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香港保衛戰(上):拒絕淪陷

2019年09月07日港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07日訊】港英政府於1922年制定的《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最後一次動用,是在1967年香港親共團體試圖將文革運動引進港區的六七暴動期間,而這項緊急法案制定的初始,是針對當年在港發生的有中共紅色背景的罷工。
1938年,侵華日軍迅速占領中國東部海岸,7月港英政府通過《緊急條例》積極備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8小時,香港遭到日軍突襲,駐港英軍、加拿大、印度軍及國軍和香港民眾積極參戰,譜寫了二戰史上最為悲壯的香港保衛戰。
香港進入緊急狀態的法律適用,從來都是為抵制極權外侵、為保護香港本土文化與民意。而今天的港府欲動用緊急法,不是針對西來幽靈中共,反而針對港民,這是開歷史倒車,港人會比對待當年抗日更為徹底和堅決的意志而予以反擊。
「鷹」襲香港
1941年12月8日7時,香港啟德機場上空,突然飛來幾十架飛機,緊接著一陣猛烈的爆炸聲響起,香港街面上、酒吧間電影院裡享受著生活的人們,望著遠處濃煙滾滾的天空,疑惑地抬起頭:「70%是防空演習,報紙上沒說戰爭已經逼近了呀。」
人們不敢相信,這是日本派遣軍23軍飛行隊隊長土生秀治大佐,在接到代號為「鷹」的空襲香港指令後,投向九龍啟德機場英軍飛機的炸彈群,瞬間,全部14架英軍飛機被毀。
【歷史回眸】香港保衛戰(上):拒絕淪陷
位於民用啟德機場旁邊的啟德空軍基地,約攝於1945年。(公有領域)
日本「鷹」計劃為香港準備的侵略主力軍2.3萬人,後增步兵炮兵各6千,飛機1300架、運輸車2300部、登陸艦艇500艘。
香港守軍總數只有1萬餘人,其中海軍900人、空軍100人,以華人為主體的香港義勇軍1720人、一個皇家步兵旅和一個皇家炮兵團。1萬人中還包含1940年11月加拿大應駐港英軍陸軍總司令馬爾特比和前司令賈乃錫要求派遣的1973名援軍。全部的守軍飛機僅為14架、各類艦艇27艘、坦克40輛。
不只是兵力懸殊,對於極權政權的瘋狂與無恥,正常社會的政府和民眾同樣估計不足。當時英美方面和香港的媒體都未曾預測到日本侵略軍會如此快速對美英宣戰和空襲香港。
【歷史回眸】香港保衛戰(上):拒絕淪陷
日軍正在空襲香港中環。(公有領域)
共產黨人喬冠華、張友漁也在廖承志的《華商報》和鄒韜奮的《大眾生活》上發表文章大肆宣傳日美不會開戰,極大誤導了當時的香港民眾。此前,中共毛澤東更是包藏私心,在英方與中共合作的條件上提出,英方允許中共馮白駒部游擊隊在港設立辦事處和電台,英方須向馮部提供裝備和經費及進行爆破人員培訓。這根本不是在幫助香港人抗日,而是意在培養中共日後接管香港的縱隊。
而日軍第38師團和23軍的攻城重炮隊,在做好了進攻香港的準備的同時,卻不斷釋放煙霧彈,負責香港作戰物資運輸任務的日軍北島支隊長,特意宴請深圳寶安縣長夫婦,席間,他故意透露出日軍要向大西南進攻的假消息,同時他下令,一切日軍戰略物資的運輸,都要偽裝成平時補給的糧食和日用品。
侵略者的欺騙果然奏效。
香港保衛戰全面爆發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還在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同時開戰,「鷹」襲香港。密集的炸彈驚醒了世界和香港。
8日8時30分,義勇軍中尉湯華恩奉英軍指揮官格雷之命,成功爆破深圳羅湖橋,以切斷日軍路線。日軍新建兩個浮橋進入新界,但遭到了印度軍的強烈阻擊。格雷在各地的爆破行動滯緩了日軍的進攻。
