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

2019年06月10日評論
中國的稀土產量曾占世界的95%,曾具有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就占世界的95%,其實比稀土產量更為重用的是尚有的稀土資源儲量。俗話說,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對於中國來說,要保持稀土產量的絕對壟斷地位,需要稀土資源儲量來保證。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稀土資源儲量曾占世界的90%,到八十年代曾占世界的80%,之後所占比例一路下跌,48%、45%、43%、36.5%、30%,到2009年僅占世界的23%。尚未發表的2019年數據可能更加悲觀。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從第一名下降到第三名,落在美國之後。
從絕對稀土資源儲量來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約為3300萬噸左右,然後稀土資源儲量上升到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5280萬噸,達到最高峰。可是到2009年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僅為1859.1萬噸,與美國的一個稀土礦儲量相當。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在世界上排位的迅速後退,第一是因為在世界許多國家發現了稀土資源,世界稀土資源總儲量迅速增長;第二是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落後世界水平;第三,也是最重用的,就是中國對稀土資源的大規模、掠奪性的開採,資源利用率僅達10%,其餘90%被浪費或廢棄。七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對自然資源,包括稀土資源的破壞性的開發,造就的只是虛假的、表面靚麗的GDP數字,巨額財富進入幾大家族的腰包,結果是導致中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這是典型的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一、打稀土牌將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打到美國那一邊去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認為中美貿易戰中國會贏,因為中國手上有三張王牌,其中第一張王牌就是徹底禁止對美國出口稀土。金燦榮說:「所有芯片都需要有色金屬,有色金屬的原料是稀土,中國的稀土產量占世界95%,是壟斷性的。而且中國稀土工業質量很好,其他國家也有稀土,但是開採工業不如中國,產量低、質量差、環境污染比中國還嚴重,所以就被中國擠垮了。中國如果徹底禁止稀土(向美國)出口,美國很多東西造都造不出來,會迫使美國開採自己的稀土,但這不是馬上就見效的,需求量太大了,開採量滿足需求要好幾年時間,中間有個空檔期。等美國的稀土供應全面恢復,中國的高端芯片也搞完了,都可以向外出口了。」
《子弘閒談》的主持人認為,金燦榮的建議已經被習近平接受。5月20日,習近平赴江西考察調研時,首先考察了位於贛州市開發與經營稀土的主要企業——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和贛州市稀土產業發展情況,並向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敬獻了花籃,表達「不忘初心」。陪同習近平到江西視察的是中美貿易談判中擔任中方談判代表、時而戴有習近平主席特使頭銜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習近平和劉鶴考察稀土企業,釋放的信息十分明顯,他們接受了金燦榮的建議,準備把稀土當作中美貿易戰中的王牌來用。5月28日,國家發改委的官員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態:「如果有誰想利用我們出口稀土所製造的產品,反用於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那麼我想贛南原中央蘇區人民、中國人民都會不高興的。」
在中美貿易戰中用稀土當作王牌來用,結果將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都打到美國那一邊去了。目前中國的稀土產量占世界壟斷的地位,但是大多數國家要求中國嚴格遵守世貿協定,不會容忍中國任意揮舞壟斷的大棒,到處打擊對手。比如德國,與中國關係一向不錯,在中美貿易戰中,是中方極力拉攏的對象。但是當中國使用稀土這張王牌時,德國的立場就會站在美國一邊,因為德國沒有稀土資源,但也不允許中國揮舞稀土壟斷的大棒,打擊別人。中國今天可以用稀土打擊美國,明天可以打擊歐盟、打擊德國。
本文不是討論稀土是否可以在中美貿易戰中當作王牌來用,作用到底有多大。本文討論的重點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掠奪式地開採稀土資源,導致中國稀土資源銳減,繼續發展的結果,就是中國稀土資源的枯竭。比如習近平最近視察的贛南地區的稀土資源,到2035年肯定是徹底枯竭。不知道到那時,贛南的老百姓、中國的老百姓是否會高興?
