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機構改革方案 習近平想大舉調整金融系統高層

2023年03月09日時政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3月09日訊】日前,中共官方公布了機構改革方案,涉及科技、金融等領域,除了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還重組科學技術部,官方稱是應對「外部打壓」。據報,這是習近平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凸顯當局想補強其「科技短板」。同時,習準備大舉調整中國金融系統的領導層。
在3月7日的中共全國人大會議上,公布了機構改革方案。中共官方報導,重新組建科技部,是為應對「國際科技競爭和外部遏制打壓的嚴峻形勢」,「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組後,科技部仍作為國務院轄下部門。
科技部現有的多項管理職責和多個下屬機構,將被分別劃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衞健委等部門,國家外國專家局被劃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共國務院在解釋此方案時稱,這次機構改革,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後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
此外方案涉及金融體系調整比較大。「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不再保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方案提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強化資本市場監管職責,劃入發改委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
根據方案,統籌推進央行分支機構改革。撤銷央行大區分行、總行直屬營業管理部和省會城市中心支行,並恢復31個省級分行。不再保留央行縣(市)支行,相關職能上收至央行地(市)中心支行。
大陸財新網報導,在設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前,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採取「一行兩會」的架構,由央行負責貨幣政策與主要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責;具體到微觀層面,則由銀保監會和證監會採取以「誰發照、誰監管」為主要特點的監管模式。
此次改革也意味著,金融監管格局從「一行三會」,到「一行兩會」,再到未來的「一行一局一會」。
據《華爾街日報》3月8日報導,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改革計劃表明,儘管對其專橫獨斷做派的不滿暗潮湧動,但習近平仍然堅持其加強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核心理念。
《華日》此前報導,習近平準備大舉調整中國金融系統的領導層,將安排重要親信掌管央行,並重新恢復一個中共的機構部門,以加強對金融事務的政治控制。
據知情人士表示,中共還計劃恢復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這是一個曾在1998年至2003年間存在過的決策機構。他們說,中共中央總書記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之一丁薛祥和中共國新的二號人物李強是負責該委員會運作的可能人選。
美國之音3月9日報導,這一次機構改革方案的內容,相當程度地將政府的職能轉到了黨,以此來展現習近平藉由國務院來貫穿其個人意志的目的,將黨與政牢牢捆綁在一起。
報導指,台灣成功大學政治系系主任洪敬富表示,習近平除了透過國務院改組來執行其個人意志外,還必須審慎面對美中關係的新形勢,因為美中關係已經不只是一種外交辭令上的對抗,而是已經變成一種體系與結構的對抗,因此習近平必須調整國家機構組織來回應美中新形勢。
面對美國限制芯片對中國出口的舉措,中共兩會期間,3月6日,習近平罕見地點名批評美國,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升對美國之音表示,美中貿易戰之後,中國的高科技也被管制,因此中方希望透過這次國務院改組來強化科技領域的集中領導,補強其科技短板,不受西方限制。
中共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祕書長肖捷在中共全國人大會議上稱,在機構改革實施工作中,「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洪敬富表示,習近平現在面臨的更大、重要的課題是安全的課題,所以他一切要回到所謂的如何鞏固,包括個人以及黨的生存、國家的這種安全議題之上,此次機構改革成為他的一個所謂的、可以更好的去為政治當前形勢的需要而服務。
中共新一屆的領導層,幾乎由習近平的的親信組成。研究中國經濟轉軌的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許成鋼日前對美國之音說,「我從基本上懷疑他們有沒有能力做基本判斷」。
許成鋼說,「因為很多有能力的人已經下台了,他(習近平)最近大清洗,裡邊大量的人,尤其是金融界,他清洗金融界清洗得最厲害,······基本上把能幹的人都搞光了,然後其他還在的人,即便是有能力,還敢說話嗎?······」
《華日》報導說,隨著習近平對領導層進行改組,兼具政治地位和技術官僚技能並在全球市場上享有信譽的官員已基本從中共高層消失。這些官員包括習近平的經濟顧問、曾與特朗普政府談判達成貿易協議的劉鶴,資深銀行家和金融監管負責人郭樹清,以及現任央行行⻓易綱等。
(記者唐正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