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2月23日訊】去年底,在習近平提出了「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後,中共的農業農村部,就把擴種大豆列為了今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不過,政治任務還來不及實現,進口大豆就又迎來了漲價潮,於是,中國的大豆壓榨廠紛紛傳來了停產消息。那麼,中國對大豆的需求為何高度依賴進口呢?與此同時,豆粕價格的上漲,雖然帶高了豬飼料,不過,豬肉價格卻在下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方面的話題。
大豆漲價 種大豆成政治任務
我們先從中共對大豆價格上漲的反應說起。《人民日報》在20日發表了一篇關於糧食的文章。文章不短,不過除了吹捧之詞,其實就說了一個事情,就是重提了去年底,習近平提出的「飯碗要端自己手裡」,要調整糧食種植結構,擴大大豆和油料的種植。具體怎麼做呢?那就是,東北黑土地要種大豆;西北及南方多個地區要多種油菜、花生、油葵、芝麻等。
中國種植大豆的歷史相當久遠,從商朝時就已經開始了,從戰國時代到清朝,中國都是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到2000年加入世貿之前,大豆都是維持淨出口的,不過,沒想到現在,種大豆竟突然成了中國農民的政治任務。
大豆漲價怎麼讓中共如此著急?
根據2016年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中國植物油消費構成中,豆油的占比在44%以上,其次是菜籽油占24%,棕櫚油占18%,花生油占比是9%。記得去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出現了一波食用油漲價潮。4月初,中國大陸的兩大食用油生產商福臨門和金龍魚率先開始提價,菜籽油和花生油漲幅達到8%。雖然,中共的「專家」當時稱,這兩種油的消費占比不高,不會加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上行壓力。不過,百姓不一定會關注中共摻了水的CPI數據,但是,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油價的上漲,因為這吃穿用度都在節節攀升。
到了今年1月份時,就不只是菜籽油和花生油在漲價了,在陸媒的報導中,以寧波一個超市的採訪為例,提到了幾個月來食用油的價格變化,其中,大豆油是最早調價的,食用調和油、玉米油、稻米油的調價也接踵而至。按照每桶零售價計算的話,今年1月份,每桶平均貴了5至10元。
比如,魯花壓榨一級花生油5升裝,去年底的售價是人民幣149元,現在漲到了157元,金龍魚黃金比例食用植物調和油4升裝,也漲了近10元,從59.9元漲到了69.8元。
可能有朋友會聯想到,去年的鐵礦石、煤炭漲價,中共都在調控價格,還「冒頭就打」,那民眾天天吃的食用油漲價這麼多,中共就沒點擔心嗎?
從習近平所說的,要捧牢了飯碗,糧食安全是戰略問題來看,自然是擔心的。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上的大豆價格一漲,中共就著急的原因。因為這個用來壓榨豆油的大豆,中國主要是靠進口。
中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大約在1億噸以上,但是,完全不能自給自足,並且缺口巨大,產需缺口高達9,000多萬噸。根據中共的官方數據,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超過了1億噸。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張利晨說,國產大豆主要用來製作食品、加工豆製品和大豆蛋白,而進口的大豆,主要用於壓榨植物油和飼料,其中兩成加工成油脂,八成會加工成豆粕。
中共對大豆進口有這麼高的依存度,也難怪要「穩大豆」了。
大豆關乎中共「國運」
到了2021年,中國大豆的面積、產量雙雙下降,而進口方面也出現了下降。中共官方數據稱,在2021年,中國大豆總產量是1,640萬噸,比上年減少320萬噸,降幅達到16.4%﹔而進口量則跌回到1億噸水平以下,是9,651.8萬噸,比上年減少381萬噸,同比降低3.8%,所以,2021年全年大豆供應量,減少了701萬噸。此外,去年,中國大豆進口的結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中共海關1月20日公布的數據稱,2021年,中國從美國進口3,230萬噸大豆,同比提高25%,而從巴西進口5,815萬噸大豆,同比減少近10%。
這種情況延續到了今年。有市場消息人士提到,在2月份的第二個和第三個星期,大約有10船巴西大豆的訂單被取消,業內把這種情況稱作「洗船」,就是在買賣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合約不進行實際交付。為什麼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洗船」呢?當然,原因還是錢的問題。