二、中國是稀土資源大國,但是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數據 由於金燦榮說,稀土是中美貿易戰中的三張王牌之一,中外媒體中多有報導和解釋。
讀者對什麼是稀土,稀土的重要性已經有所了解,在這裡不再重複。
中國的稀土產量曾占世界的95%,曾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這並不代表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就占世界的95%,比稀土產量更為重用的現有的稀土資源儲量。俗話說,留有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必須指出的是,稀土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開採一噸少一噸,不像木材是可再生資源,所以保護稀土資源更為迫切。
稀土資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勻的,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原蘇聯地區、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祕魯、南非等國。以前認為日本沒有稀土資源,但是根據最近幾年的勘探發現,日本的海底藏有極其豐富的稀土資源,但尚未列入世界稀土資源的統計之中。2015年1月還有報導說:「朝鮮可能擁有世界三分之二的稀土」,稱在朝鮮發現的稀土礦估計含有2.16億噸稀土氧化物。一個月後另有報導稱「非洲稀土占世界一半」,在非洲除南非和埃及外,還在坦桑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肯尼亞、索馬裡、納米比亞和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都發現了可供利用的稀土礦藏。無論是日本、朝鮮以及非洲除南非和埃及外的一些國家關於稀土礦藏的報導,目前都還沒有被統計在世界稀土資源量之內。
到底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總數是多少?有各種各樣的數據,相差很大。原因很多,比如統計年代不同,做統計單位的不同,使用的資源概念有所差別,由於數量的變化,探明的稀土資源不斷地增加,而現有的稀土資源又通過不斷地開採而逐步減少,數據一直在變化之中。下面筆者將掌握的一些數據羅列如下,按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儲量比例大小排列,讓讀者有個比較全面的、系統的了解,能夠得出自己的理解。
2.1 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儲量的90% 李長久在《地球之殤》一書中寫道:「中國稀土儲量曾占全球儲量的約90%」。中國在1958年開始開採稀土,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儲量的約90%,應該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數據。這是筆者掌握的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儲量的最高比例:90%。請注意,李長久在書中用的是「曾占」一詞,是描述過去的一個狀態。不管怎樣,中國稀土儲量曾經是世界老大,幾乎是一個絕對壟斷的地位。
《中國經濟網》2011年2月10日發表的《中國稀土資源儲量亮紅燈 一年走私總量達上萬噸》文章中也引用這個數據:「中國稀土儲量曾占全球儲量的約90%」。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在2005年5月20日發表的《我國稀土的資源優勢正在減弱》一文中指出:「上世紀60年代,包頭白雲鄂博鐵稀土伴生礦開始大規模開採,當時探明白雲鄂博礦稀土氧化物含量在3300萬噸左右,占世界稀土資源儲量的90%左右,業界遂有『世界稀土在中國、中國稀土在包頭』的說法」。按照這篇文章的數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為3300萬噸左右,占世界稀土資源儲量的90%左右,那麼當時世界稀土資源儲量應該為3700萬噸左右。
2.2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 80% 1984年出版的《國土基礎知識問答》一書中寫道:「內蒙古白雲鄂博是個礦物資源的天然寶庫,將為我國的原子能工業、國防工業、冶金工業、耐火材料、光學儀器以及現代化工業和尖端技術發展,提供重用的礦物原來,就是因為它富集了世界上已知的五分之四的稀土礦藏。」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 80%」;這個資料可能來自美國地質礦物部門1985年發表的數據:「世界稀土工業儲量為4500萬噸,其中,中國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儲量的80%」。也有說是根據1989年美國礦務局出版的《礦產品概覽》,世界稀土工業儲量為4500萬噸,其中,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儲量的80%。
根據勞木於2015年1月7發表的《稀土出口,中國不應再犯糊塗》文章:「198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80%;美國儲量為550萬噸,占總量的12.3%,排名第二;印度儲量180萬噸,占總量的4%,排名第三」。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 80%,中國稀土儲量還是世界老大,是一個壟斷的地位。中國第一,美國第二。
鄧小平把中國稀土的地位,看作是中東的石油,過度地誇大了中國稀土的地位,把它上升到影響世界戰略格局,導致後人、特別是像金燦榮這樣的「智庫」對於世界格局的錯誤判斷。同時也要看到,自從1973年出現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世界各國認識到,石油可以當作武器來用,其他自然資源也可以當作武器來用,所以各國都修正了保護本國自然資源的政策,提出了新的措施。比如,德國石油資源匱乏,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第一次石油危機後,德國就逐步減少甚至停止了對本國煤炭資源的開採,而從中國等國進口煤炭作為替代,保留本國的煤炭資源,以備在國家最危急的時候使用。美國也減少與停止開採稀土資源,表面上是美國開採稀土資源、生產稀土的成本高、環境門檻高,其實核心是新的資源政策和措施。
