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5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2月15日訊】歐盟與東協14日在布魯塞爾召開首次集結各會員國領導人的實體高峰會,慶祝雙方建立合作夥伴關係45週年,共計31國領袖參與,會後共同聲明推動性別平權、南海和平並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而在美中對立情勢下,表達不想選邊站、互為彼此「第3選擇」的地緣政治意義。
中央社報導,這場首度由歐洲聯盟(EU)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兩個區域組織會員國領袖出席的高峰會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舉行,由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和今年輪值東協主席國的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共同主持,東協10國中有8國出席,緬甸因軍政府爭議未受邀,馬來西亞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則因剛就任,忙於國內事務而派外交部長代表。
國際局勢自近3年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以來變化極大,洪森表示:「歐盟和東協的夥伴關係更提升,因為世界正面對地緣政治對立憾動國際秩序的情況。」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舉行的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JOHN THYS/AFP via Getty Images)
不過,高峰會前傳出歐盟希望東協對俄烏戰爭能有更強硬的聯合表態,但最後共同聲明雖提到雙方重申尊重所有國家主權和政治獨立、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但也坦言「對情勢的評估及制裁有不同意見」。
2017年歐盟與東協展開全球首個區域對區域的自由貿易談判,要在經濟條件差異大的國家間整合,挑戰極大。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馮德萊恩)今天(14日)坦言談判後來停滯,「什麼也沒發生」。這次高峰會兩個組織聲明「再度確認歐盟-東協自由貿易協定是未來共同的長期目標」。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右)抵達位於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的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 KENZO TRIBOUILLARD/AFP via Getty Images)
高峰會相對具體的成果是歐盟分別與泰國和馬來西亞簽署「合作夥伴協定」(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Agreement),將合作範圍擴大到更多領域並將展開定期政治對話。
此外,歐盟也提出將對東協投資100億歐元(約106.48億美元),具體項目尚未公布,不過因納入歐盟「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計畫框架內,主要領域將與再生能源轉型、數位轉型等基礎建設有關。
緬甸未獲邀參加,主要因為2021年初軍事政變以來倍受外界批評的人權迫害狀況。高峰會共同聲明也優先提及人權保障,包括促進性別平權和基本自由。
至於南海這個讓許多東南亞國家糾結的地緣政治難題,高峰會聲明強調要共同維持和平、穩定、安全和自由航行及航空權,各方自我克制降低衝突風險,並遵守國際法。
互尋美中之外「第3選擇」
歐洲聯盟(EU)與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兩個區域組織的夥伴關係始自1977年,有別於過去高峰會多是由組織代表出席,今年則是首度會員國總理、總統們大集合。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文萊達魯薩蘭國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左二)和他的兒子阿卜杜勒-馬特恩王子(右二)與歐洲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出席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時合影。( KENZO TRIBOUILLARD/AFP via Getty Images)
他們不遠千裡來布魯塞爾開半天會、留下大合照,一個重要的訊息是在告訴美國和中國:我們不想選邊站。
就職不滿半年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在高峰會後記者會上說得明白:「相信我,我們寧願不要在我們這部分的世界有(美中競爭)這種緊張狀況⋯⋯我們不想回到冷戰時期必須在兩邊選擇、看要跟哪個超級強權結盟。」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舉行的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期間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JOHN THYS/AFP via Getty Images)
歐盟和東協的最大貿易夥伴多年來都是中國,但中國以貿易壓迫政治的行為愈來愈凶狠,加上俄烏戰爭的啟發,兩邊也都想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又不願也難以採取像美國那樣決絕的方式。
同樣因俄烏戰爭和中國的脅迫性,歐盟和東協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也增加。所以當美中對立結構深化,這兩個區域就有點喘不過氣。
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國際研究中心榮譽資深研究員康侯(David Camroux)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在經濟關係上,歐盟想將自己在東南亞定位成『第3種可能』,告訴他們不必在美中之間選擇;對東協而言,也想要對中國少點依賴、離美中對立遠一點。這是他們的共同利益,這個背景也讓這場高峰會變得重要。」
不過,歐盟資源目前大部分被牽制在本土的援烏抗俄、能源危機上,而東協更是個資源和權力都更弱於歐盟的組織,區域關係的強化能帶來多少實質的影響?
康侯分析,在英國脫離歐盟後,歐盟對東南亞的經營變得較使不上力,直到2021年歐盟提出印太戰略,大幅採納德國2020年印太戰略的版本,把重點放在東南亞,雙邊關係才變得積極起來。
但與中國在海外投資砸錢的模式不同,歐盟將自己定位為注重規範的國際行為者,在投資、貿易關係中不忘強調民主、透明、環保等。例如歐盟在這次高峰會網路專頁就開宗明義要「展現雙方共同承諾遵守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康侯坦言,雖然歐盟總是難以確保對方遵守這些價值,但仍強調規範,也的確會讓雙邊關係進展較為謹慎,「事實上歐盟(在東南亞)比中國、美國進展慢,甚至不如韓國」。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舉行的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上,盧森堡首相澤維爾-貝特爾與塞浦路斯總統尼科斯-阿納斯塔西亞迪斯交談。(OLIVIER MATTHY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此外,東協比歐盟更加對中國小心翼翼,某種程度也會讓歐盟想在印太地區扮演「第3勢力」施展有限。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4日披露,在高峰會共同聲明的草擬階段,歐盟希望放進對台海局勢的關切,但東協堅持不放,只願把提及中國的內容限於與自身更直接相關的南海議題。
高峰會前媒體堵訪歐盟最高外交官波瑞爾(Josep Borrell),他間接證實此事。而最後出爐的聲明不但沒提台海,對南海情勢也只輕描淡寫呼籲和平穩定和自由航行權。
歐盟與東協「互相取暖」的結果,並無法撼動由美中關係主導的全球格局。
康侯說:「 我想這會讓美國注意到每件事都與中國敵對恐怕不合時宜,中國的(強勢)行為和某種程度美國的反制行為,在經濟上雖然讓部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大為受益,但在政治上則讓其他類型的夥伴關係更有吸引力。」
至於這場高峰會看在中國眼裡如何?雖然相較歐盟與東協在2020年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中國擁有更緊密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但正如歐盟官員在高峰會前對媒體簡報所說,「分散經濟關係和加強供應鏈韌性」是歐盟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不言自明的是,最需要被分散的對象就是中國。
所以中國看著歐盟東協大合照,雖遠不到芒刺在背的程度,但也絕非高枕無憂。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在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舉行的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上,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左)與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交談。(JOHN THYS/AFP via Getty Images)
31國領袖大集合 歐盟東協峰會互尋「第3選擇」
2022年12月14日,老撾(寮國)總理潘坎-維帕萬抵達布魯塞爾歐洲理事會總部,出席歐盟-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峰會。(KENZO TRIBOUILLARD/AFP via 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盧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