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美軍新艦隊悄悄部署 釋放新信號

2020年11月27日時政評論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7日訊】美軍的馬辛島兩棲攻擊群艦隊(Makin Island Amphibious Ready Group),剛剛離開了夏威夷基地。按照民間地理情報機構Stratfor的追蹤,這支艦隊目前正行駛在夏威夷和關島之間,預計抵達關島後,應進入菲律賓海域,之後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最可能的活動區域應是南海,這或許就是美國海軍部長重組第一艦隊的第一步。
已經巡弋了幾個月的裡根號航母(CVN76),應該考慮到中共在冬季攻台的可能性變小,最近回歸日本的橫須賀港。另一艘搭載F-35B戰機的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也已經在同一區域部署超過半年。此時,美軍的另一艘兩棲攻擊群編隊前來接管巡弋,應該希望確保西太平洋的機動戰力。
馬辛島兩棲攻擊群艦隊由馬辛島號兩棲攻擊艦(LHD-8)領銜,馬辛島號屬於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1,150噸,現役八艘,可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F-35B隱形戰機。根據10月30日美國海軍公布的訓練照片看,馬辛島號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搭配應為標準組合,即六架F-35B隱形戰機、四架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十二架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四架CH-53海上種馬直升機、三或四架UH-1N休伊直升機。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制海艦載機組合應為:20架F-35B隱形戰機、6架SH-60F或HH-60H反潛直升機,相當於輕航母,用於海戰。登陸攻擊組合應為:22架以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
沈舟:美軍新艦隊悄悄部署 釋放新信號
11月25日,美國印太司令部通過推特展示馬辛島兩棲攻擊群艦隊(Makin Island Amphibious Ready Group)的一艘氣墊登陸艇本月初在太平洋的演練。(美國印太司令部推特)
近期在東太平洋與馬辛島號兩棲攻擊艦同時訓練的,還包括聖地亞哥號船塢登陸艦(LPD-22)和薩默塞特號船塢登陸艦(LPD-25)。這兩艘都屬於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排水量25,300噸,主要裝載氣墊船、兩棲登陸戰車,用於兩棲登陸作戰,後方甲板可搭載多架直升機,現役11艘。與這支艦隊配合的應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5遠征隊(15th MEU)。
這樣的編隊組合進入西太平洋,偏重南海的部署意圖將更加明顯。本月初,中共今年下水的075型兩棲攻擊艦,現身海南軍事基地,估計因北方冬季寒冷,轉往海南繼續海試。075型兩棲攻擊艦應模仿了美軍的黃蜂級或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但中共沒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固定翼戰鬥機或攻擊機,只能搭載直升機和兩棲載具,用於登陸作戰,沒有制海能力。
馬辛島號兩棲攻擊艦隊若進入南海,擁有一定的制海能力,自然與中共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形成了對比。美軍的新艦隊包括兩艘船塢登陸艦,對中共的南海島礁形成了直接威脅,很可能令中共軍委和中共高層睡不安穩。
近日,菲律賓國防部長表示,若美中在南海爆發熱戰,處於衝突正中央的菲律賓將參與其中。這樣的說法,恐怕也會令中共高層發毛。這表明,美國和菲律賓的軍事合作進一步加強,美國艦隊進駐菲律賓蘇比克灣的可能性大增。果真如此,美軍第一艦隊的重組恐怕開始進入日程。
沈舟:美軍新艦隊悄悄部署 釋放新信號
11月25日,美國印太司令部通過推特再次展示F-22戰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的圖片。(美國印太司令部推特)
馬辛島號兩棲攻擊艦隊到達之前,美軍已經前置部署了F-22戰機。11月25日,美國印太司令部的推特再次貼出了F-22戰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的圖片。11月23日,美國印太司令部也通過推特展示F-22戰機在日本岩國(Iwakuni)航空基地執行訓練任務。這表明,美軍可能至少2個F-22飛行中隊分別部署在關島和日本基地,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11月23日,美軍印太司令部還公布了F-35戰機從日本岩國基地起飛的圖片。美軍剛剛又透露了F-35戰機訓練投放B61-12核彈的視頻,同樣對中共高層造成了極大壓力。
沈舟:美軍新艦隊悄悄部署 釋放新信號
2015年8月24日,美軍一架B-2轟炸投下一枚B-61核彈試驗彈。(美國空軍)
B61-12核彈是美軍最新型號的低當量戰術/戰略核彈,當量選項可包括0.3、1.5、10或50千噸,較低當量主要用於打擊敵方軍事和高價值目標,避免或減少平民連帶傷害。B61-12核彈為GPS制導,而且是專門的鑽地彈,可摧毀中共的地下核導彈設施,包括東風-5、東風-31、東風-41,當然還可能包括東風-21、東風-26中程導彈。
B61-12核彈可搭載到美軍多款戰機上,如果由F-35和F-22隱形戰機、B-2隱形轟炸機攜帶,根本防不勝防。美國應擁有B61-12核彈約400枚,中共高層最怕的應該是被斬首。
美軍兩棲攻擊艦隊和隱形戰機展示的攻勢作戰意圖,顯然是美軍故意向中共高層釋放的新信號。習近平匆忙祝賀完了拜登,看到這些情報,會做何感想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