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3日訊】為了提振萎靡的經濟,中共央行在去年全面降準之後,今年又接連下調幾個基準利率,全面開啟貨幣寬鬆周期。但是,沒想到,連番動作之後,市場反應極其冷淡,顯示中共「穩增長」的目標,面臨極大的挑戰。那麼,中共央行的降息政策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又能否提振中國經濟和房地產市場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些話題。
我們先來看幾則國際財經簡訊:
美國通脹創40年新高 投資者狂買抗通脹資產
先來看美國的消息。美國的失業率在去年12月降到3.9%,是2020年2月來的新低,顯示經濟復甦勢頭強勁,但通貨膨脹率卻創下了40年新高。在高通脹壓力下,美國儲戶紛紛購買美國政府發行的I系列債券(Series I Bond)。這是一種有息債券,以固定利率加上通脹率支付票息,以保護債券持有人免受通脹的影響,目前支付的年利率為7.12%。在去年11月份,美國政府發售了10.7億美元的I系列債券,12月又發售了27.8億美元,使得12月的購買量超過了之前任何一年的年購買量。如果不是規定每人每年只能購買1萬美元,需求量可能更高。
美聯儲加息在即 投資者拋售虧錢股票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經在1月11日承諾,如果高通脹持續,央行將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多數分析師預測,美聯儲將加速緊縮,今年將加息3次以遏制通脹,最早從今年3月開始。在美聯儲加息的前景下,自今年初以來,美股已經大幅下跌,投資者已經拋售虧錢公司的股票,包括一些科技股和成長股。全球加息潮來臨 新興市場面臨違約風險
在美國之外,隨著英國和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也創下30年來的新高,全球加息周期將要來臨,但是新興市場卻面臨著巨額債務違約的風險。世界銀行警告說,大約60%的低收入國家可能需要重組債務,甚至出現新的主權債務危機。斯裡蘭卡就是其中的一個。該國因為中共的「一帶一路」項目而債台高築,外匯儲備見底。好,現在我們就回到今天的主題。
市場對降息反應冷淡 股市不升反跌
大家看到,近期,中共貨幣政策正在持續「發力」。1月20日,中共央行下調LPR,也就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1年期LPR,下調10個基點到3.7%;5年期以上LPR,下調5個基點到4.6%。
這是中共央行在一個月內,連續兩次下調1年期LPR,累計下調了15個基點;而5年期以上LPR,則是在時隔21個月以來,首次下調了5個基點。
而在幾天前,17日時,中共央行還開展了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7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兩者的中標利率,都超預期降低了10個基點。
18日的時候,中共央行的副行長劉國強提到,當前重點的目標是「穩」,政策的要求是「發力」。
那麼,中共的政策是要如何「發力」呢?劉國強提到三點:
一是充足發力,就是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二是精準發力,金融部門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三是靠前發力,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要抓緊做事,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還非常感性地提到,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
這番話要怎麼解讀呢?所謂充足發力,就是說政策還可以更寬鬆;精準發力,就是說銀行要主動找企業、找項目來發放貸款;靠前發力,就是說要抓緊實施,而且,還要提前對市場做出反應。
可以說,中共央行急於「放水」的迫切心情,在這些表述中表露無遺,甚至有市場人士形容說,「從未見過如此熾熱的表白」。
不過,這番表述也同時透露了另外幾層意思:一是,政策發力可能已經太遲,所以絕不能再拖了;二是,目前的措施是否有效,央行自己心裡也沒底兒,所以政策還可能加碼;三是,預測了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也就是市場信心徹底崩潰。
看來,中共央行自己也清楚,「三重壓力」中,「需求收縮」和「供給衝擊」都不是最關鍵的,「預期轉弱」才是最要命的。
果不其然,在中共央行18日的這一番「熾熱表白」後,大陸金融圈是一片沸騰,認為是重大利好,大陸經濟學家管清友甚至預測會「千股漲停」,不過,這個預測在第二天就被市場無情地潑回一盆冷水,因為A股在19日幾乎是全線下跌。之後,管清友也發文道歉說:「我錯了。預期轉弱,恢復信心,還需要時間。市場慢慢療傷吧。」
