的看法。
這一傾向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題目。首先因為極權主義現象的產生就是因為意識形態思想的產物。一部分知識分子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在塵世間實踐這個真理。其次是由於極權主義現象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因此形成極權主義的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在現實中也必須面對如何理解和解釋極權主義現象及極權主義概念問題。例如當年東德、蘇聯都專門針對「極權主義」問題出版過大量的所謂「學術」論文及書籍。他們使用這一術語是想用來對抗民主社會中的具有自由主義傾向,及其對於這一問題的經驗主義研究。共產黨領導下的這類所謂研究,及對「極權主義」一詞的使用,實際上旨在維護共產黨政權,對抗反共的極權主義研究,以及各類涉及根本問題的反對極權主義的思想。
其次是在西方社會對抗共產黨集團及共產黨意識形態的滲透的時候,西方的學界也有人提出要以意識形態對抗意識形態,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國物理學家馬根瑙、悉尼‧胡克(Sidney Hook)(13)等,他們曾經明確地說過,要把每一個思想鑄成意識形態,以對抗共產黨的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所以弗利德裡希、布拉赫等作為學術研究的極權主義問題,常常被人當作意識形態,也常常被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分子攻擊為意識形態。
對於這一問題,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一些人,最典型的是阿倫特(14),由於其左派傾向、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天生具有的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導致他們對於極權主義的所謂研究是一種意識形態式的論述,而非學術研究。
第三,二十年代中期後出現的圍繞「政治宗教」、「世俗宗教」方向上的探究。本文將重點介紹這方面的研究。
和極權主義術語及理論的出現不同,歷史學家、政治學家對於極權主義的現代研究是在不知不覺地,逐漸地談到它的宗教性,或者說類宗教現象。這其中包括他們從布爾什維克及法西斯運動中看到的所謂各類「節日」的形式,各類「慶祝」形式,對個人的無所不在的崇拜,對犧牲者、對死亡的崇拜,與神祕的未來相聯繫的宏圖大業,以及類似宗教性的標誌、符號和徽章等等。這一切當然也包括了很多日常生活現象。它們顯然是非常明確地以基督教傳統中曾經有過的那些要求乃至形式,重新構造、形成了這個所謂新社會的日常生活。
極權主義統治者徹底全面地把政治轉向為過去那種帶有狂熱崇拜式宗教性的政治。他們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不斷地努力探尋,反轉性地運用過去那種基於基督教基礎的個人和公眾社會的劃一的服從、追隨,單一性的社會,克服社會和國家的二元論。
二十年代的研究者、媒體工作者發現,布爾什維克和法西斯同樣地在以基督教的一些原則工作,從而達到對民眾及社會的控制。他們直接地把過去教會即掌權者擁有宗教真理,轉為共產黨人的政治訴求。共產黨以神聖的著作,被召喚的解釋,他們是「真理」(上帝)的選民,和用懲罰來加強信仰純潔的考慮,展開了他們的所謂信仰的歷史。任何有異於他們的傾向及群體個人,都要如過去基督教教會和信眾對待異教徒、異議者、放棄信仰者、蛻化變質分子一樣,受到應有的懲罰,如果必要,就徹底消滅他們。這一切讓人們從二十年代中期不由自主地開始提出共產黨和法西斯的宗教性質問題:他們是否就是一種「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從二十年代末期開始,政治宗教、世俗宗教問題開始提出,經過三十年代很多學者和記者的討論後,逐漸成為平行於極權主義,第三種描述研究極權主義的理論思想。在政治學上,則可以說它是平行於極權主義思想的第二個描述分析思想。筆者將在下一節較為具體地介紹它的初期情況。
(待續)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