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下猛藥促消費 專家批不對症

2025年02月21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22日訊】為擴大內需,中共有關部門公布所謂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到2027年要明顯優化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品質。學者認為,中國經濟非常糟,執政當局急著找突破的方法和切入點。不過,消費市場緊縮與消費環境無關,主要是民眾沒有信心。
為了刺激消費,中共當局從去年4月12日公布「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企圖吸引民眾把汽車、家電汰舊換新,達到「促消費、拉投資」目的,效果明顯不足。現在又要繼續下猛藥,推出所謂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期待活絡消費市場。
2月19日,中共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等5個部門聯合發布《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年至2027年)》,要求各地到2027年要明顯優化消費環境,支持消費升級,加強品質、標準和品牌建設,提升「中國製造」整體形象。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中國的消費已經是一個買方市場,那麼這些年經濟不好,老百姓的收入下降,這樣使消費降級,消費萎縮。那麼去年按照中共官方的數據,它的GDP增長了5%,但是社會零售總額只增長了3%點幾,也就是說消費不足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這一點中共也一直意識到了,這幾年都在講要把經濟從投資驅動型轉向消費驅動型,但是喊了口號也出了政策也做了,但是就是沒有效果。」
方案還聲稱要加強和改進消費市場反壟斷執法。
台灣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這個時候它多個部門,包括國家市場監管局、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文旅部,看起來大陣仗地推出這個三年行動方案。你看它提出什麼到2027年的時候,消費供給的品質能夠提升,消費的次序能夠優化,消費的維權能夠啟效,消費的環境能夠控制,消費環境引領,這個根本就沒有對症下藥,表示其實大家共同來承擔責任,因為這個很快地就知道根本沒有用。」
台灣雲林科大財金系教授鄭政秉指出,中國經濟非常糟,執政當局急著找突破的方法和切入點。
鄭政秉:「不管是三架馬車或四架馬車,但是在所有進步國家裡面,消費佔的比重都非常高,都是60%、70%左右。但是以中國來說,它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大概還是徘徊在40%左右,所以基本上是相對上很落後的。在過去的一年,2024年,它的經濟增長的情況比它公佈的數字更糟,但是即使用它公佈的數字裡面,能夠看的就只有出口。現在川普的關稅又即將來臨,所以它現在相對上有5點多%的出口,預計在2025年之後也會有至少2、3個百分點的下降。所以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會出現大問題。」
學者認為,中國消費市場緊縮與消費環境無關,主要是經濟不好,民眾財富縮水,所得下降,對未來沒有信心,所以既使有存款也不敢消費。
鄭政秉:「它的問題絕對不是出在優化消費環境,所以它現在提出了這些完全跟問題不相符的政策,中間還夾帶一些很誇大的目標,比如說怎麼提升中國製造整體形象,這個根本就是走錯方向了,所以他們在做官式文章。這裡面核心的問題,就是怎麼樣讓老百姓找到工作,怎麼樣讓老百姓的薪水維持住一定的水準,怎麼樣讓財富不會繼續下跌,短暫可能會有一些看起來還不錯的宣傳效果,但很快就發覺整個經濟跟不上來,人們的消費跟不上來,人們的投資跟生產跟不上來,所以只有短期美化的效果。」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表示,消費萎縮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民眾沒錢消費,第二是民眾有錢也不願意消費。
王赫:「如果你沒錢消費的話,那個消費價廉物美,它還是能夠刺激一部分消費出來的,但問題是你怎麼能夠做到價廉物美,這是一個消費供給的問題。那麼第二個,就是中國那個消費市場環境,在很多方面是非常惡劣的,像中國出現了什麼食品安全了,一大堆的很多的問題,這些確確實實是影響消費的一個問題,但是這麼多年,這些問題早都暴露出來了,中共就一直不去解決。這本來是相關職能部門的日常工作職責,這次把它當成一個政治運動,來進行運動式的整治,所以讓人就覺得非常的可笑。」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持續低迷,民眾生活壓力加劇,不少人開始將「一夜致富」視為翻身的最後機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彩券銷售額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
編輯/黃億美 採訪/駱亞 後製/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