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哥侃封神】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國諸侯

2022年06月26日濤哥侃封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6月26日訊】今天,(侃)第一百回。我這邊時間是七月十八號,中國大陸現在時間是七月十九號,我跟大家講過:「7.20」之前這節目拍完了。其實,我個人滿感觸的:在此之前,我真的想往前趕,(但)上星期前趕後湊的遇到一些事情——節目拍出來,沒東西——從來沒見過,很奇怪!
為什麼這樣?!人在生活中,有些事憑藉悟性,而對悟性最大的干擾就是自己。上一期《濤哥侃封神》已經跟大家介紹了「一切生命源自於私」,偏離這天地間的一切都是自私。在不同境界中「私」表現出不同的形式,但是,在那個境界,對更高一層的生命境界來說,他就是這樣。
《封神演義》接觸了許多不同境界的生命。周朝跟紂王就是在「人的層面」,而妖精、妖怪、妖媚、鬼、動物、獸,這是「人之下」的(層面)。人出現自私之後,這些東西就出來了,進入了人的環境,來滿足人的自私,從而竊取人的精華,無論是女媧派來的妲己,還是「梅山七怪」都是。裡面講的不多,但是它極凶。
我一直跟大家說,你注意《封神演義》裡面,都是在「萬仙陣」結束、出現妖怪的時候,一批人死去了,像楊任、鄭倫都死在妖怪手裡了,為什麼呢?就是人間的私。人戰勝不了妖怪、妖孽,人只能「與神同行」。就是講這麼個概念。
楊戩在人的環境中功夫是最高的,他的境界、悟性都是最高的,但是他卻跟白猿打了一個平手,所以要仰仗女媧。女媧是造人的神,對人的肉身而言,女媧就是根脈,她同樣是動物的根脈,所以她拿出一個就像「法旨」一樣的山河社稷圖,就給三界定了性了:「有山河社稷圖就不能有妖精。」所以就把妖怪收了。
怎麼把妖怪收了?打回他原始的狀況就行了。什麼叫打回原始的狀況?削掉他千百年來吸收日精月華的一切。所以妖怪層面、人的層面,然後,與妖怪對等的(差不多的)就是姜子牙這個層面。
姜子牙是一個層面,他承前、啟後;承上、啟下。承上:他是元始天尊真正的徒弟;啟下:他可以殺掉妖精——他手裡可以拿住元始天尊的杏黃旗、拿住打神鞭,還拿著陸壓的葫蘆,這都是法器,這法器是不同的境界,那支葫蘆的飛刀下去殺妖精;上去,殺不軌的修行人。
這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一定要說境界,姜子牙不太高。最後,封王、封列國就是他。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層面。在姜子牙上面的全是他的師侄——那七個修成肉身的,包括李靖。
李靖是燃燈道人收走了,但是燃燈道人要低過元始天尊,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他的師侄七個修成了。七的定數是絕對的,七個肉身修成的——也就是逃脫了生死、超越了時間。
七,包括金、木、水、火、土、日、月。日、月乃陰陽(時間)。金、木、水、火、土是「物質」的一切,所以在時間軸的背景之下,他們超越了「時間」,就達到了不死的境界,這就是肉身修成了。
同時修不成的,其中就有殷郊、殷洪、土行孫、楊任、黃天化五個。那是從十二個(弟子)裡面蛻變成七個——這一輩修行的一共十二個人,七個修成,五個沒修成。他們上一輩叫十二代弟子,就是十二金門。那十二金門對應著下面(三界)的「七」。是這麼來的。其實對應的是時間、時辰。
啥意思?七,就是七曜日(金、木、水、火、土、日、月),就是太陽系這一圈圍繞著地球;十二,是黃道十二宮,一年十二個月,一天十二個時辰,是對應著那個層面。這就對了。
