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17日訊】中國經濟衰退,各地政府「罰款創收」蔚然成風。一位貨車司機兩年收到58張罰單,罰金高達27.5萬人民幣。河南官員在記者暗訪時直言,多罰是因爲財政緊張。
中共農業農村部旗下媒體日前報導,路過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的許多大貨車司機反映,自己頻繁接到罰款通知書。其中一輛車兩年收到58張罰單,罰金超過27.5萬,罰款的理由都是超限運輸。因為罰得太厲害,很多司機表示「真的沒法幹了」。
一名記者跟車采訪發現,一輛貨車明明裝貨時沒有超重,但是經過內黃縣一處超限檢測站時,卻顯示超重數噸。
這是一個無人檢測站,貨車通過時不需停車,只要駛過檢查站的地磅,即可繼續上路。測到貨車「超載」後,電子檢測系統當時不會給司機提示,但事後當地交通部門會根據紀錄郵寄給司機一張罰單。而且當地送違法告知書,也並非在法律規定的事發30日內送達,有些車主是幾個月後甚至超過一年後才接到,想申訴都已經過期了。
許多司機表示,大家都知道這個地磅「不准」,他們不認可稱重結果,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挨罰。
司機們反映,出發時不超重的貨車,到這裡就會「超重」,有時候回頭再稱,又「不超重」了。當地官方工作人員給出的解釋是「磅是有靈敏度的,都有誤差」,並稱地磅之所以測不准,司機沒按要求「勻速通過」也有責任。
在一段標記「非正常拍攝」的視頻中,內黃縣交通運輸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政策法規股股長張院平在回應記者的問題時聲稱:「經過三年疫情,現在財政都沒錢了,這叫執法到位,該罰的錢,必須得罰。」
隨後記者問他「有(罰款)任務嗎」,他回答說「那當然了」。
內黃縣這個「測不准」的地磅並非特例。近來網傳大量視頻顯示,多地交通部門都在想方設法,甚至不惜製造各種陷阱來「薅司機的羊毛」。各種罰款理由也千奇百怪。
(責任編輯:周歸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