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一再重大誤判 官媒補鍋轉嫁危機

2019年05月26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5月27日訊】中共黨媒新華社日前發表官方述評,高調指責美國政府在貿易談判中提出的要求是「恣意侵犯中國經濟主權」,「觸及了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與此同時,海外輿論卻指出,中國當前面臨的困境是中南海在中美貿易衝突問題上一再出現重大誤判造成的,黨媒的說辭只是試圖轉嫁危機。
當前,美中貿易談判僵持不下,關稅戰繼續升級,正促使越來越多的在華外企將生產線撤離中國,不僅帶走大量資金,同時令中國大陸失業問題更趨嚴重。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共喉舌媒體新華社於當地時間5月25日發表社評,把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停滯、瀕臨破滅的現狀歸咎於美國政府,措辭強烈地對美國政府進行抨擊。
文章聲稱,美國政府在談判桌上提出了多項「蠻橫要求」,其中包括「限制國企經營發展」,而這些要求「超出了貿易談判的領域和範疇,觸及了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該文更聲稱美國發動這場貿易戰是「試圖侵犯中國經濟主權」,「逼迫中國損害自身核心利益」。
此前,在長達數月的貿易談判過程中,海外有消息指中方其實已經承認存在強迫性技術轉讓等不公正貿易行為,而且今年3月中共全國人大通過「外資投資法」時,外媒一致解讀為北京當局在保護知識產權和停止強迫性技術轉讓方面向美方表達「誠意」。
不料,本月初中共對之前已經在談判過程中達成的貿易妥協突然反悔。現在新華社更公然在週六發表的評論文章中稱,「關於技術轉讓,中國政府並不存在強制性的制度和系統性行為」,該文並反指美方強調這個問題是試圖「強迫中國改變發展路徑」。
海外輿論認為,中共官媒近日突然在貿易談判問題上高調指責美國政府,是因為這次貿易談判的挫折導致的外企撤離、股市震盪、民心不穩、黨內鬥爭加劇等惡劣後果已開始顯現出來,中共官媒試圖通過這種高調反美來轉嫁矛盾和危機。
與此同時,法廣發文稱,中南海的一再誤判導致了當前中國所面臨的危機,在中共內部指責習近平「惡聲鵲起」之際,中共官媒不斷詛咒美國「霸凌」以轉移視線,表明中共的「誤判」還在繼續。
報導回顧稱,對北京當局誤判最明確的報導最早發自香港的《南華早報》。該報率先披露是習近平對談判桌達成的150條協議草案不滿,要反悔修改,並且拍板「一切後果由我負責」,才導致川普(特朗普)「變臉」,讓進行了五個月的貿易談判作廢。
同時,也是這家媒體在中美撕破臉之後,報導了中共紅二代與退休高官對習近平「蠻幹」非常不滿的消息。
此前,《紐約時報》在一篇題為《習近平在最後關頭變卦如何顛覆了貿易談判》的報導中強調,在中共政治體系中,只有「已經掌握了巨大權力」的習近平才有權「在最後關頭從根本上改變一份正在形成的協議」。該報導形容「習近平可能認定特朗普(川普)太想達成協議,美國談判代表會接受最後一刻的更改。」他沒有想到川普會在兩天後就把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的稅收從10℅提升到25℅。
法廣也有報導表示,中南海接二連三的誤判「有跡可尋」。當初習近平曾經在海湖莊園向川普許諾制定一個「百人計劃」來解決中美貿易逆差,他甚至還向美方承諾了一個「2500億美元大訂單」,但之後只落實了很小一部份。
在中美貿易談判過程中,當美國的貿易代表們在北京與中方談判時,溫和派財長姆努欽與鷹派人物納瓦羅發生意見分歧甚至當面爭吵的消息公諸於世後,中共方面便作出了「有空可鑽」的誤判,於是中方對川普提出的減少年度貿易逆差的要求未作任何實質性讓步。
這次誤判的後果是導致美國強硬派逐漸占據了上風,商務部長羅斯靠邊,萊特希澤成為主談代表,而姆努欽最後站在了萊特希澤一邊。而且隨着301調查逐漸深入,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華問題上形成了「共識」。
2018年7月6日,美中關稅大戰正式開打,隨着事態的日益升級,習近平在2018年的G20峰會上作了長達45分鐘發言,同意進行結構性改革,相當於變相承認美方之前所提出的包括偷竊知識產權、強迫性技術轉移,網絡攻擊、貿易壁壘等指控。這個表態讓美方軟化了立場,同意延期三個月,並且在期限到期後又宣布無限期延長。
文章指出,這本來是中方避免貿易戰的一次「重大機會」,但中南海接着卻又再次作出「嚴重誤判」,由於中國今年4月份的經濟數據沒有之前預估的那麼悲觀,中共便以為川普可能自顧不暇、急於和北京簽署協議,於是推翻了之前十個月談判所達成的所有文本。
對此,《紐約時報》則發文分析稱,中南海對川普和美國的誤讀是中共政府「有史以來最大的失誤之一」。而這一誤判始於中共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屢屢不兌現承諾卻屢屢得逞的忘形」,之後更以為川普在進入大選前急於與中國達成協議而想乘機拿捏一把,結果大意失荊州。
文章並指出,去年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激烈抨擊中共的言論,展示了美國人對中共性質的深刻認識,而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美國兩黨才在一致對付中共的問題上真正團結起來。但中南海並沒有理解美國對華意識的巨大轉變,只把彭斯的言論視為「政客遊戲」,這個誤判是導致中美關係「斷崖式下落」的根本原因。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