那去掉了五個(金、木、水、火、土),這五個被圈在其中了(太陽系這一圈)。在一個環境中,一周是三百六十度。楊戩會「七十二變」——七十二乘以五候(一候五天)就是三百六十,但是,周天是三百六十五度,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多出了一個「金、木、水、火、土」,那在楊戩他們這一代裡面有五個沒修成。就回來了。
我可能沒說清楚。我說的意思是在告誡人們「時間」的絕對性跟定數和我們人生命間的關聯。真的是五個沒修成,原來沒數過,後來我心裡想:它應該是對應著十二。所以「七」是極其絕對的定數。十二往上(層面),就出去了,就修成了。十二金門其實也修成了(神與仙),就這麼出去了。
再大的數我沒有細想過,你說二十八星宿是怎麼對應的?應該有,但是我沒有往上走。
昨天講述了金靈聖母應該是三百六十五個神當中最高的,她就是北斗星,原因就是付與通天教主一份尊嚴,因為金靈聖母是通天教主的大徒弟,通天教主被鴻鈞道人收走了,所以讓他的大徒弟統領三百六十五個天神,我們講述的是這一個層面。
在廣成子這個層面,通天教主與他等同的那一面全都毀掉了,各歸各主。比如多寶道人就被佛家領走了,而金靈聖母就在這一次的輪迴中——在二十八星宿裡面她成為最高的統領,來替人間做事情。
我們看到被封的所有神當中,跟十二金門單獨對壘的有名的人都逐一地說了他們(被封為神)的因為、所以。大家看到比較可惜的是金靈聖母、三仙姑和趙公明,都講述了他們幾乎修成了,只是個人內心「動了心思」了——形容趙公明就是「心動」出事了;形容三仙姑是為了兄長才出的事;金靈聖母則有點無可奈何,因為她跟隨她的師父,是通天教主心動了,作為大弟子她就沒招了。
裡面用了貪、嗔、癡,而貪跟癡放在一起,嗔與怒放在一起。嗔與怒,毀了不少人,包括金靈聖母、三仙姑都是在嗔怒的方面沒有守住,無端發火,動了肝火從而出手所出的事情。第九十九回,我們看到的故事是:一個修行的人動了自己私的念頭,他有天大的本事,都會遭到蒼天的報應。
我們剛才介紹到廣成子這個層面。到這個層面,出現了三個比較特別的人:陸壓、雲中子、燃燈道人。南極仙翁也可以算在其中。他們這四個不太一樣,跟這十二個多少有點兒區別,背後有他們背後的因素,我跟大家解釋過,用人嘴不好說、不能說的。
燃燈道人就是後來的燃燈古佛。人不能隨便用嘴說古佛。雲中子最後的歸宿是哪兒?沒講,故事就這麼過去了。這是整個這一個層面。陸壓跟燃燈道人比較特別。
燃燈道人同樣尊元始天尊為師尊,可是,姜子牙又稱燃燈道人為老師。現在看起來應該是燃燈自身有著佛家的因素(有個橫跨的因素),如果硬理解的話,姜子牙稱燃燈為老師,有一種禮儀、客情。
舉個例子:接引道人跟準提道人兩個是西方的教主,所以當鴻鈞道人下凡到人間去結束這件事情的時候,鴻鈞道人對那兩位教主都很客氣,所以兩位教主都有座位,坐著!但是老子、元始天尊跟通天教主要跪在鴻鈞道人面前!其他弟子就不用講了,這是一種客情。
我跟大家解釋的意思就是:姜子牙和其他人對待燃燈道人有這個(客情)氛圍在裡頭。而燃燈道人尊元始天尊為師尊,也有「客情」在裡頭。燃燈與西方兩位教主來講輩份差,所以在破「誅仙陣」的時候祂根本上不了手,也就是說:與通天教主對壘,燃燈道人根本不是一個水平的。當(四方教主)拿那四把劍(誅仙劍、戮仙劍、陷仙劍、絕仙劍)的時候,也沒有找燃燈道人,而是找元始天尊他四個門下(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廣成子、赤精子)拿的。這多少就有這個原因囉!這又是一個層面。
再往上一個層面就是老子、元始天尊和西方兩位教主,這一層面參與進來了。再往上追就是女媧;鴻鈞道人最後收場。一開始和結束是女媧,而在女媧的層面直接對應的是妖精,守的是人,因為女媧是為了造人。女媧出場,一個是招妖幡,一個是把妖精給結了。而在紅塵之外的一切是由鴻鈞道人收了。
什麼意思?
