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世界最熱門的逆全球化現象:自給自足

2020年08月10日財經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8月10日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尤其是1991年前蘇聯解體之後,歐美企業不斷湧入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這背後實際就是冷戰結束所帶來的紅利。
在這樣的時期,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環顧四周再也沒有了戰略對手,對資本和企業的管控意願下降。
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國際資本瘋狂進入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的轉移,美國之所以准許這種轉移,是因為認為自己已經天下無敵,這就是沒有戰略對手之後的結果),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就形成了難得的紅利時期。
隨著歐美資本不斷進入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加速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以財政投資支持的基建活動如火如荼,又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發展。
這是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窗口期,是歷史賦予的重大機遇。
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
在這樣的時期,歐美社會有什麼需求,直接在國際市場上以國際貿易的方式向其他國家購買就是了,也就讓發展中國家形成了以貿易順差體現出來的資本收入,就也是資本流入發展中國家的主要方式之一。
這股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流是十分龐大且長期持續的。
2019年,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開支一共有4.407萬億美元,這其中有兩項支出是最大的兩部分:其一是美國退休人員的社會安全金(Social Security)1.046萬億美元,佔財政總支出的23.73%,這部分支出形成了美國社會購買力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會流入國際貿易中,成為需求方;排在第二位的是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項目,合計是1.037萬億美元,佔聯邦財政總支出的23.53%。這部分購買力進入市場之後,也有一大部分會成為國際貿易的需求端,成為推動國際貿易的核心力量。歐洲和日本的情形也與美國類似。
由此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醫藥中間體、原料藥、成品藥的供給端,這是經濟全球化之後歐美醫療產業基地外置之後的必然結果。
在這樣的過程中,歐美企業對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投資、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對發達國家形成的貿易順差,就成為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的資本流入,這就推動了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和基建活動。
這是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好日子」。
美國態度驟變:禁止資本外流
然而,目前風向變了。
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們,應該還記得國際影像市場上原本有兩大巨頭,美國的柯達是其中之一,另外一個是日本的富士。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髮展,這兩大巨頭都進入了困難的轉型過程。
柯達公司在保留部分影像業務的同時,開始進入製藥產業。今年7月,柯達公司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貸款,這筆錢用於生產非專利藥品的原料。美國政府在宣布這一計畫時表示,對柯達的貸款旨在減少美國對外國醫療產品的依賴,重修美國國產藥品供應鏈。
白宮發言人彼得·納瓦諾(Peter Navarro)表示:「如果說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美國人對外國生產的關鍵藥品的依賴已經達到了極其危險的程度。」柯達公司總裁吉姆·康丁尼扎(Jim Continenza)表示:「柯達非常自豪能成為美國加強自給自足行動的一部分,生產確保我們國民安全的關鍵藥品原料。」
2016年,柯達開始生產藥品原料,現在美國政府的這筆貸款能大大提升柯達在紐約州和明尼蘇達州的生產線,預計柯達製藥的生產設備全部投產後,將有能力生產美國約四分之一非專利藥品中的原料,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
消息一出,柯達公司的股價旋即出現了暴漲。
其實,美國並不僅僅向柯達注資,還正在向三十多家本土醫療企業注資,可以預計的是,美國醫護產業很快就會實現自給自足,擺脫對國際貿易市場的依賴。
這背後的含義是,美國已經知道,自己已經無法在世界上像唯一的超級大國那樣呼風喚雨,蘇聯解體之後的「紅利」窗口已經喪失。今天,一旦繼續將本國的需求寄託在國際市場上,當重大事件來臨之時就會受到別國的制約!這說明美國已經又有了敵手。
此時,美國唯一的做法就是限制資本外流,比如,7.65億美元資本不再進入發展中國家形成對外投資,而是留在本國進行投資以增加自給能力,當自給能力提升之後,相關的進口需求就消失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順差也就消失了。
更深層次的含義是,當美國再次有了「敵人」之後,就不再准許資本外流,這會通過增加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的方式壯大敵人;相反,必須將就業機會、財政收入留給自己,壯大自己的綜合實力,以再次開啟與戰略對手對抗的時期!
從財政上觀察,這與美蘇對抗沒有差別。
各國將開啟「自給自足」模式
美國限制資本外流之後,就形成了「自給自足」模式,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就失去了資本輸入。可是,沒有資本收入就沒有進口,也就被動開啟了「自給自足」。所以,柯達總裁說到的「自給自足」就是最亮眼的詞彙。
五月,印度總理莫迪要求印度要追求「自給自足」。在中國出現了「內循環」的描述,與「自給自足」有什麼差別嗎?
有洞察力的人,都可以看到未來的結局!
最近幾天,很多專家(包括一些退到二線的高官)都在討論自給自足或內循環的概念,焦點集中在能不能實現這個要求。但是,在主要國家之間進入對抗時代之後,各國還有別的選擇嗎?沒有!因為美國再次放眼四顧,發現自己又有了對手之後,就必須加強對資本和自身供給鏈的管理,強化自己的綜合國力,以重新進行國際爭霸。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人們是否喜歡,「自給自足」都會成為未來這個世界上最熱門的詞彙——沒有之一!
每個國家最終都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只是需要開啟土地的贍養能力與人口數量之間、土地的贍養能力與人們生活水平之間的調整過程,這就是未來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這就是逆全球化,這就是逆全球化之後的自嗨模式!
逆全球化會帶來什麼?
對於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來說,這意味著:
1、就業機會不斷流失。如此就出現了這樣的報導,7月27日,越南警方逮捕了10名非法進入越南的中國公民,警方說,這些中國公民希望前往芽莊(Nha Trang)和峴港的工廠工作。這樣的事情在媒體的報導中已經多次出現,這就是就業機會不斷流失、就業越來越困難之後的結果。想想次貸危機之後遇到的企業用工荒,十年時間恍如一夢,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狀況出現了徹底的逆轉。
用工荒時期是工作找你,今天是你找工作,所以請珍惜你的工作。用工荒時期是工作找人,也就意味著誰都可以混日子,但人找工作的時候,就需要憑本事吃飯,這也算是另外一個含義的「自力更生」。
2、沒有了源源不斷的資本輸入,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財政收入增長將會停滯,尤其是扣除通脹之後的財政收入、購買力會出現收縮,發展中和不發達國家的基建活動嘎然而止。
由於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進行基建活動產生了對賤金屬的龐大需求,也就生產了大量的伴生白銀,當它們的基建活動嘎然而止之後,賤金屬的需求將不斷走低,相反,國際白銀的供需局勢將劇烈地逆轉。
3、既然人員的非法入境已經開始出現,意味著包括出口在內的產業活動開始低迷,出口受到制約就意味著進口將很快受到制約,商品價格的內外價差開始形成並加大,物資和商品的「非法入境」就會出現。傳統上對這種特殊的商業活動有一個專門的稱呼——「走私」……
隨著對抗時代的重新回歸,世界將出現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劃時代的,會明顯改變所有人的命運!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