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中共軍委召開人才工作會議,習近平講話要求「抓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培養」。他的話印證了美國對中共軍力弱點的評估。
美國點出中共軍隊的人員弱點
11月17日,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向國會提交了2021年度報告(2021 REPORT TO CONGRESS of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報告認為,中共軍隊已經或即將擁有入侵台灣所需的初始能力,並對美軍造成越來越多的威脅,但中共軍隊仍然存在聯合作戰和人員素質方面的弱點。報告評估,中共軍隊尚未有效培訓指揮官和人員,以勝任計劃、協調和實施必要的聯合行動入侵台灣。指揮官需要負責空中控制、海上控制和兩棲作戰部隊的協調,以及面臨通信中斷時的處置,如何調動後續部隊等。這些操作需要高度適應性,由能夠做出戰場決策的指揮官領導,中共領導人恰恰反覆強調中共軍隊缺乏這些品質。
習近平在中共軍委人才會議上確實強調,「精準高效配置軍事人力資源,確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發揮最大效能」;「推動軍事人員能力素質、結構布局、開發管理全面轉型升級」,「關鍵領域人才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抓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新型作戰力量人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高水平戰略管理人才培養使用」。
這段話表明,中共軍隊不僅缺乏各類人才,即便有限的人才還並未「精準高效配置」,也未「發揮最大效能」。
美國報告描述,十多年來,中共領導人不斷指出某些中共軍事人員的能力低下,抗拒新作戰理念,中共軍隊在訓練方面面臨持續挑戰。
中共黨媒報導習近平講話的題目是「聚焦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 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看來中共軍隊離所謂的「強軍」差距不小,不僅是裝備的差距,更是從上到下的人員素質差距。
中共軍網報導的「多兵種」訓練
中共軍網迅速總結了習近平「重要講話要點」,但網站上的軍隊訓練報導卻繼續不給力。中共軍網11月25日在《鐵流滾滾 合成突擊 ——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實戰化戰術演練掠影》的報導中描述,「皖東山區,夜色如墨」,「多路裝甲突擊群發起突擊……槍砲聲、爆炸聲不絕於耳……就在裝甲突擊群衝擊受阻時,砲兵射擊陣地上戰炮怒吼……榴彈砲、火箭炮多輪打擊過後,坦克、步戰車交替協同,從不同方向對多個目標實施火力打擊,演練進入白熱化」。
文章描述似乎熱鬧,但沒有解釋為什麼「裝甲突擊群衝擊受阻」,需要砲兵支援轟擊。坦克、裝甲車部隊受阻,可能有幾種情況:一是敵方有強大的反坦克武器體系,無法突破;二是遭遇敵方坦克群;三是遭受敵方武裝直升機、甚至高空飛機的空中打擊;還有可能是上述的組合。
這段演習描述的更像是第一種情況,在敵方的反坦克武器面前,「裝甲突擊群衝擊受阻」,表明敵方火力相當強大,能打穿坦克裝甲,坦克本身的火力無法壓制,應該至少先頭部隊的部分坦克被擊毀,後續坦克、裝甲車不敢再貿然前進,於是請求後方砲兵火力支援。
不過,文章描述的訓練一開始,卻沒有先用砲兵進行轟擊,而是裝甲部隊直接衝擊。裝甲部隊發起衝擊,表明了解敵方陣地位置,為什麼「裝甲突擊群衝擊受阻」後,砲兵才轟擊呢?這樣的邏輯不通。戰鬥應該由砲兵先打響才對,這屬於基本常識。
中共第72集團軍隸屬東部戰區,應駐浙江湖州,6個一線作戰旅中,有兩棲合成旅2個,中型合成旅2個,重型和輕型合成旅各1個。此次演習的應該是重型或中型合成旅。第72集團軍和駐扎福建的第73集團軍,各有兩個兩棲合成旅,應該是準備攻台的首批部隊,這次演練或許在模擬成功登陸台灣後的縱深攻擊。美國報告評估中共具備了攻台的初始作戰能力,大概中共非要展示一下全面作戰能力。
文章引用某砲兵營長的話說,「讓多型作戰力量在動中實施打擊,有效促進了多兵種戰術融合」。該旅領導還介紹說,錘煉了「實戰能力,檢驗了部隊年度軍事訓練水平」。