2.3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8%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8%。
與這個數據相類似的有:
2012年2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中國,溫家寶總理對默克爾說:(中國)「以不到世界50%的稀土儲量來供應全球90%以上的稀土用戶」。
李建武等在2012年6月《中國國土資源報》發表的《全球稀土資源分布及開發概況》一文:「全球稀土儲量估計為1.1億噸(REO),中國占比超過48%。」。根據李建武等的數據,中國稀土儲量超過5280萬噸,全球稀土儲量為1.1億噸。這個數據與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說的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 80%有很大變化,主要是全球稀土儲量從4500萬噸增長到1.1億噸,增長了144%;而中國稀土儲量僅從3600萬噸增長到5280萬噸,只增長了47%。通過這個變化,中國稀土儲量逐漸失去絕對壟斷的地位。只是中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特別是控制中國稀土資源的幾大家族,不顧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要求,不斷擴大開發稀土資源的規模,並在世界市場上利用中國的勞動力低下和幾乎沒有環境成本所造成的低價,打擊外國生產者,從而造成中國幾乎壟斷世界稀土生產的局面。但是中國稀土生產的壟斷地位,又被中國的黑市出口而摧毀。
2.4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5% 與李建武的觀點略有不同的是侯宗林教授。侯宗林教授是中國著名地質礦物專家,任冶金部天津地質研究院院長、中國稀土學會地採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地質學會副理事長等職。侯宗林教授在2001年發表的《中國稀土資源知多少》的文章中提出中國稀土工業儲量為5200萬噸,並指出,這個數據是國家儲委(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的前身)所批准的數據,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5%。所以侯宗林教授所用的全球稀土儲量,應該略超過1.1億噸。
這樣,中國稀土儲量從3600萬噸增長到5200萬噸,只增長了44%,而同期全球稀土儲量增長了144%或更多。
2.5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43% 1990年美國公布的數據為世界稀土工業儲量為1億噸,中國4300萬噸,占43%。仍居世界第一。
根據勞木於2015年1月7發表的《稀土出口,中國不應再犯糊塗》文章:「1993年,中國儲量為4300萬噸,占世界總量的43%,仍獨居鰲頭;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總量的19%,排名第二;美國儲量1300萬噸,占總量的13%,排第三」。
2.6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36.5%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09年世界稀土資源蘊藏量約9850萬噸,其中,中國占36.5%,獨聯體國家占19.3%,美國占13.2%,澳大利亞占5.5%,印度占3.1%,其他國家和地區占22.3%。
根據上述資料,中國稀土資源蘊藏量約為3600萬噸。
這個數據和上面所講的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43%,有些出入。但是這兩個數據所對的世界稀土資源蘊藏量卻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一個是1億噸,一個是9850萬噸(接近1億噸)。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中國稀土資源蘊藏量為3600萬噸是在中國稀土資源儲量4300萬噸的基礎上,減去了已經開採的稀土資源量,是一個估計的修正值。人們第一次注意到,中國稀土資源蘊藏量由於大規模的開發而急劇減少的問題。
2.7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30% 2010年10月《上海證券報》援引商務部官員介紹的數據顯示,過去13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總儲量的比重已從43%降至30%。
楊枝煌在《中國稀土「又稀又土」急需系統治理》一文中提到:(中國)「稀土儲備已經下降至2700萬噸,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資源中占比為30%」。
這個數據也常被人引用,如「中國稀土產量占世界95%,但目前真實儲量已下降到30%以下,美國是世界第二占15%,以俄羅斯為主導的獨聯體國家加起來占22%,澳大利亞占6%」。
2.8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2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6月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中國的稀土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23%」。這個數據據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因為它是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根據《中色股份》2013年11月14日發表的《稀土出口配額引發爭議 政策可能調整》一文:「據國土資源部2009年普查結果,我國稀土基礎儲量為1859.1萬噸,占世界的23%。美國稀土儲量約為1300萬噸,但此前多年一直關閉稀土廠,依賴進口中國稀土」。
