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與中共有關聯的美國候選人

2022年05月23日時政評論
政客們在中國(中共)問題上互相抨擊。任何與極權國家的聯繫,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被擺到選民面前,展示給所有人。曾經與中共有關聯的候選人﹐必須公開承認罪過並給自己作出解釋,但他們通常都無法過關。
就像收獲時簸去糠皮一樣,敲打是一件好事,因為可以從穀物中去除穀殼。許多與中共的聯係表明,候選人在判斷力或道德方面存在缺失,應該取消其任職資格。現在在初選期間揭露他們,並清除那些被發現不合格的人,有利於他們的政黨,還有美國。
《華盛頓郵報》記者喬希•道西(Josh Dawsey)詳細報導了共和黨人之間的相互攻擊。他採訪了為前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工作的民調專家托尼•法布裡奇奧(Tony Fabrizio)。
「如果你縱容中共,或者對中共軟弱,那你就未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也不那麼強硬」,該民調專家說。「貼上對中共軟弱的標簽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過去十年或更長的時間裡,中共一直被視為世界頭號敵人。」
法布裡奇奧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共和黨選民認為北京的威脅比莫斯科大,這是對的,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大約是俄羅斯的十倍,這轉化為軍事力量,而且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不同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正在做好一切準備。
在最新一批候選人中,有很多人與中國(中共)有瓜葛。
宣布參加喬治亞州參議員競選的大衛•珀杜(David Perdue),被指責長期在商界把美國的工作機會轉移到外國。
據《紐約時報》報導,「作為銳步(Reebok)、莎拉•李集團(Sara Lee)和多來店(Dollar General)等公司的高管,大衛•珀杜經常深度參與將製造業和工作轉移至中國和其它低收入亞洲國家。」
據稱,大衛•麥考密克(David McCormick)在擔任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首席執行長期間,曾在中國進行商業交易。《華爾街日報》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在麥考密克任職期間,橋水在中共政府批准的人民幣計價基金中,籌集了相當於12.5億美元的資金。2007年,作為美國財政部官員,麥考密克在北京的一次演講中說:「中國成功,美國就會成功。」
麥考密克競選賓夕法尼亞州聯邦參議院的席位,對手是梅赫梅特•奧茲(Mehmet Oz)。奧茲本人被指控通過中國國家電視台轉播他的《奧茲醫生秀》(Dr. Oz Show)節目賺錢,並允許他的床上用品公司與一家中國公司簽訂合同﹐奧茲在此過程中獲利100萬至500萬美元。
同樣的互懟也發生在民主黨人之間,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這種不盡責的做法將使他們在與共和黨人競選時付出代價,因為共和黨候選人與中共的關係在初選中會受到嚴格審查。
以洛杉磯市長埃裡克•加西提(Eric Garcetti)為例,美國總統喬•拜登去年12月提名他為美國駐印度大使,但他的確認一直被他的政治顧問的種族主義和性騷擾指控所困擾。
很少被提及的是加西提與中共的關係,加西提曾與總部設在紐約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有合作,該組織與中共有多重關係,包括通過企業融資和習近平本人。加西提與香港前領導人林鄭月娥進行了友好會晤,而林鄭月娥聽命於中共。
包括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內的幾名民主黨外交政策精英,都與亞洲協會有關係,而該協會可能與中共有關聯。
許多來自兩黨的美國政客與北京關係過於密切,要麼是直接的,要麼是通過非營利組織,這些組織依賴於從中共獲利的企業的捐款。這使美國的政策偏向於安撫中共,以保持每年超過6,000億美元的貿易額。
對美國政界人士與中共關聯的審查只會越來越多。我們現在在共和黨選民中看到的對中共的高度不信任,也將在民主黨選民中看到,因為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被激怒了。由此產生的抨擊是民主的必要組成部分,它同時拒絕那些不適合任職的人,為現在的美國領導層找到最佳人選,並為未來的美國領導人界定可接受的行為。
作者簡介:
安德斯· 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1年)、哈佛大學政府學博士學位(2008年),也是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的負責人與《政治風險雜誌》(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的出版商。他曾對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廣泛的研究,著有《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即將於2021年出版)和《禁止闖入》(No Trespassing),編輯過《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等。
原文:Republicans Fight Over Chin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Anders Corr撰文/原泉編譯)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