鴻鈞道人出現之後,跟他的徒孫們說:「你們都回洞府,不要再出去了,這事完了。」
但是,楊戩他們還屬於肉身,人間的事情不完,楊戩他們不完,但他們已經修成了。他們在鴻鈞道人一露面時已經修成了,萬仙陣他們也參加了,都成了,但是他們有責任要把人間的事辦完。前、後要有一個銜接。所以,「萬仙陣」之後,只剩下了楊戩他們七個。當然包括土行孫,很多人是在萬仙陣之後死的,這有一個前、後的次序。
那麼,看到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人間出現了「改朝換代」,是從「夏」到「商」到「周」。那夏、商、周是被人們知道的「大禹治水」之後出現的三個朝代(一千八百年:周朝八百年+商朝六百年+夏朝四百年)——完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當中「與神同行」整個過程的年代,完成了中國歷史當中「人神同在地球上」的年代。
等到「春秋列國」的時候,神的層面就變少了,那時候出現了「商鞅變法」等人間的道理了,不是神傳遞的東西了,其實就是人開始蛻變了。
也就是夏、商、周的年代奠基了中華民族的整個文化,中國文化基礎就是從那兒來的,包括文字、詩歌、信仰……什麼都在其中。我以為是在人的文化中奠定了神的基礎,而後面的人離神越來越遠,其實就是離肉身越來越近。
就這樣定下來了,一直走到今天。今天就變成是一個更大的循環。朋友說現在就跟《封神演義》一樣,所以當年的《封神演義》是對今天的一份演義,就叫「封神」演義。今天演義的一個、一個故事,給今天的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天上、地下對應的。
我剛剛強調,當周朝要取代商朝的時候,牽動了女媧及整個神界、仙界、鬼界重新大整合,連閻王爺都換成了黃飛虎了,「東嶽泰山」就有了非常特殊的位置。
因為第一百回,要結束了,所以跟大家說明這前、後有一個更迭、更替。到了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國。上頭都完了,列國只是一個表象。人們看到的列國只是疆土的一切、榮華富貴的一切、人們得到的一切。其實完全是天、地已成形,才到人這兒——列國就是人那兒——所以從天到地、到人。
那麼在《封神演義》裡你怎麼看天、地、人?
周朝的確立,是(象徵)「人」;三百六十五個神確立,是(象徵)「地」;廣成子,包括元始天尊他們那一次淨化,是(象徵)「天」。所以在「以人為中心」所知道的層面:天,是到老子這一層——人們知道的三界之外最高的神;地,就是三界之內人們知道的這些天神——作為對應的話,「希臘神話」就類似三界裡面的這些天神。
看到希臘神話裡有一些神獸——文殊菩薩、廣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騎的坐騎不就是獸嗎?如果當初那些獸轉成人形的話,那是可以生孩子的——希臘神話裡都是這麼講的。其實都是一樣:生命已沒有那麼純淨……因為他們都是神獸,都有一種「神仙」在裡頭的說法。
另外,就是人的層面。以周朝為主。各個層面之間有生命相互連通的,就像姜子牙,他就是這麼一個上、下連通的生命:承上、啟下。
花了二十五分鐘跟大家總結了《封神演義》濤哥能夠看出的故事。
第一百回〈周天子分封列國〉。
詩曰: 周室開基立帝圖,分茅列土報功殊。 制田世祿唯三等,品爵官人樹五途。
「分茅列土報功殊」就是分土地、列諸侯。「制田世祿唯三等」,也是三,就是天、地、人。一切都是按「三」來的。「品爵官人樹五途」:五途,對應著金、木、水、火、土。
鐵券金書藏石室,高牙大纛擁銅符。 從今藩鎮如星布,倡化宣猷萬姓蘇。
這講述了周朝從天意定下來的那一份概念。「鐵券金書藏石室」,就是人權神授。「高牙大纛擁銅符」:人是銅符。「金符」是從元始天尊那兒下來的——金、銀、銅應該是這麼對應的。所以讓我理解就是「人權神授」。
話說子牙傳令,命斬飛廉、惡來。只見左右旗門官將二人推至轅門外,斬首號令,回報子牙。子牙斬了兩個佞臣,復進封神臺,拍案大呼曰:「清福神柏鑑何在?快引飛廉、惡來魂魄至壇前受封!」
