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宋詞】最懂梅花的詞人

2022年01月17日文化漫步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17日訊】梅花長於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獨立世間。它不同於牡丹的富豔、荷花的清純、杏花的嬌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為文人氣節和情懷的寄託。
宋人風雅,多愛梅花,吟詠之作不絕。林逋隱居孤山,以梅花為妻;陸游愛梅成痴,寫百餘詩詞;姜夔自度新曲,歌《暗香》《疏影》。更有一人,因愛梅而植梅、賞梅、詠梅、記梅,不僅是文學大家,更是研究梅花的先驅學者,他就是范成大。
他有一部《范村梅譜》,著錄南方各地梅花品種,是中國和世界上的第一部梅花專著。開篇就談到:「梅花,是天下尤物,無論是誰都不敢有異議。學習園藝的人士,一定先學種梅花,且不厭繁多。」[1]奠定了梅花在南宋的名花居首的地位。
范成大傳世的2,000多首詩詞中,有170多首與梅花有關。在他的筆下,梅花出現在梅園、梅溪、梅村、梅堤、梅驛、梅塢,紅白相映,自成絕景。他更選擇一首清冷孤幽的詞牌《霜天曉角》,譜成一首著名的詠梅詞: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脈脈花疏天淡,雲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詞境賞析

「梅,勝在氣韻,高在格調,故以或橫或斜、或疏或瘦的花枝,以及老枝形態奇異者為名貴品種。」[2]在《范村梅譜》中,范成大道出了賞梅的標準。梅花不需要開得繁茂絢麗,那是春日融融下群芳爭豔的景致;賞梅賞的是內蘊、是風骨,它只需三兩朵,點綴在枯瘦虯曲的枝幹上,疏疏淡淡的,不留意於塵世的,就綻放出凌寒的豐姿,暗浮的冷香。
【品讀宋詞】最懂梅花的詞人
賞梅賞的是內蘊、是風骨,范成大的《霜天曉角》,亦寫出了梅花獨特的風韻。圖為梅花示意圖。(Shutterstock)
《霜天曉角》這首詞,亦寫出了梅花獨特的風韻,並且以「勝絕,愁亦絕」一句點明詞曲內容和主題,上片詠梅景之勝絕,下片言情思之愁絕。
全詞開篇寫時令和環境,以「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描繪出梅花開放的環境。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到了晚上雨住風停,料峭的寒氣隨之消退。春威折,形容得極為精妙,先是凸顯初春寒意之盛,既而用「折」字,表現出天氣回暖之速。
正是花氣襲人知驟暖,一夜之間,春威折減,梅花應時而開。「脈脈花疏天淡」,詞人用清空玄虛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淡雲疏影的梅花圖景。無風無雨的夜晚,天地一片靜寂;幾點梅花,悄無聲息地盛開在淡淡的夜空下,帶來幾分亮色和生機。
接下來兩句「雲來去,數枝雪」,是對這個畫面的細緻描繪,幾片浮雲來來去去,更襯托出天之淡渺;幾枝寒梅似雪妝點,亦呼應花之疏落。幾點梅花色白如霜,質潔勝雪,開在天高雲淡的世界裡;她又含情脈脈,欲語還休,彷彿一位清高自許、幽懷獨抱的士人。詞人詠梅花,著重營造高雅恬淡的朦朧境界,將梅之韻致描摹出來。
過片「勝絕」上承梅花開放之極美,「愁亦絕」下啟賞花人思緒之極愁,過渡自然而且形容貼切。梅花凌寒獨自開,不與桃李混芳塵,這些特性造就梅花冰清玉潔、高貴脫俗的氣質,同時導致她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的境遇。若梅花有情,她的心態會是怎樣?會不會也像失意落寞的人一樣,感到惆悵難解、知音難覓?
梅花的意境愈是美麗,她背後的情愫愈是愁苦。所以詞人憐惜地沉吟:「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美景中透著哀情,已經足夠悲愁,但是詞人的這份情緒卻無人傾訴,將這悲情又加重一層。
深夜來臨,賞花人卻憂愁難寐,只能獨坐畫樓,對著一輪冷月默默思量。梅花的孤寂,只有賞花人知曉;而賞花人的愁情,也只有天邊兩行低飛的鴻雁,窺見他孤獨愁苦的一瞬模樣。全詞便在這種淒迷冷寂的氛圍中收束:「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最後兩句,以飛雁視角寫人,更襯托出「此情共誰說」的孤寂心情,尤為後人稱道,清末學者俞陛雲說:「此從飛雁所見,寫倚樓之人,語在可解不可解之間。詞家之妙境,所謂如絮浮水,似沾非著也。」(《詞境淺說》)
整首詞從頭到尾,都寫得委婉含蓄,沒有絲毫激烈情緒的表達,然而越發讓人感受到平淡背後醞釀的深沉情感。這種以淡景寫濃情的筆法,運密入疏,展現出比直抒胸臆更加耐人尋味的感染力。

