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出師未捷先受傷受限 冬奧會兩問題難解

2022年02月07日時政評論
對於所有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員來說,最大的願望是取得好成績,從而不負自己過去所付出的辛苦。然而,在今年的冬奧會上,一些人的願望恐怕要落空了,2月4日開幕式前的兩則消息很說明問題。
一則是據日媒報導,準備參加單板滑雪破面障礙技巧和大跳台比賽的日本單板滑雪運動員芳家裡菜由於3日在訓練中不慎摔傷,導致脊椎受傷,已經確定無緣參賽。據報,她是在訓練嘗試跳躍時失誤不慎摔倒在雪地裡,倒地後無法移動。在救助過程中,芳家裡菜因疼痛而大聲哭泣。她將在北京接受必要治療後再返回日本。
有分析認為,芳家裡菜受傷極有可能與賽道過硬有關。北京冬奧會的滑雪競賽場地主要在北京延慶和河北省張家口,這兩個地方都是屬於常年降雨量、降雪量很低的地方,因此中共當局選擇了人工造雪。
2月3日,美國之音在報導中引述英國拉夫堡大學的一份新報告表示,與往屆冬奧會相比,今年北京冬奧幾乎百分之百使用人造雪。為了造出能夠覆蓋雪道的白雪,北京冬奧會動用了一百多台造雪機和三百多門雪炮。
英國前自由滑雪運動員勞拉‧唐納森(Laura Donaldson)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採訪時表示,人造雪的結晶比天然雪堅硬得多,亦較為濕滑。運動員在進行高速滑雪或高空下墜動作時,如果降落時稍有不慎,隨時有生命危險。
同樣表示擔憂的還有一些參加本屆滑雪賽的運動員。如美國單板女將安德森(Jamie Anderson)2日在張家口進行首次試滑後,接受NBC採訪時稱「雪道超硬」,「絕對不想摔倒,這雪的觸感像防彈冰一樣」。愛沙尼亞的選手塔莉哈赫姆(Johanna Talihärm)也表示:「由於人造雪更硬,速度會更快也更危險。」
是以,芳家裡菜在訓練中摔傷,疼痛難忍,除了自己的失誤原因外,與賽道上堅硬的人造雪應該是有關聯的。而芳家裡菜或許並非是最後一位受傷的滑雪運動員,誰又能保證其他運動員在整個奧運期間,在訓練或比賽時不出意外呢?對此,中共當局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解決。
不過,有了日本運動員的前車之鑑,更多運動員為了自身的安全,也會更為小心,更注意防範,而這或許也會影響比賽的精采程度。
另一則消息是2月2日,比利時女子俯臥式雪橇選手梅勒曼斯(Kim Meylemans)發布求助哭訴視頻。原來,她在抵達北京後被確診病毒陽性,因此被從北京延慶區選手村移往一座隔離建築。她對此深感震驚,因為自己在出發參加奧運會之前,已經檢驗過十幾次,都是陰性結果。
她本認為自己可以在隔離三天、每天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後,就可以離開隔離設施。然而她沒想到,她被檢測陰性後,卻仍被轉到另一座隔離中心,必須在那裡再隔離7天,而她的參賽項目卻在11日就要開始預賽。她為此分外焦急和無助。
好在在她情緒激動哭訴的視頻發布數小時後,國際奧委會出手干預,使她離開了隔離中心,可以繼續備戰。
梅勒曼斯的遭遇不過是北京當局嚴控疫情的一個縮影。一方面,由於奧運召開前,北京的疫情再度出現,而且感染源根本找不到,當局遂作出了「將原計劃通過公開銷售門票的方式調整為定向組織觀眾現場觀賽」的決定,也就是說,當局組織的觀眾一定是層層嚴格篩選的,目的就是避免傳染。
另一方面,北京將整個冬奧會在所謂的「閉環系統」內舉辦,即所有參賽和相關人員、組織者和服務人員等都被安置在一個跟北京其它地區和人口完全隔絕的「泡泡」中。在「泡泡」中被檢測出中共病毒陽性的人,有症狀者將被送往定點醫院治療,無症狀者將被送往隔離設施。在所有症狀消失且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之前,他們不能返回「泡泡」。
據統計,自1月4日至31日,共有268人檢測結果為陽性,其中66人為運動員或代表團成員,其他為包括工作人員在內的「其他利益相關方」之人;而檢測結果為陽性的人數,在1月28至30日達到高峰,每天均有逾三十宗陽性個案,三天就有近百例確診。
另據北京冬奧組委官網消息,2月4日0:00至23:59,機場入境涉奧人員總數累計287人,復檢陽性26人,其中,運動員及隨隊官員20人,其他利益相關方6人。此外,同一時間,「泡泡」中復檢陽性19人,其中運動員及隨隊官員5人,其他利益相關方14人。
確診的運動員中包括挑戰高山滑雪項目的香港冬奧選手金和曉等,一些人已經決定放棄參賽。如俄羅斯奧委會冬季兩項運動員瓦斯涅佐娃(Valeria Vasnetsova)表示,在抵達北京後兩次檢測呈陽性,她說自己的「奧運雄心」已經結束,確認不會參賽。
蹊蹺的是,很多外國運動員和隨行者在入境前的多次檢測為陰性,但卻在抵達北京後測出陽性,甚至入住後復檢陽性。看來來無蹤去無影的病毒也很願意和大家開玩笑,並以特有的方式來歡迎他們參加冬奧會。那麼,誰又能保證,未來十多天中,「泡泡」中的疫情不會出現聚集性傳播?不會影響一些運動員參加比賽?甚至影響某個賽事的進行?對此,中共同樣沒有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面對著伴隨冬奧會自始至終的兩大問題,中共當局內心無疑也是焦慮的,生怕會出現難以控制的事情。只是誰又能預料得到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