為什麼斬掉飛廉、惡來祭這三百六十五個神?「萬仙陣」的時候有類似的故事在裡頭……
殺了飛廉、惡來,他們還得受封。
不一時,只見清福神用旛引飛廉、惡來至壇下跪聽宣讀敕命。但見二魂俯伏壇下,悽切不勝。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爾飛廉、惡來,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聰,敗國亡君,偷生苟免,只知盜寶以榮身,孰意法網無疏漏,既正明刑,當有幽錄。此皆爾等自受之愆,亦是運逢之劫。特敕封爾為『冰消瓦解』之神。雖為惡煞,爾宜克修厥職,毋得再肆凶鋒。汝其欽此!」
為什麼姜子牙當時沒拿回來這東西(玉符、金冊)呢?元始天尊個個都得給他列清楚,就是說,把你的事情辦了,告訴你原因。這對很多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講是重大的提示。被殺掉的,神仙都會明確跟你講(因為……所以)的,所以誰做過什麼,都要承擔。
飛廉、惡來聽罷封號,叩首謝恩,出壇去了。
子牙封罷神下壇,率領百官回西岐。有詩為證:
詩曰: 天理循環若轉車,有成有敗更無差。 往來消長應堪笑,反覆興衰若可嗟。
所以都是循環往復,一切有因有果,出差錯都是生命自己為私。
夏桀南巢風裡燭,商辛焚死浪中花。 古今弔伐皆如此,唯有忠魂傍日斜。
風裡的燭光不堪一擊,而浪中的水花過眼即逝。所以一切東西永遠這樣,唯有生命的品質與日、月同輝。
話說子牙回岐州,進了都城,入相府安息。眾官俱回私宅。一夕晚景已過。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儀自是不同。所謂香霧橫空,瑞煙縹緲,旭日圍黃,慶雲舒彩。
一切都是「盛世」景象:平和、自然、殊勝。
只聽得玉佩叮噹,眾官袍袖舞清風,蛇龍弄影,四圍御帳迎曉日。靜鞭三響整朝班,文武嵩呼稱「萬歲」。怎見得早朝美景?後唐人有詩單道早朝好處,有詩為證。
詩曰: 絳幘雞入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到鳳池頭。
想像不出那是什麼樣兒!他就是形容那個氛圍和環境。
話說武王陞殿,只見當駕官傳旨:「有事出班啟奏,無事捲簾散朝。」
言還未畢,班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俯伏稱臣。
武王曰:「相父有何奏章見朕?」
子牙奏曰:「老臣昨日奉師命將忠臣良將與不道之仙、奸佞之輩,俱依劫運,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執掌,受享禋祀,護國祐民,掌風調雨順之權,職福善禍淫之柄。
所以人間的「風調雨順」「福善禍淫」,一切都歸那神仙管。
人間的一切,包括七情六慾;你今天高興不高興,都是有根脈的——生命存在的根基。
人(首先)能托生成人,之後,才有機遇,才有可能昇華成更高的生命境界。人的珍貴,是因為勞駕了這麼多的神仙去維護著地球上的人,所以「人是萬物之靈」。人所知道的天、地、星空的一切是為人而存在。
神有神的原因造人,從而,從上往下一定境界的神都要為人服務,是因為他們為神服務,為「造人的神」而服務,他們都低過造人的神。
當人有這種生命認識的時候,才真正懂得珍惜自己,那個珍惜是珍惜到你生命的來處,不是珍惜你那塊破肉。純粹兩碼事。一個是真正的尊嚴,一個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自今以往,永保澄清,無復勞陛下宸慮。但天下諸侯與隨行征戰功臣、名山洞府門人,曾親冒矢石,俱有血戰之功。
所以姜子牙這番話是:「神仙都已經定位了,在人間幫助天子掌控一切,所以天子就不用擔憂了。但是呢,現在又回到隨行征戰的功臣,以及名山洞府的門人,對他們,你要有個交代。」所以上面有成仙的,中間有成神的,人中要有成人的。
