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為何要剃光頭?頭上又為何有黑點?

2021年10月02日神祕現象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10月02日訊】凡是出家當和尚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不過,和尚究竟為什麼必須要剃髮,成為光頭呢?和尚的頭上又為什麼會出現燒香疤這些黑點呢?
西元前五世紀,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的一個釋迦族部落裡,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離家修行,七年後覺悟成佛,開始在恆河流域布教,廣收門徒。佛教認為世界是虛幻的,人生是苦難的,唯有斷除一切煩惱修行成佛,才能達到永恆的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迦葉等五人說法時,親手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要接受他們做自己的弟子。
關於和尚剃髮,實則有三重含義。
第一,按照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與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是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
第二,削掉頭髮就等於是去掉了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中國古人把頭髮看得十分重要,這是因為大家認為頭髮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必須保護好,不能有所損害,否則將對父母造成不敬。然而,佛教卻是要求斷除這一些無謂的親情牽掛,因此才需要剃髮。
第三,為了要跟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作區別。當時的印度可謂教派林立,可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人就知道是佛教徒了。因此,剃頭就成了加入佛門的一種儀式。
佛教剛剛傳入中國時,其他儀式還沒有發展起來,所以只要剃掉頭髮,披上類似袈裟的粗布衣服就可以當和尚了。不過,有的和尚頭頂上卻出現經過香火燒灼而留下的疤痕,這正是漢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種明顯的外在標誌。然而,很多人卻也因此而誤認為凡是出家當和尚都需要在頭上燒戒疤。再加上一些演繹唐宋故事的電影或電視劇,出現了和尚們都煞有介事地「燒」上了戒疤,凡是稍有佛教歷史知識的人看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也明白很多人都被螢幕上的和尚形象給誤導了。
其實,佛教是不興燒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並沒有在受教人頭頂上燒戒疤的規定。除了漢地的和尚,世界各國和中國少數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國漢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頭頂上也不會出現戒疤。
那麼,燒戒疤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戒疤始於元代

燒戒疤的習俗,據說起源於元代。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他傳戒時,規定受戒者每人燃香於頭項,受沙彌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為終身之誓。這樣一個小小的發明,後來居然悄悄地流傳開來,並且世代傳襲下來。
這可謂是一種殘害身體的陋習,是漢地佛教文化的小土特產。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漢地佛教文化圈的一點特色,簡單地說,就是佛教發展到後期,「大眾信仰」比極少數思想家(佛學家)所構成的「精英文化」擁有強大得多的能量。
發明燒香疤(俗稱「燙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個佛學家,但他的這個不佳的小發明,流傳之廣和深遠卻是慧能以後任何著名高僧的學說所不能比擬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似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就是等級的表示。剛剃渡的小和尚在經過幾個月的新生訓練後,會參加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測驗及格後,廟裡的老和尚會用線香幫他們點上僧侶生涯的第一顆戒疤,稱之為「清心」。
在接下來的一、兩年內,若這些和尚表現良好,較為清心寡慾、不受俗世牽絆、心無旁鶩地念誦經文,則有資格得到第二個戒疤:「樂福」。
一般而言,如果順利的話,廟裡一些年長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擁有五、六個疤;像少林寺、清真觀或龍發堂等重要寺廟的住持,則可能是有八或九個戒疤的「高級和尚」或「特級和尚」。
然而這第十個疤卻不是一般和尚所能擁有的,除了達摩祖師、六祖禪師以外,十個疤的和尚不超過五個。不光是頭上有,身有也可以有,例如手臂。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正的出家人其實並不需要仰靠這些損害了身體的戒疤來證明自己是一心向佛的。畢竟,神目如電,無處不在的神佛,豈會不知道一個人對神佛是否保有尊崇之心。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