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以色列鐵穹系統或熱銷軍火市場

2021年05月20日時政評論
 
以巴衝突一週多來,以色列的精準反擊能力再次令世界刮目相看,人們通過視頻看到了以色列的空襲如何令一座目標大樓轟然倒塌。精確制導武器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但很多人之前並不一定看得到。空襲前一小時,以色列還電話通知房主撤離,這可能令不少媒體或現場的民眾有機會拍下了難得的畫面。
以色列的精準攻擊的確令人驚歎,不過,更該令所有人驚歎的,非鐵穹攔截系統莫屬。按照目前的信息,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至少3,000枚火箭,一部分沒有抵達目標,可能落在加沙地區傷了巴勒斯坦自己人,剩餘的據稱有90%被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攔截。
比起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攔截系統,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攔截系統似乎沒有那麼出名。不過美軍2020年已經證實,鐵穹系統已經在美軍基地部署。據報導,美國花費了3.73億採購了兩套鐵穹系統,包括兩套指揮和雷達系統、12個導彈發射器和480枚導彈,相當於每枚導彈77.71萬美元。
美軍已經大量配屬愛國者導彈系統,為什麼還需要鐵穹系統呢?因為一枚愛國者導彈的成本大約300萬美元,是鐵穹導彈的4倍以上。除了較低的成本,鐵穹系統最初就是為攔截火箭彈或砲彈開發的,逐漸升級後,也具備了攔截短程導彈和無人機的能力,甚至可以攔截中程巡航導彈。愛國者導彈和鐵穹實際構成了高、低配的攔截體系,以色列也購買了愛國者導彈,但不會用3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攔截最多數千元的火箭彈。
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期間,真主黨曾向以色列北部發射了大約4,000枚火箭,導致至少44名以色列平民遇難,約25萬以色列人被迫遷移到以色列其它地區。從2000年至2008年間,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約4,000枚火箭射彈和4,000枚砲彈,近100萬以色列人都在射程內。為了應對嚴重的安全威脅,以色列決心開發攔截火箭彈和砲彈的鐵穹系統。
以色列很快確定了鐵穹系統的設計要求,需要攔截從4公裡到70公裡範圍內發射的短程火箭彈和砲彈。以色列向美國透漏計劃後,美國官員曾認為難以達成,但以色列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全部的開發、測試過程,以色列在2011年起開始部署鐵穹系統。
2012年,以色列稱鐵穹系統攔截了400多枚火箭;到2014年,鐵穹系統已經攔截了1,200多枚火箭。隨後,鐵穹系統不斷升級、改進,最大攔截範圍被要求達到250公裡,並能夠攔截導彈襲擊。2017年,鐵穹系統部署在以色列的軍艦上,用於防衛海上天然氣平台。
一套鐵穹系統一般含有3-4個發射器,每個發射器裝有20枚導彈。系統雷達檢測到火箭的發射後,開始跟蹤其軌跡,並測算目標是否對指定區域構成威脅;確定威脅後,才會發射導彈攔截。每套系統的多個發射器可以分散部署,通過無線數據傳輸控制,能覆蓋約150平方公裡的範圍。
5月10日,鐵穹系統在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凱隆上空連續攔截哈馬斯發射的火箭。(Jack Guez/AFP via Getty Images) 儘管鐵穹系統發揮了實效,但反對聲音也一直不斷。有人質疑鐵穹系統的攔截效率,可能達不到聲稱的80%~90%,畢竟愛國者導彈的實際攔截效率被認為不超過75%。如今的以巴衝突是最好的試驗場,90%的攔截率應該屬實,鐵穹系統還成功應對了火箭規模性攻擊。
另一類反對的聲音是成本問題。雖然鐵穹導彈價格遠低於愛國者導彈,而且僅用於攔截火箭彈的低成本導彈可能只有數萬美元,但一枚火箭彈最多數千美元,砲彈可能幾百美元,看上去還是不劃算。不過經此一役後,類似的反對聲音可能會消失,畢竟人的生命是無價的,火箭彈也會造成財產損失和繁重的清理、修復工作,導致社會混亂。
美國為鐵穹系統做了最好的背書,升級後的鐵穹系統由美國和以色列共同生產,美國實際為升級後的鐵穹系統貢獻了大量資金和技術,美國公司與以色列公司大致各承擔一半的零部件生產。
美國正在測試更先進的激光或動能武器,將成為下一代導彈攔截器,或無人機殺手,但目前的鐵穹系統仍然是一種實用的攔截系統,與愛國者導彈搭配在一起,顯然是成本更合理的高、低配防禦組合。
印度、羅馬尼亞、阿塞拜疆已經簽署了購買鐵穹系統的合同,據稱印度的採購合同價值可能達20億美元。此外,北約和韓國也表示了購買意向。如今,鐵穹系統再次證明了自身的價值,估計更多訂單會紛至沓來,成為軍火市場的搶手貨。
台灣或許也值得考慮購買,以應對中共的短程導彈和遠程火箭彈,台灣若有能力瓦解中共的第一波打擊,顯然會挫敗中共軍隊登陸台灣的計劃。
中共很可能也會躍躍欲試,或者直接偷竊技術,或者通過第三國、第四國購買。不過,中共即使真的偷到了,也不會大規模仿製,最多部署幾套在北京附近,畢竟中共並不真正關心老百姓或者士兵的生死。中共開發的武器從來都更注重如何能進攻或傷害別人,而不是防禦或保護本國國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