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6月30日訊】中共十幾年來儘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希望能夠取代美元,但收效不大。我們專訪了經濟時事評論員利世民,請他分析中共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後,主要銀行被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中共趁機大力推動俄羅斯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結算。但俄羅斯央行日前發表報告指出,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而且缺乏對沖工具,因此向人民幣結算過渡「存在風險」。
經濟時事評論員、前蘋果社群資訊網行政總裁利世民:「美元因為戰爭的問題反而就是有很大的需求。我們看到在過去的幾十年來,每一次有任何的危機發生的時候,大多數的市場的反應都是第一件事就是去搶美元,把美元買下來。」
這也顯示出,雖然中共竭盡全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但成效不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人民幣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的佔比從2016年的約1%,小幅上升到約2.7%。2022年由於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因素,這個數據持續下降,從第一季的2.88%跌到2.69%。
多年來,中共通過貿易互換、貿易清算等方式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人民銀行和4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目前其中11個到期未續約。此外還有多個國家和中共簽訂了「人民幣清算安排合作備忘錄」。
經濟時事評論員、前蘋果社群資訊網行政總裁利世民分析,中共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最終目的其實不是讓更多人使用人民幣。
利世民:「(中共)它最終的目的是什麼呢?它是希望在國際上可以發行以人民幣作為標準的債券,他們想賣債券出去,賣到全世界,好像美國那樣子。他們看到美國能夠把債券賣到全世界,全世界的銀行拿著美國的債券就是有最終的那個資產,那個銀行的資本基本上就是美國債券。」
為什麼中共希望在國際上發行債券?
利世民:「就因為其實你看現在的中國大陸,基本上如果單憑稅收基本上已經撐不下去。他們要撐下去能做的就一件事,就是真的可以大舉的發債。如果從執行的層面來看,他們要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這件事做快很多,他們要加快那個步伐。但是這個可不是你說要加快就加快,因為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中國的經濟是很差很差。」
中國經濟在清零結束後復甦乏力,今年以來多項數據都讓國際投資人失望。最近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也持續下跌,達到2022年11月中旬以來的新低。
利世民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貶值很難說誰是贏家。
利世民:「站在中國政府的立場來說,他們有這個需要。他們是不是贏了什麼我很難說。但是最初他們要其他國家,要求人家接受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人家把貨品賣給你了,把你的人民幣拿在手上。然後,這些人民幣沒有出路,我覺得他們是輸家。是不是真的有人贏了什麼也不一定的。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大家都是輸家來的,我覺得人民幣現在的狀況其實是無論在對中共或者是對中國大陸的民眾,或者是任何跟中共有經濟關係的人,其實都多了一重風險。」
除了俄羅斯央行指出向人民幣結算過渡「存在風險」,歐美國家也紛紛要和中國「去風險」。
利世民:「這個風險是實在的,這個也難怪的,歐美國家現在在談要從中國的風險中抽出來,就是去中國的風險化。因為你這個政策其實是有破壞價值的一個可能性,所以大家就覺得我們要把這個風險管理下來。最終可以是沒有人是贏家,但是一定有輸家,我看著中共現在的狀態就是它不希望自己輸家,哪怕自己最終也是輸家,人家要給它輸的更多,它才滿意。」
編輯/尚燕 採訪/常春 後製/陳建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