晚8點,港督楊慕琦發表演講,號召160萬港人參加香港保衛戰。中午時分,被港英政府拘禁的國軍「孤軍營」500名英勇善戰的國軍士兵獲釋,加入抗擊日軍的隊伍,在大埔前線痛擊日軍。
12月9日,蔣介石呼籲美英中組成反侵略同盟,同時一再催令第7戰區司令官余漢謀的三個軍立即向廣九鐵路沿線發起進攻,牽制日軍對香港的進攻。
12月9日至14日期間,由於日軍進攻香港的強大海空力量,炸毀了英軍的兵營倉庫,艦隊在海上封鎖了香港,英軍在「垃圾灣防線」上只能邊戰邊退,日軍的重炮和遠射炮壓過了英軍的海岸大炮,11日,日軍又在薄寮洲登陸,直接威脅到港島。英軍司令馬爾特比不得不放棄九龍半島,11日下午,英軍炸毀九龍電廠等設施退守港島,而東線的印度守軍12日也從惡魔山撤退。九龍一站,英軍死亡214人,日軍死亡143人。
港島作戰
12月10日,日軍在南海炸毀英國遠東艦隊2艘主力號。13日和17日,日軍兩次派軍使進港島招降,被港督楊慕琦拒絕,楊慕琦令海岸炮轟擊日軍碼頭,將英、加和印度軍整合成兩旅三營,號召百萬香港民眾繼續作戰。日軍不戰而取港島的計劃破產。
【歷史回眸】香港保衛戰(上):拒絕淪陷
12月18日,日本艦隊在炮火掩護下登陸港島北岸。(公有領域)
日軍調集駐台海空炮隊對港島進行四天的連續炮擊,島內炮台、彈藥庫等軍事要地無一倖免。18日,日本艦隊在炮火掩護下登陸港島北岸,英軍被迫退守銅鑼灣、大潭山脈一帶。19日,日軍進攻遭到守軍頑強抵抗,日軍一名營長及百人被擊斃打傷。
20日—21日,日軍加強炮擊,同時每日50架次轟炸機空中轟炸,直至24日晚,日軍全線總攻,赤柱半島的英軍守兵和日軍用刺刀硬拼。25日清晨,楊慕琦遵照邱吉爾電令,再次拒降。但英軍彈盡糧絕,水源斷了好幾天,防禦系統坍塌,當天下午,楊慕琦率九千多人投降。
因雙方兵力、裝備太過懸殊,在無任何外援的情況下,香港守軍仍消滅日軍2700多人,歷經18天的奮勇保衛,實屬不易。香港守軍傷亡4000多人。
獨腿將軍陳策率眾突圍
蔣介石為加強香港的對日防衛, 1939年,派陳策出任國民政府駐港軍事代表。陳策,1917年響應孫中山的護法運動出任大元帥府參議。1922年6月,陳策愛指揮艦隊協助孫中山突圍陳炯明叛變中獲信,任國民革命軍海軍第四艦隊司令。
1938年,在虎門海域對日戰役中,戰功顯赫的陳策,獲二等寶鼎勳章、三等雲麾勳章、海陸空軍甲種一等獎章。但在此戰役中,他不幸被敵炮火擊中左腿截肢,故被稱為「獨腳將軍」。
日軍在香港的「鷹」襲行動使陳策極為憂心,12月10日,陳策任「中國各機關駐港臨時聯合辦事處」主任委員,統籌負責國民政府在港助英軍抗戰總務。陳策一面組織運送糧食,一面組建治安隊,打擊九龍第五縱隊暴動,16日,陳策選派400人協助防守街道要隘,維持民眾防空洞秩序。
港島作戰期間,陳策數次組織便衣隊、敢死隊共計1500人左右,請求英軍發放彈藥,協助作戰。25日,得知英軍決定投降後,陳策決心突圍,楊慕琦將6艘魚雷快艇交陳策指揮,英軍70餘人表示願意跟隨突圍。
在英軍示降1小時前,陳策率眾乘快艇急向鴨梨洲駛去,日軍火力掃射,遠東情報局長麥都高和陳策都是左臂中彈,船體被射穿,陳策命眾人棄船跳海向海口浮游,只有一腿一臂能用力的陳策在冬天冰冷刺骨的海水裡,跑著槍林彈雨前進3個小時到達鴨梨洲邊的小島。
【歷史回眸】香港保衛戰(上):拒絕淪陷
陳策於1941年帶領幾十名英軍成功從香港突圍,到達惠州留影。(公有領域)
對岸日軍不停遙射,陳策和徐享等人又下海,找到5艘快艇,加速強行闖過日艦封鎖,26日到達南澳海岸。稍事休整,29日,陳策等人又歷經艱險,偷過日軍封鎖到達惠州,31日到達柳州,因傷口發炎而不能前行。其餘突圍隊員繼續前進,途徑雲南、緬甸、印度,4月28日乘船前往英國,5月22日抵達蘇格蘭。
在整個二戰史上,陳策率領英軍成功突圍事件享有崇高的聲譽,陳策在其《協助香港抗戰及英軍突圍經過總報告》中寫道:「我方之助友軍抗戰,純以國家立場,在與國之間應表示國家偉大風度。」(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