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七位人士在接種中國科興的疫苗後死亡,特區政府的疫苗專家評估委員會「初步認為」,所有個案與接種疫苗都沒有「直接關係」,而全部都是因為相關人士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雲雲;然而沒有「直接關係」,是否一種「語言藝術」,即其實可能有「間接關係」呢?早前有關專家,也聲稱「不排除」死因「可能」與接種有「非直接」關係,這種多層可能否定的句子,大家聽起上來,都感受到一種荒謬的感覺──有就有,沒有就沒有,未知就未知,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
然而當新聞每一日,都在賣這種級別的謊言與大話時,就有如以往中國高鐵意外後的名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就信了」──有如近日政府日日所宣傳的「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把加入審查,以至復辟已廢除十幾年的選舉委員會是「完善」與「有廣泛的代表性」——那麼同樣道理,「沒有直接關係」所包含的意思是什麼?是否代表「完善」死因?還是「死亡原因有廣泛代表性」?
當香港人生活在如今這個「後一國兩制」的社會,每一日聽到政府都是這類的「偉論」,以至任何事情都全面政治化之後,香港社會就開始「中港融合」,有如中國大陸民間對政府的信心一樣,口說愛國,身體卻很誠實;早前有傳媒訪問某位帶有大陸口音的機場員工,在接種德國BioNTech(復必泰)疫苗時說,就有如奶粉一樣,這種食落肚(進入身體)的東西,都是對外國的比較有信心──為什麼呢?為何中國人對中國奶粉的信心,比不上外國奶粉呢?中國官方已多次「澄清」,指外國走私入境的奶粉,不符合中國的營養要求,反而是中國奶粉最優質,為何中國人自己都不相信呢?
至於中共聲稱「選委會有廣泛代表性」,那麼這就奇怪了,為何當年中共在設計《基本法》的時候,偏偏是對1998、2000、2004年連續幾屆,都「循序漸進」地減少選委會的議席數目,直至全面廢除呢?當年的廢除選委會是「循序漸進」,如今倒轉來行,去還原、增加選委會,也是「循序漸進」,這種向前向後行都是「前進」的邏輯,真的令人大開眼界,也超越了任何常人的理解能力;又或者說,總之凡是中國政府說的都是對的,凡是中國說的都是道理,一如當年華國鋒所提出的「兩個凡是」論,應該指導全國人民學習才是啊!
但更加令大家不明白的,就是如果選委會有如此多的廣泛代表性,那麼還要直選議席與功能組別議席來做什麼?不如全面廢除,改為全部選委會就好了,既可以減省選舉開支,更可以減少立法會議員的人工,去為政府慳一大筆公帑,何樂而不為呢?偏偏一面自己說選委會很好,另一方面又不作出全面廢除選委的做法,究竟是什麼邏輯?大家都不明白。
當政府自己日日都在直銷這種政策與說話,那麼很自然地,大家都會對任何政府的決策,都用相同的標準去審視,用相同的標準,去衡量政府的說話是否可信;同樣道理,對於科興疫苗是否安全,就如加入選委會對香港政制的「完善」一樣,就是這樣的一回事。香港當然沒有信心危機了!因為有「廣泛代表性」的「社會各界」都支持《國安法》,支持「完善」選舉制度,也支持科興疫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就信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自由亞洲/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