僅僅是裝甲部隊和砲兵協同的一次打擊演練,就成了「多兵種戰術融合」,但打擊順序不符合邏輯。此外,演習沒有模擬戰場上很可能出現的坦克大戰;也沒有看到現代化陸戰中的直升機攻防;還未見到無人機偵察、以及防空等項目;更沒有空軍、火箭軍的協同;離「多兵種戰術融合」相差尚遠,但這大概就是目前中共軍隊的「實戰能力」和「訓練水平」了。
美國報告點中了要害,習近平和中共軍委也清楚,但似乎並無有效的改進辦法。
更多報導透露的尷尬
中共軍網同時還在《摩步連長變身「合成指揮員」,一場「跨界之變」》一文中描述,80集團軍某旅合成三營摩步七連連長劉志立稱,「多想想怎麼用好砲兵、工兵、陸航等配屬力量,眼睛不能只盯著自己手上的兵力」。文章稱他「每天都在向『合成指揮員』奮力奔跑」,還被稱作「全旅官兵轉型蛻變的一個縮影」。可見,中共自己也承認,部隊一線官兵還沒有完全掌握合成兵種戰術。報導還稱,該旅「先後邀請10餘名院校專家進行專題授課輔導」,「將官兵引向未來戰場」。
中共軍隊沒有多兵種合成的經驗,從哪裡冒出來的「專家」?這些院校的「專家」恐怕只有書本理論,實作經驗很可能還不如一線部隊。中共軍隊若真有多兵種合成的「專家」,也就不會成為長期弱點了。
文章最後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後,全軍各部隊立即掀起學習熱潮,通過學公報決議、讀新聞報刊、聽軍營廣播、談心得體會等多種形式,堅定官兵鐵心向黨的政治信念」。
這些政治學習和人人需要表忠心活動,應該比訓練抓得更緊,各級軍官恐怕誰也不敢怠慢。
中共軍網還在《專業交叉、崗位互換,一批能打贏的複合型指揮員來了》的文章描述,「初冬時節,第72集團軍某旅組織對抗演練。剛從砲兵排長轉崗未滿3個月的偵察排長王強……帶領偵察小組成功對『敵』實施滲透偵察,精準引導後方火力打擊『敵』炮陣地」。
這類「跨專業交叉任職」,被宣傳為「複合型指揮人才培養方案」,還稱「縮短能力生成周期」,「自身軍事素養和指揮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這再次表明,中共軍隊的合成訓練,根本沒有真正的「專家」或老師,一線部隊仍然只能靠自己摸索,卻稱「一批能打贏的複合型指揮員來了」,欺上瞞下的造假功夫倒是做到了家。
習近平在講話中也說,「要堅持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堅持軍隊培養為主、多種方式相結合」,「加快建設一流軍事院校、培養一流軍事人才」。
看來,中共軍隊還只能繼續摸索。
政治忠誠始終擺在第一位
習近平還說,「必須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貫徹到人才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政治標準是我軍人才第一位的標準,政治要求是對我軍人才最根本的要求。要牢牢把住政治關」,「確保培養和使用的人才政治上絕對過硬」。這意味著,即便有些軍事才能的人,若不會搞中共政治的那一套,去違心表忠,阿諛奉承、左右逢源,說些冠冕堂皇的官場話,也難以獲得重用,這樣的人往往又不大懂中共的官場陋習,應該也沒有時間、甚至不屑於顧及中共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相反,那些善於鑽營、投機取巧、不務正業的人,卻可能不斷升遷、佔據高位;這樣的人一旦掌權,又必然會打壓專業強於自己的人才,特別是敢於說真話、指出問題的人。
所謂的政治標準,實際是中共軍隊人員素質無法提高的根本原因;中共領導人害怕政變,因此歷來首先強調忠誠,而不是專業素質,這也是中共黨軍的死結。
11月28日,中共軍網同時刊登《全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團赴國防科大宣講》一文。中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專家」,也就不難想像了。
11月23日,中共還召開了全軍後勤工作會議,習近平當時講話稱,要「聚力創新轉型,突出規範集約,注重自身過硬,扭住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和軍隊現代資產管理體系建設不放鬆,加緊破解後勤保障短板弱項」。
美國報告評價,中共軍隊工業和後勤系統的弱點,可能也會危及部署或維持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共聯合後勤保障部隊尚未證明超出中國邊界或處於戰爭壓力之下的能力。
美國對中共軍隊弱點的評價,基本上都被習近平的最新講話證實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