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20日訊】近期,在俄烏戰爭加劇石油危機之時,卻傳來一個重磅消息,就是沙特阿拉伯正在考慮將出售給中國的石油,從美元計價改為人民幣計價,這個已經談了6年多的交易,現在卻突然加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這個談判成功的話,又會對沙特、中國、美國及其貨幣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另外,幾天前,中共統計局發布了中國1~2月的宏觀經濟數據,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正在快速復甦,不過,有大陸知名經濟學家的解讀文章,卻提示相關數據可能又造假了。那麼,我們今天就來關注一下這些內容。
中沙兩國談判 石油交易或用人民幣結算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沙特阿拉伯正在和中共政府談判,討論將沙特向中國出售的部分石油,改用人民幣計價。目前,全球大約80%的石油銷售以美元結算,而且自1974年以來,沙特政府按照與美國尼克松政府達成的一項協議,一直都是以美元進行石油貿易。據知情人士透露,沙特與中國之間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的談判,已經斷斷續續進行了6年,在沙特的實際領導人、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2016年首次正式訪問中國之前就開始了。
但是,一些沙特官員也警告穆罕默德,如果倉促推進人民幣結算計劃,可能會造成不可預測的經濟損失。因為沙特的貨幣「裡亞爾」和美元掛鉤,如果將每天幾百萬桶的石油交易,從美元計價轉換成人民幣計價,可能會擾亂沙特的經濟。
而且,人民幣受中共政府嚴格管控,不可自由兌換,在中國境外的可獲得性有限。以一種不太穩定的貨幣作為石油銷售的結算貨幣,可能損害沙特政府的財政前景,也給沙特與美國國債掛鉤的海外收入帶來風險。
所以,因為這些原因,這個談判一直沒有成功,但是兩國在今年加快了談判步伐,這是因為沙特和美國的關係正在惡化,和中國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密。
報導說,沙特人對美國不支持沙特干預也門內戰,以及拜登政府試圖重啟伊朗核協議感到憤怒,而且,他們對美國去年突然從阿富汗撤軍也感到震驚。另外,沙特王儲本人也對拜登不滿,所以在過去幾週,拒絕和拜登通話。
除了這些外交原因之外,美國和沙特的經濟關係也在逐漸弱化。在1990年代,美國進口的沙特原油一度達到每天200萬桶,但是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12月,美國的進口量,已經降到了每天50萬桶以下。
相反,中國卻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根據中共海關總署的數據,沙特,是2021年中國的第一大原油供應國,每天向中國出口176萬桶的石油,這相當於沙特原油出口量的25%以上。
而且最近幾年,中共還非常重視和沙特搞好關係。比如,中共幫助沙特生產自己的彈道飛彈,為沙特的一個核計劃提供諮詢,並且對沙特王儲重視的未來新城(Neom)項目進行投資等。
所以,沙特邀請習近平今年訪問該國,並計劃仿照美國前總統川普到訪時的待遇給予熱情接待。
那麼,如果中國和沙特之間用人民幣交易石油的談判能夠成功,這對沙特、中共和美國都有什麼影響呢?
對沙特來說,一方面,由於和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它可能無法忽視中共的請求;另一方面,在美歐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後,沙特可能也想讓石油交易的計價貨幣能夠多元化。
而且,一些沙特官員也贊成以人民幣計價出售石油,認為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可以給沙特帶來好處,比如,可能吸引中國在沙特進行大規模的投資,有助於說服中共減少對伊朗的支持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沙特官員的設想,實際上,中共是不會做賠本買賣的,所以才有那麼多國家陷入了「一帶一路」的危機。
對中共來說,它當然非常希望與沙特的談判能夠成功,而且它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時機,利用沙特的這些想法趁虛而入,希望可以趁著時局混亂,在沙特這裡撿到一個大便宜。
而且,中共之前就希望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達到與美元和美國抗衡的目的,而現在,這種願望就更加迫切了。因為中共最擔心的是,如果像伊朗和俄羅斯一樣遭到美國的制裁,被排除在美元結算體系之外,經濟上就會面臨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對中共來說,使用美元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大。
尤其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由於中共不願譴責和制裁俄羅斯,已經讓它的聲譽嚴重受損,面臨國際上的被孤立和可能的經濟制裁。雖然中共現在正在調整對俄羅斯的政策,但北京和西方國家的關係,可能已經無法修復到之前的狀態了。所以接下來,中共領導層應該會更加努力地減少對西方技術的依賴,同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對美國來說,即使中共和沙特談判成功,目前的影響也很小,還不可能對美元構成任何威脅,因為人民幣畢竟不是一種穩定可靠、能夠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因為整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包括石油在內,都是美元保持儲備貨幣地位的基石。如果沙特開啓了用人民幣交易的先例,那麼其它石油出口國,比如俄羅斯、伊拉克,還有非洲的安哥拉(Angola)等,也可能會效仿,這就等於動搖了美元的根基。
所以,從這個分析來看,美國絕不會對此坐視不理,任由中共和沙特達成這種交易,削弱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至於美國到底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我們不妨觀察一下。
中國經濟數據有水分 房地產業仍陷泥潭
那麼,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國內的經濟形勢。前幾天,中共統計局發布了今年1~2月份的經濟數據,看起來非常不錯。但其實,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大陸經濟學家任澤平,也發表了一篇文章,全面解讀了1~2月的經濟金融數據。他認為,一些宏觀數據與微觀數據不匹配。
