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天下】文財神武財神 誰是正財神?

2021年02月13日財商天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2月13日訊】華人過年最喜歡拜的是什麼神仙?我想財神也許是最受歡迎的,那麼怎麼做才能獲得財神的青睞,護佑自己財源滾滾?這期節目就和大家分享這個祕密。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新年,也是全球華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們財商天下工作組,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快樂,牛氣沖天,財源滾滾。
過完初一之後,緊接著的重要日子就是正月初五接財神了。在我們華人眼裡,財神是掌管人間財富的神仙。很多人認為敬拜財神可以求來人間的富貴,財運亨通。但是怎麼做才能獲得財神的青睞,護佑自己財源滾滾呢?
首先,我們得知道誰是財神,拜錯了財神也起不到作用啊。現在民間流傳著許多財神,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供奉的財神也都不盡相同。根據台灣民間信仰,財神可以分為「正財神」和「準財神」,其中,「正財神」是以求取事業正財為主,包含「文財神」、「武財神」、「五路財神」等;而「準財神」則是以求取速財或偏財為主,比如土地公、四面佛等。
財神的起源很難考證,一般來說,民間認為「文財神」是古代文官演變而來的財神,比如以智慧著稱的比干,范蠡等人。很多人認為,工作領域偏向藝術文化、需要創意的人,適合拜「文財神」。
「武財神」則是古代武官演變而來的,最有名的非關公莫屬了。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或常在外奔走的人,經商者大多祭拜「武財神」。
根據史料記載,真正掌管人間財富的神是趙公明,他被尊稱為「正財神」,當然,也有人說他是「武財神」。那麼,這個趙公明又是誰呢?
趙公明
史料記載,趙公元帥,名朗,字公明,是一位修道之人。傳說趙公明是陝西終南山人氏,秦朝時獨自在深山中修煉。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神時,封趙公明為「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人間迎祥納福之責,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都歸他管,因此他被稱為「正財神」。
在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古書上都有記載財神趙公明的故事。比如明代《武財神顯靈神蹟》中也記錄了幾個故事:
唐武德二年,大約是公元619年,曹太後突發怪病,晝夜不得安寧,就算是國手御醫也無計可施。就在那個時候,有瑯琊雲遊道人上書唐高祖李淵說:「我大唐奉天承運,一統四海,難免殺戮甚多,遊魂冤鬼無所依,所以啊,可能是遷怒於太後了。今有瑯琊天台山主神趙公明,是堯時期的太陽精托化,他在峨眉山修得神仙之術。商周交兵之時,他下山助商紂,後被姜太公所殺。玉帝念其忠勇,封為玄壇真君,統轄陰陽兩界錢財,最能驅神役鬼,祛病消災。只要拜求玄壇真君顯靈救世,可保太後無恙。」於是,李淵就按照道人的說法做了,結果,太後果然大病痊癒。
李淵感念玄壇的功德,就命令手下塑金身五座,分別放在瑯琊天台山財神廟、蜀中峨眉山九老洞、長安終南山財神廟、太原財神廟、以及南京太清宮中五個地方,後來人們所說的五路財神就是指趙公明。
此外,這本書中還記錄了另外一個故事。在明朝英宗正統元年,大概是公元1436年,在舉子會考之夜,貢院起火,院中的舉子們被困,逃不出來。有一個叫李嶠的舉子,恍惚間看見一位神人,黑面濃鬚騎黑虎,一手拿著銀鞭,一手拿著元寶,全副戎裝,正是財神趙公明。財神說:「事情緊急,請速速隨我來。」李嶠就跟隨著財神趙公明到了神房,只見貢院已成了火海,而只有神房沒事,李嶠驚奇之下,回頭已不見了財神,他就抱起財神的牌位跑了出來,四周的火都不敢近他身,幾百名舉子也跟著他順利的逃出生天。
得保性命的李嶠,感念財神之恩,就抱著財神的牌位還鄉,並建壇供奉祭祀,名為「敦和宮」,在敦和宮落成之夜,發出金光,直沖九天。村裡的人大驚,紛紛祭拜。此後「敦和宮」財神時常顯靈,護佑鄉民,香火也越來越盛。
剛才說的這兩個小故事,都是記錄在古代文獻中的,而關於趙公明的民間傳說也是非常的多,那麼,我們再說一個財神送金元寶的故事。
俗話說:人各有命,富貴在天。信神的人都相信,人的一生有多少財富實際上是定好的,是神的安排,而神是根據人積德行善所得的福分來安排的,絲毫不會差的。
有一天,趙公明率領他的四部正神來到了齊魯大地,這裡是東嶽大帝黃飛虎的轄區。財神爺來了,黃飛虎當然高興,盛情接待後,他說:「我這麼多年巡視世間,發現許多老百姓確實很苦,你是管散財納福的,何不把錢財多分些給那些貧困的人家呢?」
趙公明說:「帝君有所不知,人生福分乃命中註定,自有安排,我們也不過是依法行事而已,哪敢偏袒有私啊。」看黃飛虎還有疑惑,趙公明就跟黃飛虎說:「那好,請帝君隨我到外邊看看。」
就這樣,一行眾神來到了一個小河邊。河上架著一座丈把長的小橋。正在這時,從橋那邊走過來幾個推著獨輪小車的漢子,像是要去趕集的。
趙公明說:「人若命中無財,我刻意給他都得不到。」說完,他將一個金燦燦的大元寶端端正正地擺在小橋的中央。
這時,幾個漢子推著小車來到了小橋邊。其中一個漢子說:「兄弟們,今天咱們來個比賽,咱們蒙上眼睛過橋,看誰能最先穩穩地過去。」那幾個兄弟都齊聲響應。他們都蒙上了眼睛,爭先恐後地過了小橋,結果你一腳我一腳他一腳地,把那個金元寶踢到橋下去了。
黃飛虎搖了搖頭說:「怎麼給錢硬是不要呢。」趙公明說:「人若命中有此財運,我把它埋到土裡藏起來,他都能得到。」說完他走到橋下,撿起大元寶,埋進路邊的一棵樹下。
不一會兒,一名錦衣人騎著高頭大馬緩緩而來,到了路邊突然內急,就下馬解手。他將馬拴在樹上,馬兒不停地用前腳刨地,等這個人解決了內急回來,剛好就看到了地上露出來的元寶,他撿起來隨手就扔進了馬背上的搭褳裡,騎上馬揚長而去。