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祿,使子孫世食其土,以昭崇德報功之義。其親王子孫,亦當封樹藩屏,以壯王室。昔上古三皇、五帝之後,亦宜分封土地,以報其立極之功。此皆陛下首先之務,當亟行之,不可一刻緩者。」
「今天武王得冊封各大諸侯土地,這是一個當今必須做的事情。國土就完全定下來,各自有各自的歸屬。都得有歸屬。」
武王曰:「朕有此心久矣!只因相父封神未竣,故少俟之耳!今相父既回,一聽相父行之。」
「都歸姜子牙定。」所以姜子牙成為了整個《封神演義》當中的核心人物。
武王方纔言罷,只見李靖、楊戩等出班奏曰:「臣等原係山谷野人,奉師法旨下山,克襄劫運,戡定禍亂。今已太平,臣等理宜歸山,以覆師命。凡紅麈富、貴、功、名、爵、祿,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今日特陛辭皇上。望陛下敕臣等歸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一說要分土地,這些人立刻就走。因為這七個……七個全都修成,他們要有他們自己應該有的生命,他們當然要拒絕紅塵了,不可能有紅塵的一切。這就是前、後的故事。卡的時間點跟位置點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上面三百六十五個神都封完了、走了,下面該封人了,他們正好是「人中修成的神仙」,他們又高過那三百六十五個。
武王曰:「朕蒙卿等旋乾轉坤之力,浴日補天之才,戡禍亂於永清,闢宇宙而再朗,其有功於社稷生民,真無涯際,雖家禋戶祀,尚不足以報其勞,豈驟捨朕而歸山也?朕何忍焉!」
李靖等曰:「陛下仁恩厚德,臣等沐之久矣!但臣等恬淡性成,山野素志,況師命難以抗違,天心豈敢故逆。乞陛下憐而赦之,臣等不勝幸甚!」
這是做弟子的;一個修行的人,一定把師父放在最上面。師命不可違。土行孫出事,因有違師命,在封他的時候就這麼封的。殷郊、殷洪同樣。
武王見李靖等堅執要去,不肯少留,不勝傷感,乃曰:「昔日從朕始事征伐之時,其忠臣義士雲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於王事、歿於征戰者不知凡幾,今僅存者甚是殘落,朕已不勝今昔之感,今卿等方際太平,當與朕共享康寧之福,卿等又堅請歸山,朕欲強留恐違素志,今勉從卿請,心甚戚然!俟明日,朕率百官親至南郊餞別,少盡數年從事之情。」
李靖等謝恩,平身。眾官無不悽惻。子牙聽得七人告辭歸山,也不勝慘戚。俱各散朝。一宿晚景不題。
次日,光祿寺典膳官預先至南郊整治下九龍飾席,一色齊備。
所以他用的是「光祿寺典膳官」,這就是跟修行有關,他們不是普通的人了。全是吃素的,吃齋。
只見眾文武百官與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駕,唯姜子牙在朝內伺侯武王御駕同行。話說武王陞殿,傳旨:「排鑾輿出城。」
子牙隨後,一路上香煙載道,瑞彩繽紛,士民歡悅,俱來看天子與眾人仙餞別,真是哄動一城居民,齊集郊外。只見武王來至南郊,眾文武百官上前接駕畢,李靖等復上前叩謝曰:「臣等有何德能?敢勞陛下御駕親臨賜宴,使臣等不勝感激。」
李靖、楊戩無論他們師父多有名望,無論他們自己的功德有多高,當他在人的環境中一定要稱臣以待武王。
任何一個層面,無論你自己多高,在這個層面的時候,你要吻合這個層面的規矩,相互不打破,就像元始天尊要來之前,姜子牙他們一定要離開人這兒,到那邊去搭蓬的,不能再進皇宮。兩回事的。
今天的人不是!今天都混著來的。所以人間裡什麼都有。有人、有妖、有獸、有怪、有魔。
武王用手挽住,慰之曰:「今日卿等歸山,乃方外神仙,朕與卿已無君臣之屬,卿等幸毋過謙。
「方外」:四方之外,不入紅塵的意思。
今日當痛飲盡醉,使朕不知卿之去方可耳!不然,朕心何以為情哉!」
李靖等頓首稱謝不已。須臾,當駕官報:「酒已齊備。」
