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王承塵:由「禮」析當代中國社會

2019年05月28日評論
引言
禮制文化源於周朝,周公制禮作樂為禮制文化之濫觴,後孔子呼「吾從周」期望恢復周朝舊制,禮制文化成為儒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至漢高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使禮制文化深入人心。禮制文化完整而言,包括禮與樂兩部分,本文之將僅限於禮這部分。
1. 禮制文化的三大精神內核 今人對禮制文化的相關論述[1-3]注重的是君臣、家國、主僕、尊卑、貴賤等「禮」的表象,其真正內涵一直較為陰晦。實際上,禮制文化不僅僅是不講禮貌、不遵儀節此種形式上的偏離,更重要的是人不理解「禮」的內涵。因為內涵漸漸隱去,外在的形式自然難以維繫,表現出來輕者僅重視外在形式,重者則連形式也不顧惜。「節」、「文」與「質」的融合和「仁」是「禮」的三大精神內核。
1.1 「節」 「節」包括物質上的節儉和精神上的節制。顏回「一簞食一瓢飲」的簡陋生活得到了孔子的贊可,但孔子也補充道更高的精神境界是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即使身處困境,也能節制感情即「貧而樂」[4]。喪禮亦如是。古有「四禮」:冠禮、婚禮、喪禮和祭禮,其中喪禮情感最強烈,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正確利用喪禮可起到教化人心之作用,而此種「利用」最起碼的要求是「節」。
從「禮,與其奢也,寧簡;喪,與其易也,寧戚」 [4]分析,喪禮的第一重標準是鋪陳浪費、規程完備不如節儉與哀悼,因為大肆鋪張會導致僭越,而與此相比情感不夠節制後果更輕;喪禮的更高標準是,節制沉痛的情感並給予疏導,正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 [5],現代醫學和心理學也可證實此種做法的正確性。
而當代中國的飯桌上經常是吃不完的飯菜,人們把吃乾淨當作可恥,卻把吃不完當成闊綽或其他形象的象徵,網購盛行、有用的沒用的便宜就買,這些不符合「節」在物質層面上的要求,而浪費的事物也增加了人們的業力。另一方面,當今許多流行歌曲在放大個人情感,將痛苦強化而非予以疏導,變異的觀念使得靡靡之音泛濫,情感做不到節制,情感指導下的人也就不能有中正平和的心態去應對身邊的事物,從而給生活工作都帶來了麻煩。而這一切的根由,某種程度上在於對「禮」之「節」內涵的膚淺化理解,理解的斷層和膚淺化與文革和當代中共的變異的文化灌輸、無神論灌輸、為利益而不擇手段的教育相關。
1.2 「文」與「質」 「文」與「質」可以理解為代表等級的紋飾與素淨簡單的服飾、繁縟的禮制與質樸粗野的性情,也可以理解為情感與尊卑。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中正平和」,「文」與「質」應恰當結合,可有所偏向,但不能偏離。從情感與尊卑角度理解,「禮」不僅是外在的規制,也是深入至人心靈、觸及到情感的。
「文」與「質」的分離與中央集權的加強密切相關。清朝君臣之序已大過長幼之序,這對禮制的影響是強化君臣之間「禮」的外在形式而弱化「禮」的內涵,由「禮」轉變成絕對的統治與服從;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則是「質」的極端強化,過分強調君臣的尊卑,而忽視了「君臣之義」。此種不符合儒家「禮」的觀點的趨勢,顯然也不利於統治的清平與長久。《紅樓夢》又被稱作「預言書」,或許正是曹雪芹看到了封建強權下「禮崩」趨勢之悲哀,借賈府的興衰預示了清王朝的沒落,而這種強權在當代中國社會表現得更為強烈:人們不僅沒有自由言論與信仰的權利,而且人所有的行為都處在監控之中,所有的信息都已實名也時時被網警監管。從這種完全與「文質」觀相背的現象可知,當代的中國已經距離曹雪芹的「樹倒猢猻散」的預言已不遠,塵世中被蒙蔽雙眼的世人當快快覺醒。
1.3 「仁」 「禮」的內在精神是「仁」。「人而不仁,如禮何?」 [4]強調了「仁」對於禮的重要性。 「仁」包含善良、寬容等美好精神,從字之結構來看,「仁」也蘊含著人際交往的智慧。
《紅樓夢》中金釧死後賈政道:「我家從無這樣的事情,自祖宗以來,皆是寬柔以待下人。大約我近年於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生出這暴殄輕生的禍患。」 他首先想到的是家族顏面卻不去追究事情的始末,一條生命隕落是「禍患」,可見在賈政眼中,「仁」只是用來美化其家族形象的工具。這與中國當代社會學校等出現事故校方不是追究始末、還以公道,而是封鎖消息的做法如出一轍,而這種行為也是受中共的封鎖、「維穩」等行為和藉口的深深影響。