同樣,在中共央行20日宣布下調LPR之後,再次遭到市場的冷遇。21日,大陸A股的三大股指全部下跌,滬深兩市共有3,155支股票下跌,而滬指已經連跌了3天。
看來,就和我們先前預測的一樣,市場信心已經崩潰,中國經濟岌岌可危,尤其是現在,恆大引發的房地產危機還在加劇,甚至可以說是愈演愈烈。
央行降息力度弱 房地產危機加劇
最新的消息是,恆大的國際債券持有人已經失去耐心。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些債券持有人,在20日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指責中國恆大隱瞞有關公司債務的關鍵資訊,而且沒有和債權人進行溝通。如果現狀繼續下去,他們只能考慮採取法律行動。在中國國內,受恆大拖累,多家公司業務虧損,甚至影響到金融系統。比如:裝飾集團金螳螂向恆大討債16億元人民幣;文科園林可能虧損高達18億元人民幣;中國民生銀行對恆大集團放款290多億元人民幣,也很可能成為呆帳壞帳。
而最近幾週,大陸一些狀況相對良好的開發商也受到波及,包括碧桂園、世茂集團、龍光集團等幾家房企的債券都急劇下跌,顯示國際投資界對大陸房企的信心在下降。
尤其是今年,房企還將迎來償債高峰。據中指研究院監測,2022年將有總額6,589.4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到期,其中信用債佔比47%,海外債佔比53%;海外債償債高峰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信用債集中在2022年的3月到9月。此外,2020年的信託發行規模為9,231億元,平均發行期限在1.6年左右,2022年同樣面臨較大的償還壓力。
所以,2022年一開始,濱江集團、廈門國貿、中糧置業等多家房企,發布了新的融資計劃。其中,濱江集團計劃分別發行總額不超過35億元的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
19日,評級機構惠譽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因流動性壓力及市場信心下降,中國房地產行業前景惡化,預計今年合約銷售額將下跌10~15%,均價下跌5%。同時,中資房企的財務流動性將繼續承壓,可能觸發更多的違約事件。
那麼,此次中共央行降息,對房地產市場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此次1年期和5年期LPR雙雙下調,尤其5年期LPR是近2年以來首次下調,是在傳達「穩樓市」的信號。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的房地產投資、房屋新開工等多項樓市指標的跌幅加大。
其次,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非對稱下降,前者降低了15個基點,後者只減少了5個基點,是在傳達「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
因為企業的流動性貸款,以1年期LPR為參考;而個人住房貸款、固定資產投資貸款等中長期貸款,則以5年期以上LPR為參考。所以,5年期LPR下調,對房企融資和居民房貸兩個層面來說,都是「利好」消息,但是因為降息幅度小,對房貸的降低並不顯著,所以不會刺激樓市過熱,顯示「房住不炒」的基調不變。
但是,這個降息幅度也實在是太小了,小到什麼程度呢?
據估算,對於100萬元人民幣、30年期的房貸來說,月供僅僅減少約30元,對減少房貸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以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的慘況,如果這區區每月30元就可以救市,也真的是笑話了。
那麼,中國房市現在是什麼慘況呢?
1月14日,中央財經大學的教授韓復齡在微博發帖說:「斷供潮真的來了:2022年剛開年,四大行已經起訴20萬斷供房主。」當有網民詢問消息的真實性時,韓復齡的回應是「內部消息」。15日,他再次發帖,分享了一則律師的帖文截圖。該名律師表示,斷供數量真多,律師函發到手軟。
我們以前也說過,斷供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不但虧掉了首付和月供,房子拍賣後還可能欠銀行債務。你如果賴帳不還,銀行就會申請凍結你名下所有的財產,還會把你列入到「失信人名單」裡,以後找工作都可能受到影響。
所以,現在就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呢?去年底,就有一位網友發帖說,贈送燕郊天洋城房產,先到先得,自己還貸款。另一位燕郊業主,也發了一個「此房白送」的帖子,照片上的文字顯示:「此房一分不要,白送你。你只要還月供就行,我只是不想有逾期。」
以前說東西便宜,就說是跌到白菜價了,現在房子竟然也白送了,可你敢要嗎?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