武王命左右奏樂,各官俱依次就位。武王上坐。只見簫韻迭奏,君臣懽飲,把盞輪盃,真是暢快。說甚麼炮鳳烹龍,味窮水陸。君臣飲罷多時,只見李靖等出席謝宴告辭,武王亦起身執手,再三勸慰,又飲數盃。李靖等苦苦告別,武王知不可留,不覺於邑。
李靖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俟他日再圖相晤可也!」
武王不得已,方肯放行。李靖等拜別武王及文武百官。子牙不忍分離,又送了一程,各灑淚而別。後來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聖。後人有詩讚之。
我剛才跟大家解釋了,元始天尊這輩門人有十二個,剩下七個修成,其實是給今天人間留下文化。七個就是對應(時間)一個星期。十二是對應十二個月,反過來,又對應一天裡面的十二時辰。
所以《封神演義》不是人寫的,是神仙寫的!人根本不知道這道理……咱們「侃封神」(隨口)就這麼侃了,我看很多算命的根本就不知道(這道理),只能這麼聽著。
詩曰: 別駕歸山避世囂,閒將丹灶自焚燒。 修成羽翼超三界,煉就陰陽越九霄。 兩耳怕聞金紫貴,一身離卻是非朝。 逍遙不問人間事,任爾滄桑化海潮。
「煉丹」:修行。「兩耳怕聞金紫貴」:金錢、色慾的一切,什麼都不要聽。紅塵就是「是非」,官場裡面一切就是「是非」。
他們的生命不能往下走。人間一切像海潮一樣,潮起潮落。「海水朝(潮)朝朝朝(潮)朝朝朝(潮)落。」——山東蓬萊閣。
話說子牙別了李請等七人,率領從者進西岐城回相府。至次日早朝,武王陞殿,姜子牙與周公旦出班奏曰:「昨蒙陛下賜李靖等歸山,得遂他修行之願,臣等不勝欣幸。但有功之臣,當分茅列土者,乞陛下速賜施行,以慰臣下之望。」
這就分了 !所以在人的這一面,先用了一天去送別那七個人。他們是人中成聖的,人間朝廷裡再大的官跟他們沒得比。其實是這意思。(武王)用一天時間把他們送別了,回來再說凡間之事。
武王曰:「昨日七臣歸山,朕心甚是不忍,今所有分封儀制,一如相父、御弟所議施行。」
武王的弟弟(御弟)是指周公旦。
子牙與周公旦謝恩出殿,條議分封儀注併位次,上請武王裁定。
用了一天,子牙與周公旦排好了(冊封)。
次日,武王登寶座,命御弟周公旦於金殿上唱名冊封,先追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為天子,其餘功臣與先朝帝王後裔俱列爵為五等:公、侯、伯、子、男。
那時候就有公、侯、伯、子、男!所以公、侯、伯、子、男可不是歐洲宮廷來的。
其不及五等者為附庸。條序已畢,周公方纔唱名。列侯封國號名諱:
魯:姬姓,侯爵。係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勳勞於天下。後成王命為大宰,食邑扶風雍縣東北之周城,號「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陝以東之諸侯。 乃封其長子伯禽於曲阜,地方七百裡,分以寶玉、大弓,而俾侯於魯,以輔周室。
齊:姜姓,侯爵。係炎帝裔孫伯益為四嶽,佐禹平水土有功,賜姓曰姜氏,謂之呂侯。其國在南陽宛縣之西。商末太公呂望起自渭水,為周文、武師,號為「師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營丘, 為齊侯,列於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東青州府是也!
後來的列國,就出來了。(編注:太公呂望,別稱:姜太公、呂太公、齊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師尚父。)
燕:姬姓,伯爵。係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為周太保,食邑於召,謂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陝以西之諸侯。乃封其子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薊縣是也!