巴西,在經歷了幾星期的乾旱天氣後,大豆作物的產量前景變差,一些分析機構紛紛下調了巴西大豆的產量預期,巴西大豆的價格也隨之飆升,這也推動了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又創新高。
巴西大豆出口價格的突然飆升,也讓加工巴西大豆,變得無利可圖。一些報導中提到,現在中國的油廠,因為進口成本高企,還有中國國內豬肉價格的下跌,也讓養殖業對豆粕的需求疲弱,導致大豆壓榨的利潤微薄,甚至是每加工1噸的進口大豆,就會虧損大約20美元。
有消息說,中國買家很可能暫時擱置所有海外大豆的採購計劃。也的確有市場消息說,從華南到華北等地,一些大豆壓榨廠正在或是計劃停產了。據消息人士的說法,邦吉的天津壓榨廠將在2月14日到4月3日期間停產49天,邦吉的南京壓榨廠也計劃從2月底到3月停產近1個月。此外,廣西也有不少壓榨廠計劃在3月份停工。
與此同時,2月16日,中儲糧對1萬噸國產大豆進行拍賣,結果卻是全部流拍,而這之前的兩次拍賣,成交率則分別是47%和67%。
大家看,採購巴西大豆會虧本,但國產的還不買,難道這些壓榨廠,是要「躺平」嗎?不過,還有美國大豆呀。
而且,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中共也不得不採購更多美國大豆了。的確,在最近幾個星期,可以看到,中國買家採購美國大豆的步伐加快了。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單日出口銷售數據,從1月28日到2月18日,美國出口商報告,對中國以及未知目的地的大豆合計銷售量,是340萬噸。這裡的未知目的地,通常都被認為是銷往中國的。
有人說,如果美國人用大豆出口來卡中共的脖子,那中國國內連「老乾媽」都可能會吃不到了。
所以,我們看到,上週末,中共官媒著急發文章,讓東北趕快種大豆,南方種芝麻、油菜。而且,在黨媒發文之前,中國大陸的糧油網就發文說,大豆是重要的「糧油飼兼用」作物,關乎糧食安全,更連接「國運」。
不過,中共讓農民這麼努力的種大豆,下游的企業收貨嗎?從那些要「躺平」的榨油廠和流拍的國產大豆的情況來看,處境確實有點兩難。
飼料價格水漲船高 豬價探底反彈?
食用油說完了,我們來看看豬肉。新牧網在12日報導說,美盤大豆的期貨價格,已經上漲到了8個月以來新高。截止2月10日,進口美國、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成本價格,都接近每噸人民幣5,100元的水平,漲幅較大。
不過,飼料企業並沒有「躺平」,大豆的價格影響,開始傳導到國內豆粕的現貨價格上。2月11日,廣州飼料協會報價顯示,豆粕每噸人民幣4,400元;發酵豆粕每噸人民幣5,800元。
中國有超過30多家飼料廠宣布漲價,按照正常的水漲船高的邏輯,飼料都漲價這麼多了,豬該貴了吧。現實是並沒有,豬肉價格還反而又跌了。
數據顯示,今年年初以來,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累計下跌了20.69%,白條豬肉,市場均價累計下降14.13%。此外,中共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下旬,外三元生豬價格,是每公斤人民幣13.8元。
飼料漲價,而豬肉降價,因此,有多家豬肉企業財報預虧。
近期,中國豬糧比價已經跌到了5.04:1,進入了中共發改委制定的二級預警區間。2月8日,發改委發布消息稱,將會視情況,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
有券商預計,這一輪豬肉價格會在今年第三季度見底,也有分析預計,豬價會在今年第四季或是明年的一季度出現反轉。
中共加入WTO 大豆遭殃
說完了豬價的情況,我們再回頭來討論一個前面提到的內容,就是中國種了數千年的大豆,產量一直很高,這20多年,中國怎麼突然不種那麼多大豆了?因為中國加入世貿之後,中國不僅取消了大豆的進口關稅配額,還將進口關稅降低到3%;將豆油的進口關稅從2001年的63%下降到2006年的9%,豆粕的進口關稅則保持在5%。
這就讓中國農民種大豆的成本,明顯高於進口的美國大豆,一方面,美國在種植大豆上的機械化程度高,降低了種植成本,另一方面,美國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含油量以及畝產量比中國的國產大豆高。
這也導致了這20年裡,從農民到榨油廠的重新布局,比如,黑龍江的農民改種玉米了,因為收入要比種大豆高,而隨著進口的增加,榨油廠也從大豆產區搬遷到了沿海地區。
大家看,中共的各種決策,往往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都是滿足一時之利。現在,雖然習近平提出飯碗論,看似大豆重新被重視起來了,但是,這現上轎現扎耳朵眼兒,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嗎?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沺欣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