一個老僕人的話也體現了賈政話語的不實與賈府的黑暗,老僕人說「跳井讓他跳去,二爺怕什麼?有什麼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賞了衣服,又賞了銀子,怎麼不了事的!」同為僕人,對於死去的生命用局外人的姿態看待,毫無憐憫之情、仁義之心。從其反應不難推知,這只是整個家族「仁」的缺失的冰山一角。而當代中國社會,人權被踐踏,信仰真誠、善良、忍讓的人被處以非法的酷刑,有一些人被謊言蒙蔽、人而「不仁」,他們是最可憐的生命。
由此可見,《紅樓夢》中上至老爺太太、下至僕人,都已麻木不「仁」。他們憎恨表面失禮的行為,卻未意識到他們自身內在精神中「禮」的缺失更為可怕。不注重「禮」內涵,只能是「虛禮」、「假禮」,正如尤氏所言:「我們家下大小的人,只會講外面,假禮假體面,究竟做出來的事都夠使的了。」 而中國自官員到民眾,有的則是連失禮行為本身都已習以為常了。
所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儒家思想應遭到批判的是披著「禮」的形式外衣卻不講求內在精神的現象,即「虛禮」、「假禮」。文革中盲目短淺而別有用心的破壞傳統文化最重要內涵之一——「禮」的行為導致了當今社會人們沒有心法約束的種種亂象,人們越來越浮於表面並習以為常,信奉一言堂而缺少了自我思考,這是可怕的。
2. 「禮崩」與沒落 2.1 自發的違禮 自發的違禮是指通過耳濡目染,自發效仿,因此是由上而下的。《紅樓夢》中,對於賈赦、賈珍一干人等來說,身為長者與尊者,一味縱容私慾與情感,連禮法的形式也顧不得,更遑論禮制的真正內涵。由此使得賈璉不顧國孝、家孝,停妻再娶;賈蓉也效仿父親行為,淫蕩無恥;寧府中其他在下位者見狀又依次紛紛效仿。
在中國廣泛存在的淫亂問題及其他很多問題鬥毆與仿效有關,當然還有對於無神論的宣揚與個人利慾的無限放大。
2.2 被迫的違禮 當違禮之人太會掩飾、正義得不到伸張時,對遵禮之人會造成很大傷害。譬如改過自新的尤二姐,雖然極力遵守妾的本分,但是由於王熙鳳出於妒忌所引發的違法行為,最後只得吞金自逝。同樣地,香菱也由於夏金桂違「禮」的種種為難而處境危險。
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違禮會使少數欲遵從禮制的人無法生存,除非他們也符合大多數人的行為,即被迫違禮。在正義得不到伸張的中國,這種被迫的道德喪失者人數眾多,進而導致了群體道德的進一步淪喪。
自發違禮在先,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被迫違禮的發生。種種不同地位的人不遵守禮制的行為,像風吹樹葉一樣,一棵搖動著另一棵,由上而下共同將家族或社會推向了沒有內在道德和精神約束的危險境地。作為維繫一個群體內在精神的核心,「禮」對家族、社會、民族命運的重要性至關重要。
2.3 沒落之原因 從「禮」的角度,賈府沒落的原因很多:一是由於鋪張浪費,財力不濟,且一味追求奢華易導致僭越;二是由於不分長幼尊卑,家族內部產生僭越、失去了倫次和規矩;三是相互之間由於不遵禮導致情感疏離,家族群體內部沒有了維繫精神的紐帶;四是沒有「禮」的制約就會逾「禮」,甚至肆無忌憚地做違法之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衰敗是自然之理。而這四條,正是當代中國的寫照,這也正值得我們深思其根源在哪裡,其實就是政黨本身。
3. 結語 「禮」是外在形式儀節與內在精神的結合,其中內在精神是根本,沒有內在精神的約束,外在形式也無法維繫。禮崩的過程總是由內而外、由上至下的,是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的,是具有一定社會性的。不遵禮對個人而言,輕則生活增加矛盾,重則有生命危險;對群體來說,則會情感疏離、精神紐帶斷裂,繼而群體走向衰敗沒落。
中國當代因不理解「禮」內涵所導致的行為,繼而導致了社會的種種亂象和種種災害;而這種不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中共的種種變異的灌輸所致,它在將中國社會和社會中的人推向危險的境地,所以希望迷霧中的人快快醒悟,珍惜身邊不計一切救度你們的人與一切可以得救的機緣,擺脫那些變異了的一切,返還傳統,返還最本真、最純潔的自我。
參考文獻
[1]夏航,夏貴霞‧賈府子孫悖禮違法敗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47-51.
[2]蕫學美,從「情」與「禮」看《紅樓夢》中的真假兩個世界[J],甘肅理論學刊,2017(2)127-131.
[3]伍大福,「越理」與「越禮」之辨[J],紅樓夢學刊,2014(2)143-160.
[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5]金庸‧書劍恩仇錄[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
[6]曹雪芹,高鶚‧紅樓夢(校注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註:《紅樓夢》中內容引用太多,不再一一注釋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