這就是後來的北京城。
魏:姬姓,伯爵。係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鎮魏國。即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是也!
管: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鮮,以監武庚封於管。即今河南信陽縣是也!
蔡: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監武庚封於蔡。即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是也!
曹: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振鐸,武王克商封於曹。即今濟陽定陶縣是也!
郕: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於郕。即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是也!
霍:姬姓,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處。武王克商封於霍。即今山西平陽府是也!
衛:姬姓,侯爵。係武王同母少弟,封為大司寇,食采於康,謂之康叔,封於衛。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係武王弟,曰姬叔繡。武王克商封於滕。即今山東章邱縣是也!
晉:姬姓,侯爵。係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於唐,後改為晉。即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是也!
吳:姬姓,子爵。係周太王長子泰伯之後。武王克商,遂封之為吳。 即今之吳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係周太王子仲雍之後。武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後,得章已為吳君,別封其地為虞,在河東陽縣是也!
虢:姬姓,公爵。係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與虢叔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而文王友愛二弟,謂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於弘農。陝縣東南之虢城。
楚:羋姓,子爵。係顓帝之裔,曰鬻熊。為周文、武師,有勤勞於王家,封之於荊蠻,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陽南郡枝江縣是也!
許:姜姓,男爵。係堯四嶽伯夷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於許。即今之許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係顓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於秦。即今之陝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係少昊之後。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茲輿期於莒地。即今莒縣是也!
紀:姜姓,侯爵。係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於紀。即今東莞劇縣是也!
邾:曹姓,子爵。係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後。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挾於邾。即今之山東鄒縣是也!
薛:任姓,侯爵。黃帝之後。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後裔奚仲於薛。即今之山東沂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係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因紂王不道,微子抱祭器歸周。武王克商,封微子於宋。即今之睢陽縣是也!
杞:姒姓,伯爵。係夏禹王之後。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於杞,以奉禹祀。即今之開封府雍丘縣是也!
陳:媯姓,侯爵。係帝舜之後。其裔孫閼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實賴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滿,而封諸陳,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陳縣是也!
(編注:「陶正」乃制陶工匠長官)
薊:姬姓,侯爵。係帝堯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後,封之於薊,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順天府是也!
高麗:子姓。乃殷賢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於周,武王請見,乃陳「洪範九疇」一篇而去之遼東。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孫即朝鮮國是也!
那就明白了!朝鮮是來自於箕子。在商朝的時候紂王羞辱他,沒殺他。後來,等周武王打進去的時候把他給放出來。但是他不願意隨從周朝。這樣,他到了朝鮮……表現武王的仁慈。
其親王、功臣、帝王後裔,共封有七十二國。今錄其最著者,其餘如:
越,封於會稽。向,封於譙國。凡,封於汲郡。宿,封於東平。郜,封於濟陰。鄧,封於賴川。戎,封於陳留。芮,封於馮翊。極,封為附庸。
穀,封於南陽。牟,封於泰山。葛,封於梁國。郳,封為附庸。譚,封於平陵。遂,封於濟北。滑,封於河南。鄣,封於東平。邢,封於襄國。江,封於汝南。冀,封於皮縣。徐,封於下邳。舒,封於廬江。弦,封於弋陽。鄶,封於瑯玡。厲,封於義陽。項,封於汝陰。英,封於楚。申,封於南陽。共,封於汲郡。夷,封於城陽……等國,不悉詳記。
如南宮適、散宜生、閎沃等,各分列茅土有差。即於其日大排筵宴,慶賀功臣、親王、文武等官。又開庫藏,將金銀寶物悉分於諸侯人等。眾人俱各痛飲,盡醉而散。次日,各上謝表,陛辭天子,各歸本國。後人有詩為證。
詩曰: 一舉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賜諸侯。 三王漫道家天下,全仗屏藩立遠謀。
話說眾人各領封敕,俱望本國以赴職任,唯御弟周公旦、召公奭在朝輔相王室。武王乃謂周公曰:「鎬京為天下之中,真乃帝王之居。」
於是命召公遷都於鎬京,即今陝西西安府咸陽縣是也!