所以,人們說的「機緣巧合」都不是巧合,是命中註定的。說完趙公明,我們下面再來看看被稱為「武財神」的關公。
關公
關公的大名,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為關公建的關帝廟,也是遍及世界各地,一直受到各地華人的敬重。關公名羽,字雲長,一提起關公,人們就會想到忠義二字,關公被視為正義的化身,本來和財富扯不上關係,但為什麼關公被奉為「財神」?從很多歷史典故中來看,這可能是和清朝晉商的崛起有關。
清朝時,商業發展日漸繁榮,但當時法律並不完善,商業往來沒有合同的保障。以晉商為代表的中國商人之間靠的是誠實、守信,做生意時有一種「桃園結義」式的義氣在其中,而這正好和關羽忠誠、信義的品格相吻合。而關羽,正好是山西人,於是晉商都視關公為守護神。
關羽一生為人忠直仁義,廣受敬重,歷朝歷代對他都有加封,宋朝封他為「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朝封他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朝封他為「協天護國忠義大帝」,清朝乾隆時又下詔把關公的謚號改為「忠義」,也稱為「關帝」、「關聖」、「關聖帝君」、「武聖」。
由此關羽也被世人演繹成了具有司命祿,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的「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都對關帝頂禮膜拜。尤其是商人,更是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把關公敬為「武財神」,希望關公能成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此外,世人也希望商人能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除了「武財神」,我們再來看看被尊為「文財神」的范蠡,范蠡被世人尊稱為「商聖」,他怎麼從「商聖」變成了「財神」?
范蠡
范蠡,又名陶朱公。范蠡因為幫助越王勾踐復國而名垂青史,此外他還是歷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他兩次放棄官位,散盡家財,但都能在短時間內再次致富,真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後代許多生意人都希望像他一樣快速致富,因此供奉他為財神。世人稱讚范蠡是:「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雖然出身貧賤,但年輕時就滿腹經綸,無所不精,他和好友文種一起投奔了勾踐,並受到重用。在幫助勾踐成就霸業後,范蠡選擇了功成身退,帶著家人輾轉到了齊國,並改名為「鴟夷子皮」,鴟夷是牛皮之意,子皮就是指皮子,鴟夷子皮的意思是指「盛酒的皮囊」。一行人在海邊結廬而居,墾荒耕作,同時兼營商業,沒過幾年,范蠡就積累了數千萬的家產。
富裕起來的范蠡仗義疏財,行善鄉裡。齊王聽說後,將他請到國都,拜他為相國。范蠡感嘆說:「當官當到了卿相,治家有家財千金,這對於一個白手起家的布衣來講,已經到了極點。但是享受這樣的尊名時間長了,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於是,當了三年相國後,范蠡再次激流勇退,辭官並散盡家財離去。
之後,范蠡攜全家搬到了陶,就是今天的山東定陶西北,交通便利,是絕好的經商之地。幾年之間,范蠡又成為巨富,他自稱為「陶朱公」。
范蠡經商為何能屢獲成功呢?范蠡在經商上最重視誠信,他強調,交易貨物時要保證質量,不能以假冒偽劣商品欺騙他人。腐敗的食物絕不能存留,以免進入市場。商家要遵守商業承諾,不囤積居奇,不坐地起價。
民間還流傳著一則關於范蠡誠信經商的故事。
一次范蠡資金不足,周轉發生了困難,於是向一個富戶借了十萬錢。一年後,富戶帶著不少借據出門討債。不料包裹掉到水中,幾十萬的借據和路費都沒了。萬分沮喪的富戶找到了范蠡,說明了原委。在沒有借據的情況下,范蠡連本帶息將錢還給了富戶,還額外贈送他一筆路費。富戶感激涕零。范蠡的仁心和誠信由此廣播天下。
其次,范蠡重義輕利、富而好德。在十九年的經商期間,他曾三次賺到千金,而他兩次都把這些錢財分給了窮人。另外,他還常常把經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別人。
現在仍有不少的商號,把「陶朱事業」的字匾掛在店內,以示他們從事的職業像陶朱公那樣有商道:富而行其德。
司馬遷稱讚范蠡說:「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意思是:范蠡的這種行為,就是人們所說的富有而不吝嗇、愛好施行仁德的君子。因為范蠡生財有道,富而能仁,所以被稱為「商聖」,後世敬他為「文財神」。
其實不管是「文財神」,「武財神」,還是「正財神」,都是人們對財神的美好期盼,相信冥冥之中是有一種力量,在左右著人的命運。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財神趙公明說,人命中有財,怎麼都能得到,命中沒有,無論如何都會錯過。而人命中是否有財,那也是看此人的福德來決定的。
按照習俗,每年臘月二十四,下界諸神都會升天向玉帝述職,稟報人間善惡,到了大年初五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這樣看來,人一生是否有財,是不是自己決定的呢?老人們常說,「前世積德」,「祖上積德」,「人的福分是德換來的」,如此看來,積德行善者會更受到財神的青睞。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陳思雨、財商經濟研究所 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