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五句話 學會了受益無窮

2021年06月23日健康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6月23日訊】中國古人很注重道德品行的修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些蘊含人生智慧的名言,至今讓人受益無窮。
一、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這句話出自清代學者彭端淑《白鶴堂文集》中的名篇《為學一首示子侄》(簡稱《為學》)。意思是說: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即便困難的事也會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即使是容易的事也會變得困難了。
之後彭端淑還舉了個例子:四川郊野有兩個和尚,一個貧窮,一個富裕。
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著什麼去?」
窮和尚說:「我只要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夠了。」
富和尚說:「我數年來都想僱船順江而下,尚且沒能成功。你憑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把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裡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窮和尚卻到了。
人們的立志,反而不如四川郊野的窮僧啊!
二、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這句話出自《尚書·伊訓》。意思是說:修身的原則是不求全責備他人,對自己則要經常檢點不及他人處,做到自我完善。
「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這種道德修養的教育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義。
三、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這句話出自南宋詩人戴復古的《寄興》一詩:「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意思是說,黃金無法求足色,白璧也會有細微的瑕疵,對人無需求全責備,即便你有些小缺點,我仍然願意與你一起相攜到老。
詩人是借了一位婦女對丈夫說話的口吻,提出了「『金無足赤,玉有微瑕』,不苛求全才」的用人原則,傳達一個意思:只要用人者能夠善用人之所長,而不苛責其短,那有才之士才願意效忠一生。
到了後來,人們就將這首詩凝縮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俗語,說的是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沒有成色十足的金子;也比喻為人處世,也不可過於自命清高、百般挑剔,我們也應看到別人的優點,識大體、重大局,不吹毛求疵、求全責備,才能廣交朋友。
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這句語出自《禮記·學記》。意思是說:學習中要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如果沒有朋友互相切磋解難,人便會淺陋而見識不廣。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拓展我們的領域,還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的認識。
《周易·兌卦》雲:「君子以朋友講習。」朋友互相講所不明之理,習所不熟之理,可使雙方互相受益。朋友之間的互學互助也是增長知識、修養德行的重要因素。
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強調朋友之間相互學習的作用。
當然孔子也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若是結交到所謂的「損友」,凡事以利益為考慮前提,所言所行,違背「仁義」,這樣的朋友便無益於在彼此的學業道德共同精進,因此擇友時一定要清醒理智明辨善惡。
五、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這句話出自《詩經·大雅·蕩》,是召穆公斥責昏庸無道的周厲王時所作的一首詩中的一段話:「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意是說:人們做任何事情都抱著美好的初衷,都有個好的開頭,但很少人能堅持下去,做到「善始善終」。
《論語》中記載子夏之語說:「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以為終始如一,持之以恆,只有聖人才能做到。在古人看來,「立身行道,終始若一」是人世間最難做到的一件事。因此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君臣、上下、朋友之間常用此語相互告誡。古人也常將這類警語刻在盤盂幾杖上,為的是在進退俯仰之間常能觀覽以自警。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