武王謂:「師尚父年老,不便在朝。」乃厚其賜賚,賜以宮女、黃金、蜀錦,鎮國寶器黃鉞、白旄,得專征伐,為諸侯之長,令其之國,以享安康之福。
武王說,子牙年齡太大了,回去養老。
次日,子牙入朝,拜謝賜賚,陛辭之國。武王乃率百官餞送於南郊。
子牙叩首謝恩,曰:「臣蒙陛下賜令之國,不得朝夕侍奉左右,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睹天顏也!」言罷,不勝於邑。
武王慰之,曰:「朕因相父年邁,多有勤勞於王室,欲令相父之國,以享安康之福,不再勞相父在此朝夕勤劬耳!」
武王說:「你年齡太大了,我們就這樣了……」因為一切都定下來了。
如果作為「陰謀論」來說:「武王怕姜子牙奪天下!」哈……
陰謀論是相當齷齪的。陰謀論就是在利益上思考,對不對!
子牙再三拜謝,曰:「陛下念臣至此,臣將何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也!」
其日君臣分別,子牙拜送武王與百官進城,子牙方纔就道,往齊國而去。
太公至齊,因思:「昔日下山至朝歌時,深蒙宋異人百般恩義,因王事多艱,一向未曾圖報,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時修候,是忘恩負義之人耳!」
姜子牙都要回報。
乃遣一使臣,齎黃金千斤、錦衣、玉帛、修書一封,前往朝歌,問候宋異人。
使臣離了齊國,一路行來,不覺一日來到朝歌。其時,宋異人夫婦已死,止有兒子掌管家私,反覺比往時更勝幾倍。其日,收了禮物,修回書與來使至齊,回覆了太公。
太公在齊,治國有法,使民以時,不五越月,而齊國大治。後子牙薨,公子灶嗣位,至小白,相管仲,伯天下,《春秋》賴之。後至康公,方為田氏所滅。此是後事,亦不必表。
姜子牙的一生。
且說武王西都長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天下熙熙皞皞,順帝之則。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遜堯舜之揖讓也!後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輔相之,戡定內難,天下復睹太平。
自太公開基,周公贊襄,遂成周家八百年基業。然子牙、周公之鴻功偉烈,充塞乎天地之間矣!後人有詩單讚子牙斬將封神,開周家不世之基以美之。
詩曰: 寶符祕籙出天先,斬將封神合往愆。 敕賜崑崙承旨渥,名班冊籍注銓編。 斗瘟雷火分前後,神鬼人仙任倒顛。 自是修持憑造化,故教伐紂洗腥羶。
又有詩讚周公輔相成王,戡定內難,為開基首功,而又有十亂以襄之。
詩曰: 天潢分派足承祧,繼述訏謨更自饒。 豈獨簪纓資啟沃,還從劍履秩宗朝。 和邦協佐能戡亂,典禮咸稱善補貂。 總為周家多福蔭,天生十亂始同調。
一百回,整個《濤哥侃封神》就到此而止。
非常感謝朋友們能夠給石濤這麼一個機會跟大家《濤哥侃封神》……
我們就這麼講過來,有的時候我的個人狀態好一點,大家聽起來就好聽;狀態差一點,聽起來就差一點。整個故事不會做任何太多的改變。我自己有個想法:再重新稍微整理一下,把一些我聽起來不太有用的東西給修理……也可能做、也可能不做。
在我心目中有了一份不同的感悟。終歸講了一百多回(集數)講到今天,回頭再看今天的我,跟第一回《濤哥侃封神》時的我,已經不是一個人了(是一個,又不是一個)。很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給大家能夠留下一個相對完整、又不同的理解。
因為我已經把整個故事講完了,在我個人的腦海中,在個人的生命中,走過了這麼一圈,走過了這麼一個輪迴,所以相信再整理出來的東西應該會有它的奇妙之處。
在此非常感謝朋友們給石濤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份奇書。這是一份奇書、一份妙哉!一份語言難以描繪的東西。在語言之背後(故事之底蘊)……遠遠勝過語言本身的表達。
《濤哥侃封神》就此而止,非常感謝!◇(全文完)
(點閱【濤哥侃封神】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濤哥侃封神】 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