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扛不住了!中國核酸「大躍進」忽降溫

2022年07月01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7月02日訊】今年4月以來,中國各地陸續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然而,兩個月不到,這場核酸檢測的「大躍進運動」,忽然降溫,多地放寬或喊停了常態核酸。這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來看報導。
6月22日,安徽合肥對七天一次的核酸檢測按下了暫停鍵,成為中國第一個退出常態化核酸檢測的省會城市。
有大陸媒體引述中共衛健委的數據報導,從5月26日以來的一個月內,中國至少16個省份調整了防疫政策。在發布的調整防疫政策中,放寬類的超過八成。其中,安徽省放寬政策的數目最多。
據報導,安徽6地、江蘇4地以及浙江1地,都暫停或取消常態化核酸檢測,有5地降低了常態化核酸檢測的頻率,有5地延長了核酸證明有效期。另有7省13地的低風險地區往返人員,無需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同時,大陸多地也開始出現核酸亭滯銷,核酸採樣員供過於求、薪水下滑等。
而這距離「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的要求,過去還不到兩個月。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降溫的原因,第一個是它為了減輕財政壓力。如果常態化核酸檢測繼續進行下去,本來就已經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就會面臨著崩潰的一個邊緣。」
5月底,中共國家醫保局宣布,只有住院的個人才能使用醫保支付核酸檢測費。也就是說,地方政府要為常態核酸買單。在這之後,各地對核酸態度,開始變化。
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底召開10萬人大會,也透露出地方需自行想辦法救經濟的信號。
旅美經濟學者鄭旭光:「中央也確實沒有錢,因為抗疫三年花銷很大,那你現在的動態清零,搞得都虧損。除了上海、陝西、內蒙幾個省區,前半年是有盈餘,其它都是赤字,3萬億的赤字。」
大陸「金角財經」曾核算,常態化核酸的第一年,36個「省會城市和千萬人口級別城市」加起來,地方財政需承擔的支出就是1209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今年1到5月的地方財政收入下降了4513億,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則增加了4911億元。
研究還發現,常態核酸改變了人們的出行和消費。脈策數據首席經濟學家陳沁指出,以5月底的娛樂餐飲活動指數來看,實施常態核酸的城市比去年同期低了28.7%,未實施的城市則為20.6%。
賴建平:「常態化核酸檢測,要在各種消費場所要掃健康碼。很多人就寧願不消費。不消費,壓縮了內需,中國的經濟就會面臨很大的一個衰退的風險。」
除了救經濟,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認為,地方政府也想趁機平息民怨。
賴建平:「河南的一些什麼村鎮銀行,老百姓取不出錢,他們去銀行擠兌要錢,結果被政府給你異地的,用所謂的核酸健康碼來壓制這些人。所以各個方面極其巨大的民怨。」
由於背後利益驚人,核酸產業的貪腐問題也不斷浮上台面。北京幾家醫療檢驗機構最近被吊銷執照。
而學者指出,常態化核酸檢測,在目前階段毫無意義。
鄭旭光:「像奧密克戎這種傳染力特別強的,那你常態核酸沒有意義。你檢測半天,你只是檢測它感染沒感染,沒有任何防病毒的作用。純粹是勞民傷財。」
6月28日,中共大幅縮短入境防疫隔離限制,將入境旅客的隔離時間從之前的「14+7」,調整爲「7+3」。
鄭旭光:「某種程度上就是放棄清零了,但是嘴上又不能說,鼓還得敲、旗子還得打著。因為這個核心的面子放不下來。」
賴建平:「它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撐不下去。你不降溫,你如果還是,那麼多人得了感染,這會造成清零政策下不來,對中國簡直是滅頂之災。」
賴建平表示,中共的清零政策就是一場鬧劇,如今執行不下去,常態核酸為了配合上頭調整風向,也必須得降溫。
編輯/王子琦 採訪/易如 後製/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