與2009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中國稀土資源蘊藏量約為3600萬噸相比,中國國土資源部2009年的普查結果,中國稀土基礎儲量僅為1859.1萬噸。忽略美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國土資源部對稀土資源蘊藏量或者稀土基礎儲量的定義的區別,中國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稀土資源蘊藏量只有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半。
還是根據勞木於2015年1月7發表的《稀土出口,中國不應再犯糊塗》文章:「2011年,美國儲量占總量的40%,躍居第一;俄羅斯占總量的30%,排名升為第二;中國占總量的23%,落到了第三」。還有文章指出:僅一個美國芒廷帕斯稀土礦的最新儲量調查顯示,該礦儲量達1840萬噸,幾乎與中國的1859.1萬噸相當。可見,中國稀土資源優勢已經很不明顯。
2.9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稀土資源的15% 最為悲觀的數據是:「如果按照國外有人估計的『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資源儲量高達6億噸』計算,中國占有率僅為15%」。
這個「具有前景的稀土資源儲量高達6億噸」與前面數據中的定義相差很大,是一個前景數據,在此只是作為參考列出。
不過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未來中國對世界稀土資源的壟斷地位不復存在,王牌已經不再是王牌了。
2.10 小結 就相對數據而言,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比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百分之九十,下降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百分之八十,然後繼續下降到百分之四十八,百分之四十五,百分之四十三,百分之三十六點五,百分之三十,一直到2009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2019年,這個比例數應該還在繼續下降之中。
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比例從百分之九十下降到2009年的百分之二十三,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是因為世界稀土資源儲量的增加,就是分母的擴大,即使分子保持不變,分子與分母的比例隨著分母的擴大而減小;
第二,是因為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的增加速度,趕不上世界稀土資源儲量的增加速度;
第三,儲量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增加慢之外,最主要的是,由於中國大規模的、掠奪性的開發,最終的結果是出現了稀土資源儲量的負增長,導致中國的稀土資源占全世界已知儲量的比例一直在高速下跌之中。
就絕對數據而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國稀土資源儲量為3300萬噸左右,之後緩慢增加,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3600萬噸,最大增加到5280萬噸,然後開始縮減,回到3600萬噸,繼續減少到2009年的1859.1萬噸,僅和美國一個芒廷帕斯稀土礦的儲量1840萬噸相當。
2011年美國稀土資源儲量占世界稀土資源儲總量的40%,遠遠高於中國稀土資源儲量所占的23%。金燦榮建議習近平用世界稀土資源儲總量的23%,去和美國的世界稀土資源儲總量的40%去打,而且還要當王牌打,這個資源戰怎麼打?又如何能打贏?
三、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 中國曾經有過的最大稀土資源儲量為5280萬噸,到2009年只剩1859.1萬噸,減少了3420,9萬噸,減少了65%。按理說,中國最近二、三十年平均每年的稀土產量為10萬噸,最高的年產量為12萬噸。就是加上每年非法生產的稀土產量估計為3萬噸,最高的年產量也就是15萬噸。減少的3420,9萬噸稀土資源儲量,足以供230年開採。怎麼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就發生這麼大的下滑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強盜般的掠奪性開採,稀土資源的實際利用率只達10%。利用10%,浪費10%,其餘80%進入尾礦壩。就是說,生產15萬噸稀土,中國要耗費150萬噸稀土資源!照這個利用率、照這個發展速度下去,十年、十五年後,中國的稀土資源就要枯竭!
最早提出中國稀土資源將趨向枯竭的人,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有「中國稀土之父」之稱的徐光憲教授,最早提出的時間是2005年。
2005年、2006年,徐光憲教授兩次聯合其他14位院士,直接上書國務院,緊急呼籲保護白雲鄂博礦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徐光憲教授等指出:中國國稀土資源浪費驚人。包頭主東礦年開採鐵礦石1000萬噸中含稀土50萬噸,其中利用10%,浪費10%,其餘80%進入尾礦壩。世界最大稀土礦白雲鄂博礦稀土資源可能在30年內消失!
2009年10月徐光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但已經開採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10年就開採完了。徐光憲所指的中國南方五省所蘊藏的中重型稀土,就是集中在習近平不久前視察過的贛南地區。徐光憲預測贛南地區的稀土資源在10年內就開採完了。贛南的老百姓會高興嗎?
