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很狡猾? 鍾南山披露病毒更多特性

2020年02月11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2月11日訊】中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研究團隊撰寫的一篇待審核論文週一在網絡上被公開。這篇論文披露了更多武漢新冠狀病毒的特性,顯示這種新型病毒遠比SARS病毒更「狡猾」,讓一線醫療機構在預防和診斷等諸多環節面臨著更大挑戰,凸顯出這波疫情的控制難度相當大。
鍾南山團隊的一篇尚待審核通過的研究論文2月10日在預印本網Medrxiv共享平台上公開,引發外界關注。這篇題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的論文,通過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了武漢新冠病毒的一些新的特性。
據中國大陸媒體第一財經報導,鍾南山研究團隊截取的1099例患者的發病時間,介於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9日期間,通過對這些臨床病例的研究,發現了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關鍵數據:
首先,在這次研究的1099例臨床資料中,只有大約1%的患者直接接觸野生動物;第二,研究的臨床病例中,病患發燒者約占43.8%,即超過一半的確診病例初期是不發燒的;第三,病人入院時接受的胸部CT檢查發現呈磨玻璃樣陰影典型影像學表現的案例為50%;第四,患者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其中最短0天,最長為24天。
同時在最近的兩項研究中,分別記錄了41例和99例經實驗室確認的2019-nCoV ARD入院武漢,某些病例的2019-nCoV ARD嚴重程度與SARS-CoV相似。
外界分析上述論文中報告的研究數據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比十幾年前爆發的SARS具有更強的隱蔽性,而病毒的來源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漢爆發出大規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武漢衛健委曾極力將病毒的來源描述為華南海鮮市場上售賣的野生動物,其後中共疾控中心也於1月22日對外界宣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可能是野生動物及它所污染的環境,從動物傳播個人後,病毒再做適應突變,而具備了「有限制性的」人傳人特性。
然而,《科學》雜誌今年1月27日在線發表的一篇報導卻提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源地可能並非華南海鮮市場。這一推論的主要依據是1月24日《柳葉刀》在線發表的論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這篇由武漢一線醫生及多家研究機構成員合作研究發表的論文顯示,對武漢肺炎最初被收治的41例病例的臨床特徵研究表明,首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出現癥狀的日期是2019年12月1日,比官方公布的首例病例發病日期12月8日早了一週,而包括首例病患在內的最先發病的4個病例中,有3個患者都沒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直到自12月15日以後,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的病例才集中出現,而「首例病例和後來的病例之間,沒有發現流行病學聯繫。」這篇報導令外界開始懷疑,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最早的疫源地,至少不是唯一的疫源地。
而現在鍾南山團隊研究的數據群所得到的結果是,與野生動物直接接觸的病例僅占1%,令外界更加懷疑,這場疫情的發生的真實原因,恐怕不像官方最初所宣稱的吃野生動物那麼簡單。
其次,新型冠狀病毒雖然與SARS病毒具有高達85%的同源,但表現卻又不同。SARS病毒發病急,給第一時間發現帶來了便利,而新冠病毒的隱匿性明顯比SARS病毒更強。
根據鍾南山團隊研究發現,2019-nCoV ARD的患者中,在就診時出現發燒的比例為43.8%,斷層影像發現典型癥狀的病例也只占50%,而這兩個特徵意味著,有56.2%的病人在沒有發燒之前,很難覺察自己生病或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使得在病人採取14天自我隔離措施之前,給新型冠狀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創造了很大的機會。而對於醫生來講,給不發燒的患者做CT檢測時,又有50%的隱性攜帶者查不出異常,從而再次給新型冠狀病毒的迅速傳播帶來了機會。
鍾南山團隊的研究結論也提到,一些2019-nCoV的感染患者接受放射學檢查的結果正常,這也是導致2019-nCoV流行病通過人際之間迅速傳播的原因之一。
對此,有網友驚呼:從無癥狀感染,到無發熱病例,再到「假陰性」病例,現在又出現潛伏期最長達24天,「這病毒太狡猾」 !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