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5月18日訊】近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赴雄安新區「考察」,並開座談會力促北京機構完成「疏解搬遷」工作。海外時事評論人士指出,習的講話無意中透露了一個現實,即北京的機構、學校正變著花樣軟性抵制遷往雄安新區。
習近平背書、官媒造勢意外「透底」
中共官媒近日扎推報導習近平5月10日赴雄安新區考察時發表的講話內容,為促使北京的相關機構及企事業單位遷移到雄安進行輿論宣導。據報導,習近平在雄安新區開座談會時首先強調,雄安新區「是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誕生的,不是為了簡單建一個新區、建一個新城,這個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接著就要求各級官員,接續謀劃啟動第二批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等的搬遷疏解工作,著手謀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疏解轉移」,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措施,「紮實推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項任務落實」,增強所謂「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內生動力」雲雲。
習還在講話中警告,「不能憑自身好惡,需要搬就得搬。不能搞『紙面疏解』『變相回流』,名義上疏解,結果回去了,更不能通過在京設立二級單位等方式邊疏解邊新增」 。
位於河北省的雄安新區是習近平上台以來主推的國家級重點建設項目,2017年4月1日正式設立,被官方定位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官媒將此建設項目宣傳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然而,這個項目啟動至今已6年多的時間,雖然已有大片地區建起了成規模的建築群,但是被安排遷入雄安新區的各個機關單位、企業、學校都遲遲不動,紛紛採取各種方式變相抵制遷移。
針對習近平的上述講話,時事評論員李林一5月1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分析指出:習在雄安新區的座談會上的講話,重點都是在催促啟動第二批奉命「疏解搬遷」的各企、事業單位儘快搬去雄安新區。這說明習對這件事情看得很重,但實際效果卻很差,北京的機構正在以各種方式抵制。
李林一表示,習要求被安排搬遷的單位不能搞「紙面疏解」「變相回流」,不能通過在京設立二級單位等方式邊疏解邊新增,恰恰說明了中共內部對於習近平設立雄安新區的所謂「千年大計」不但有抵制,而且「反彈力度還很大」,以至於迫使習到最後不得不公開以經濟利益來進行收買,說出「要確保疏解單位和人員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樣的話來。
李林一進一步表示,官媒的報導中有提到,被安排首從北京外遷的一些央企的總部地址都還在建造之中,顯示外界關於雄安新區建設工程爛尾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雄安新區恐將爛尾的說法不斷升溫,在此背景下習近平親赴雄安為搬遷工作打氣施壓。但是外界發現,5月12日習近平在石家莊主持召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雖有身為國務院總理的李強、河北書記倪岳峰、天津書記陳敏爾等官員與會為其站台助陣,而按理應該出席這個座談會的北京市領導層,卻似乎無人到場,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只提交了書面發言,北京市長殷勇也未見現身。
專家指雄安計劃違背市場規律
雄安新區設立已經超過6年了,在這幾年期間,雄安新區的建設時斷時續,已建成的建築群絕大多數都被空置,大街上空蕩蕩幾乎看不到行人,號稱亞洲最大的雄安高鐵火車站如今每天僅開一趟車,站外大片的開闊地更是雜草叢生。今年3月中曾傳出消息,指北京當局要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是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區的 「雙一流」高校,預計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並於當年秋季對外招生,到2035年完成全部搬遷任務。這個消息一度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熱點話題。
然而,4月2日,上述4所高校的前三所大學卻在同一天發布聲明稱,其校將實行「一校兩區,協同發展」的策略,既保留在北京的原校區,也在雄安建新校區。
為何北京的各企業、事業單位和學校都不願意搬遷到雄安去呢?有觀點認為,雄安新區的選址明顯違背市場規律。
例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陸大道就曾撰文指出,雄安新區的選址不符合中國經濟要素「自西向東」的宏觀流向,難以吸引有利於產業發展的要素集聚。而且河北省並不具備那種經濟實力很強的特大城市來引領全省經濟的發展,相比較而言,京津冀現有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亦莊開發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等發展條件明顯要更加優越。
對此,美國之音的特約評論員分析指出,在前述背景下,北京當局逆市場而動,僅憑強大的政府意志和行政能力來逼迫北京的各機構搬遷,勢必觸動許多人的核心利益。初期也許能取得一定進展,但時間一長,被壓抑的市場內在規律必然會起來「反抗」,到最後,雄安新區的工程就很可能虎頭蛇尾,成為爛尾工程。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