2010年10月《上海證券報》援引國家商務部官員提供的數據,過去13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總儲量的比重已從43%降至30%,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中國稀土資源僅能維持未來15至20年的需求。《上海證券報》的這個說法,與徐光憲教授的觀點一致。
2010年記者楊駿在《半月談》第23期上發表《我國稀土遭賤賣資源 儲量僅夠10年》的文章,指出: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僅夠10年。
2012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報告中有專門一個章節論述稀土過度開發問題的,現摘錄如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採,中國稀土資源保有儲量及保障年限不斷下降,主要礦區資源加速衰減,原有礦山資源大多枯竭。包頭稀土礦主要礦區資源僅剩三分之一,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儲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離子型稀土大多位於偏遠山區,山高林密,礦區分散,礦點眾多,監管成本高、難度大,非法開採使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現象嚴重,資源回收率較低,南方離子型稀土資源開採回收率不到50%,包頭稀土礦採選利用率僅10%。」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儲采比」這個概念。儲采比是指資源開採與儲量的比率。采儲比是反映礦產資源利用情況的指標,它是當年開採量與剩餘儲量的比例或者說是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採的年數。例如儲采比50,是指按當前生產水平,剩餘儲量尚可以開採50年;儲采比15,是指按當前生產水平,剩餘儲量尚可以開採15年。可見,徐光憲教授等2005年提出的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並非聳人聽聞或是空穴來風。
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表首份《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的新聞發布會,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的問題。2012年06月21日《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發布稀土白皮書 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令人咂舌》的文章,報道蘇波介紹的情況。蘇波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在環境遭到重大污染、資源遭到重大破壞的情況下,還不計後果地不斷開發一種產品。」蘇波介紹說,2012年3月他第一次率隊實地考察了贛州中重稀土的開採現場,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破壞令他感到非常震驚,光治理將要花費380億元的成本。蘇波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考察途中拍攝的照片: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礦渣、大量的泥石流、大量的滑坡、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老百姓的飲水,僅在這樣一個縣裡,就有十幾平方公裡,有幾萬噸的礦渣,有4.5萬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另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稀土開採使山頭都變得光禿禿的,因為山上的植被要全部剝離,在下面發現稀土,用小車推出來,這個山形成的泥石流會造成長期的污染和破壞。蘇波說:「這些污染有些是可治的,有些是不可治的,你可以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老百姓,他們的健康和生命有何保障?」「中國承擔了向世界90%的供應量,實際上卻在嚴重地污染自己的環境。」這裡要指出的是, 蘇波所描繪的稀土資源被破壞與環境被污染,正是習近平最近視察的贛南地區。蘇波估計,治理要花費38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大大被低估的數字。比較客觀的估計應該為5000億元人民幣。
2015年世貿組織終審裁決,在美國、歐洲、日本起訴中國稀土案中,中國敗訴。張宏良撰寫了題為《中國稀土敗訴案——環境崩潰資源枯竭已難避免!》的文章。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國以占世界23%的稀土儲量,滿足了世界市場上95%的需求量。再有十幾年時間,中國稀土將會枯竭。
賴丹,‎吳一丁在2015年出版的《稀土資源與環境稅收政策研究》一書中指出:「從2010年公布的世界稀土儲量數據來看,離子型稀土礦僅占中國稀土工業總儲量的3%,其開採量卻占10%以上,有的年份高達37%。按已探明的工業儲量和近年來離子型稀土年產量5萬噸(不包括非法開採稀土量)計算,離子型稀土礦的靜態儲采比不足37年,在礦物主要品種中僅次於黃金。而中重稀土只是這些離子型稀土的一部分,更為稀缺,重稀土資源面臨嚴峻的枯竭形勢。」
賴丹, ‎吳一丁對稀土資源面臨枯竭形勢的評估,嚴重程度已經超過當年徐光憲教授的評估。
四、結束語 七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對自然資源,包括稀土資源的破壞性的開發,造就的只是靚麗的GDP數字,財富進入幾大家族的腰包,隨著稀土出口,資金留在了國外,掠奪性開採的結果,導致中國自然資源、包括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而治理和修復生態環境的艱巨任務以及需要的巨額資金,作為包袱,留給了子孫後代。這是典型的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轉自《議報》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