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關於河南洪災的11個疑問 國務院能查清嗎?

2021年08月04日時政評論
根據河南省官方8月2日下午的通報,截至8月2日12時,全省已有302人遇難,50人失蹤。其中,鄭州市遇難292人,失蹤47人;新鄉市遇難7人,失蹤3人;平頂山市遇難2人;漯河市遇難1人。
這次河南和鄭州的洪災因為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慘重,引發了全國乃至國際輿論的關注,眼下大家最關心的是:此次洪災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當地官方有沒有失職,有沒有掩蓋真相?
新華社8月2日發布消息稱,國務院決定成立調查組,對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進行調查。「調查組將依法依規、實事求是、科學嚴謹、全面客觀地對災害應對過程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災害應對經驗教訓,提出防災減災改進措施,對存在失職瀆職的行為依法依規予以問責追責。」
新華社關於國務院成立調查組的消息發布後,高級經濟師、職業自媒體人程墨在微信公眾號「天眼視點」上發表了「我對國務院鄭州特大暴雨災害調查組的期待」一文,提出了他
期盼調查組能查清的11個疑問,它們是:
1. 鄭州當地氣象部門較為準確地預報了當地極端天氣情況。7月19日06時至20日06時,鄭州市出現暴雨到大暴雨,特大暴雨。鄭州市城防辦在20日凌晨啟動I級紅色預警響應;20日下午4點,鄭州市防汛指揮部宣布啟動防汛Ⅰ級響應。當地宣布啟動Ⅰ級城防預警響應和防汛Ⅰ級響應措施是否及時?
2. 鄭州城防啟動I級紅色預警和防汛Ⅰ級響應後,究竟採取了哪些具體防汛措施?這些措施是否及時落實到位?
3. 在鄭州城防I級紅色預警和防汛Ⅰ級響應預案中,是否包含停工、停課,以及停止地鐵運行、關閉隧道和地下車庫等措施?如果有,為何這次沒有得到落實?如果沒有,那這個最高等級的城防、防汛響應措施,是否需要做出進一步完善?
4.  20日下午,鄭州地鐵五號線5點半進水導致列車停車之前,全市地鐵已經有多處進水,在這種危急情況下,為何沒有下令地鐵停運?
5. 地鐵5號線出事的那趟列車運行中,被湧進地鐵的洪水導致電氣設備故障停運後,地鐵人員是否立即組織了乘客疏散?水位上漲速度是否不足以讓絕大多數乘客快速撤離到站台安全位置?對地鐵遇緊急情況下的乘客疏散,平時是否對地鐵工作人員進行了足夠的安全培訓?
6. 地鐵5號線500餘名乘客被洪水包圍後,從下午5點半開始,陸續通過微博發出大量救援信息,為何到當晚10點左右才組織起有效救援?鄭州作為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緊急救援的指揮體系、技術與裝備配備、隊伍建設等方面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7. 所謂「龍吸水」等排澇設備既不昂貴,操作又極其簡單,是各地市政、河道、大中型建築公司的常備、常用設備。鄭州作為人口極其密集的大型省會城市,在京廣路隧道被洪水淹沒之後,為何要從數百公裡、上千公裡的武漢、重慶調中國安能公司來排澇?難道鄭州和河南各地的市政、河道、建築施工單位連排澇設備都缺乏?如果一個特大城市缺乏必要的排澇設備,這是如何造成的,在大災過後又做了怎樣的改進?
8. 據多家權威官方媒體報導,鄭州特大暴雨期間,周邊多處水庫分洪,河水意外漫堤、決堤,從視頻畫面上也看到作為平原地區的鄭州市,街道上出現了絕無可能是雨水導致的流速極快的洶湧水流。在通訊和信息傳播極其發達的今天,水庫分洪和河水漫堤、決堤,是否及時通報了可能波及到的民眾,並組織了民眾撤離或採取了其他有效的防洪應對措施?
9. 德國之聲記者正常採訪鄭州水災,並無違背中國的法律法規,為何受到當地民眾的「圍觀」、拉扯?對於暴力阻止外媒採訪的當事人,事後警方做了怎樣的處理,來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和樹立中國良好的對外形象?
10. 重大自然災害造成人命和財產損失有時難以避免,在重大災害面前,信息公開尤其特別重要。這也是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河南「7.20」洪災到現在過去了整整13天,積水最為嚴重的京廣路隧道也於7月24日完全排干。數百人的死亡、數十人的失蹤雖然驚人,但人數並非多到統計不過來,完全可以像全國各地類似災害、災難事故一樣,及時通報每天更新的死亡和失蹤人數。為何河南這次過了這麼久,才突然一下子通報這麼多的死亡和失蹤者數據?
11. 差不多同樣的特大暴雨,河南洛陽、焦作兩市通過全社會動員,不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而且將財產損失也降至最低。這兩個市有什麼好的經驗值得鄭州和全國各地借鑑?
我以為,以上這些疑問不僅是程墨個人的疑問,也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至於北京的調查組究竟能夠查出什麼,究竟能不能夠給全國民眾以滿意的答覆,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作者提供/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