比如: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5%,比2021年12月份大幅加快了3.2個百分點。但是,鋼材產量同比下降6.0%;水泥產量同比下降17.8%。
又比如,1~2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7%,但是,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2.2%,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9.8%,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17.7%。
再有,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比去年12月大幅加快5個百分點。但是,我們知道,消費與就業相關。而2月份的全中國調查失業率是5.5%,比上個月又上升了0.2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也比去年12月上升了0.3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中共的統計數字可能存在造假成分,宏觀數據看起來很好,但是和微觀數據對不上號。有意思的是,任澤平這篇在新浪網上的文章,很快就被撤掉了,看來確實戳到了某些人的痛處。
這篇文章還提到,2月份物價數據顯示,PPI環比由降轉漲,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截至3月11日,各項大宗商品和2月時的低點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金屬鎳上漲了111%、煤炭上漲110%、天然氣上漲96%。
此外,中國2月份的存量社會融資,以及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和上月比較,分別回落了0.3和0.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加了5,948億元,以及居民中長期貸款,也出現了有統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前者說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足,後者說明房地產市場依舊低迷。
路透社也報導說,中國1~2月的工業、投資和消費數據超預期增長,幾乎都是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的兩倍左右。不過,有分析人士在計算了過去3年的同期平均增速後,發現中國1~2月份的經濟的確在改善,但僅僅是溫和的提速,幅度並沒有官方數據那麼明顯。而且2月份的金融數據也反映出,實體經濟需求不強、信心偏弱。
不過,在所有行業中,最弱的還是房地產行業。
根據中共統計局的數據,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下降1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1%。不過,其它機構的房地產銷售數據,比中共統計局的數據更低。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百大房企的銷售額均值同比下降了34%。克而瑞的數據顯示,30大房企的銷售金額同比下滑了40%。
與此同時,深陷債務泥潭的中國房企,仍在持續爆雷。比如,中國千億房企陽光城,境內境外債務同時違約。
陽光城在3月16日公告,一筆6億元人民幣的境內中期票據,加速到期後未能按期兌付,構成實質性違約。而在2月份的時候,陽光城已經未能支付兩筆美元債的逾期利息,共計2,730萬美元。
同一天,公司控股股東陽光集團公告,一筆1.06億美元的境外債的本息實質違約;另一筆美元債的利息實質違約,應付利息金額為1,875萬美元。
據《中國基金報》報導,未來一年內,陽光城幾乎每個月都有債券到期,公司控股股東陽光集團的情況類似,而且到期日還更為集中。
另外,廣州富力地產也在3月16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無法在4月7日到期前,籌措到一筆債券的足額兌付資金,所以計劃在近期與債權人溝通,討論債券展期事宜。
路透社報導說,有三位消息人士18日時透露,由於去年以來中資美元債違約不斷,為防範外債風險,近期,中共外管局要求各地加強境外發債事前監管。
去年12月下旬,中共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通知,鼓勵優質房地產企業併購出險房地產企業的項目,並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兼併收購金融服務。所以,今年以來,銀行併購貸款額度加速釋放。不過,路透社報導說,實際落地的收併購項目很少,與市場預期反差鮮明。
根據中指研究院的報告,一方面,企業收併購的意願並不強烈,因為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握緊手中現金、保障充足的流動性更為重要。而且,從投資角度來說,收併購交易複雜,還不如直接拿地更容易操作。如果真要收併購,也一定要是優質資產。
但是另一方面,出險企業並不願過早出售核心優質資產,因為不少項目不是資產質量差,而是缺乏流動性。如果先出售優質資產,雖然能緩解當期財務風險,但是剩餘資產的質量不高,不利於維持後期經營。
也就是說,至少在目前,收併購房地產項目,並不能化解房地產業的債務危機,真正受困的項目,仍然無法得到資金支持。
雖然16日的時候,中共副總理劉鶴發表了一番內容積極的講話,表示要出台「有力有效」的措施,以緩解房地產企業的風險。但是,光靠講話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關鍵還是要看,最終出台的政策會有多少實質性內容。儘管劉鶴的講話,可以在一天之內就讓中國股市從下跌轉為大漲,但是,要讓購房者恢復信心、重返市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那麼,負債累累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到底何時才能走出困境呢?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顧問:李庭千
編輯:蔚然、宇文銘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訂閱財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