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 疫情後改變的長期職場趨勢

2022年03月23日美國生活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3月21日訊】當2020年3月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首次導緻美國各地關閉城市時,不少人想兩週內生活就會恢復正常。現在兩年過去了,疫情不但沒有過去,卻如影相隨的伴隨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特別對工作職場產生了深刻持久的影響。
有些人第一次轉為在家工作,而後發現他們再不想踏足辦公室;而其他人,包括在疫情前線工作的護士、雜貨店收銀員和教師,發現他們的工作量增加了兩倍。
儘管一些公司正在敦促「恢復正常」,其中包括敦促員工全職回辦公室上班。但經濟學家和研究人員確信,人們永遠不會像疫情之前那樣重返工作崗位了。
就此話題,美國CNBC商業電視臺採訪的三位專家,分享了他們認為疫情之後職場發生持久改變的最大趨勢。

一些服務工作被自動化取代或消失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合夥人兼研究員Anu Madgavkar表示,那些需要與客戶密切接觸的工作,如服務員、酒店禮賓員、零售收銀員,將因為疫情而發生更大的轉變,轉向電子商務或自動化。
Anu Madgavkar解釋說:「人們希望管控風險、並限制可以傳播感染的人數。公司也在更多地考慮如何精簡成本和運營結構,而希望在傳統的面對面環境中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少。」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人們減少了對某些服務的需求,例如在購物中心購物或在超市購買雜貨,瘟疫流行加快了這些工作被逐步淘汰的速度。
根據麥肯錫的研究,到2030年,由於瘟疫流行導致的勞動力中斷,將有超過1億工人需要改換職業,比分析師們在疫情前估計的數字高出12%。

僱主更加關注員工福祉

2021年,美國職場的辭職率之高史無前例,而且至今仍沒有放緩的跡象,今年1月份又有430萬人辭職。
德州A&M大學的機構心理學家和教授Anthony Klotz描述這個趨勢時說,人們為了尋求更高的薪水、更健康的公司文化、以及其他好處而辭職。
Anthony Klotz說,緊崩的勞動力市場已經給公司敲響了警鐘,要求公司採取針對性的行動來改善員工的福祉,包括更好的福利和靈活的工作時間安排。
他說:「很多辭職都是心理因素驅動的:例如,為了從過度勞累中恢復,或需要專注於照顧家庭成員的責任。很多員工說,他們的生活在疫情之前完全圍繞著工作展開;而疫情後呢,他們希望工作能夠適應他們的生活。」
Anthony Klotz經常與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和業務領導人交談。在每一次談話中,他都感覺到公司正在面對這個辭職潮現實、並以此為契機進行持久的機構變革,賦予員工更多權力。
在過去兩年裡,人們對心理健康和工作場所的人性化有了重新的關注。

Z世代和千禧一代顛覆傳統工作模式

Z世代特指在1995-2009年出生的年輕人,受到網際網路、智慧手機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也被稱網絡世代。
根據蓋洛普的數據,目前Z世代和千禧一代占美國全職勞動力的近一半(46%);而隨著疫情驅使更多嬰兒潮一代提前退休。根據微軟公司今年1月至2月間對三萬一千多名員工進行的調查,超過一半(52%)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考慮在今年換工作。
LinkedIn的首席經濟學家Karin Kimbrough表示,隨著他們在工作人口中所佔比例的增加,Z世代和千禧一代對公司運營方式的影響也會增加。
她解釋說:「這是與前幾代人不同的工作方式;他們同樣努力工作,同樣有動力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但他們更願意談論心理健康、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公司參與社會等問題。」
Karin Kimbrough認為,疫情讓這些趨勢加速:作為數字時代「原住民」,他們對技術的掌握使他們成為最令僱主渴望的求職者;如果僱主沒有滿足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更有能力辭職。她說:「在Covid時代,年輕員工正在尋找(特定)目標,尋找留在某一公司的理由。」
由於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還可期待看到更多公司採用靈活的混合工作政策,並提供更清晰的職業發展途徑。Karin Kimbrough表示:「公司意識到他們必須傾聽員工的意見,並做出有意義的改變。」
(記者周成編譯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