詞人背後的故事

古人詠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不過那時候,梅樹作為一種果樹被歌詠、欣賞。漢代以來,觀賞性的梅花樹從果梅中分化、培植,梅花蘊藏的文化內涵才逐漸被發掘,具有典型的象徵寓意。文人開始把她視作友情的象徵,讚美她的「霜質」,直到宋代,有關梅花的文學作品蔚為大觀。
【品讀宋詞】最懂梅花的詞人
范成大一生交友廣闊,憑藉個人才華和德行贏得時人的稱譽。圖為清 董邦達繪《御筆范成大分歲詞軸》局部。(公有領域)
宋人中,能夠把梅花融入生活與精神操守之中的,范成大算得上是第一人。范成大,字至能,晚年隱居蘇州石湖,營建別墅,又自號石湖居士。石湖別墅,既是風景勝地,也是文人匯集之所,其中遍植名花,以梅花獨勝,玉雪坡上就有梅數百本之多。後來范成大在附近治范村,專門開闢出三分土地種植梅花。
終日與梅作伴,范成大得以深入了解梅花的品種、形態、習性和韻格,這才有了專著《范村梅譜》。他又是賦詩填詞的高手,字裡行間流露出惜花之情,闡述賞花的美學標準。或許在他心裡,梅花是知音,是理想的化身。而范成大本人,同樣無懼時代的嚴寒與風雪,展現出梅花一樣的傲骨和風度。
范成大是宋孝宗時期的名臣,一生起起落落,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他的仕途生涯中,最驚險也最感人的是他出使金國的經歷。宋金簽訂隆興和議之後,宋孝宗對條約中降榻受書的儀式,視為奇恥大辱,打算遣使入金,商議更改禮儀和討回皇陵之事,遭到許多大臣的極力反對。主戰的丞相虞允文,只好推薦了李燾和范成大。
得到任命後,兩人的反應大不相同。李燾膽戰心驚地推辭:「金人一定不會同意,我只能拚死爭取,丞相這是要殺我啊。」[3]范成大則不發一言,慨然應允。出發前,宋孝宗親自送行,感嘆百官大多畏懼金國,不敢出使,只有范成大氣宇不群,膽識過人。范成大早已將自己當作漢朝的蘇武:「臣後繼有人,這次並沒有做生還的打算。」孝宗也感動地說:「朕不會發兵背盟,怎麼會害卿的性命?只怕途中少不了受些嚙雪呑氈的苦楚。」
由於商議禮儀之事沒有寫在國書中,范成大就祕密寫成一份奏章藏在懷中。等到朝見金世宗時,他先呈國書,言辭激昂,讓金國君臣聽得入神。他見時機成熟,立刻話鋒一轉,取出奏章,跪請呈獻。金世宗大驚失色:「這裡是獻國書的地方嗎?」金朝大臣紛紛用笏版打他,范成大卻巋然不動,堅持要奏章送上。
范成大此舉,激怒了金人,朝臣要扣押他,太子更要取他性命。范成大卻從容作詩明志:「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最後,金世宗拒絕宋帝請求,但也同意歸還欽宗梓宮,並允許南宋遷移河南皇陵。范成大也因為在朝堂上大義凜然的表現,讓金國君臣刮目相看,得以順利歸宋。
儘管沒有完成出使任務,但是范成大致書敵國,命懸一線,卻能保全氣節,同樣做到了不辱君命。《宋史》也給予范成大極高的讚譽,說他「具有古大臣風烈,不就像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嗎?」[4]
歸國後的范成大繼續忠心報國,他多次出任地方官員,麗水、桂林、四川、寧波、南京等地都出現過他鞠躬盡瘁的身影。而他也是一位才情富、品格高的士人。每到一處,凡有所感,他便以詩文記錄,因而留下了題材多樣的著述。他把出使金國的經歷寫成一部《攬轡錄》,在姑蘇完成《吳船錄》《吳郡志》,在臨安有《日錄》,在桂林有《桂海虞衡志》,於《梅譜》之外又作《菊譜》。
他最大的成就還在於詩詞,被譽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他繼承唐人的新樂府傳統,把各地的見聞感觸融入詩歌,以使金紀行詩和歸隱田園詩價值最高。他的詞也兼具雅正敦厚和清空綺麗之風。
范成大一生交友廣闊,憑藉個人才華和德行贏得時人的稱譽。陳造讚他「斯道宗祖,斯文楷模」(《祭石湖先生文》),姜夔讚他「百年無此老,千首屬何人?」(《悼石湖》)范成大不僅有梅之質,更具梅之華,他本身就是一株韻勝格高的白梅,在南宋乃至後世淡然綻放,千年流芳。
注釋: [1]原文: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 [2]原文:梅,以韻勝,以格髙,故以橫斜疎瘦與老枝恠竒者為貴。 [3]出自《續資治通鑑》。 [4]原文:成大致書北庭,幾於見殺,卒不辱命。具有古大臣風烈,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者歟?
點閱【品讀宋詞】連載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