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7月07日訊】最近一篇講述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命運的調查報導引發關注,隨後遭到封殺。我們在採訪中也發現,第一代農民工為中國的城市發展獻出了自己的黃金歲月,但如今不僅沒有退休享福的條件,繼續找工作也非常困難。
湖北建築農民工柴先生最近告訴新唐人記者,他在疫情中失業,目前生活拮據。
柴先生:「失業一年半了。沒有收入來源了,特別可憐的幾個收入。我老婆一個月300多塊錢的養老金,她有60歲了;再加上田地租金的話,三年才1000多塊錢;還有國家的補貼大概一年有900多塊錢不到1000塊錢,兩個孩子。」
柴先生形容現在在啃老本,每月用1000元勉強支撐一家四口的生活,但要是想辦其它大事就不夠了。
柴先生:「我現在最大的壓力就是兩個孩子說媳婦的事兒。像我們這一代的話,最少你也得用30萬左右,那還是要有房的情況下。最好是有房有車的情況下,另外用30萬左右,沒房沒車那更沒希望。你在城裡沒有房子那沒辦法,你鄉下的房子不算房子。」
像柴先生這樣的農民工還有很多。由資深媒體人創辦的新媒體「正面連接」最近發出一篇《如此打工30年》的調查報導,講述中國第一代農民工命運。他們出生在1970年代之前,在八九十年代進城打工,規模約有8600萬人。第一代農民工在中國城市發展最快的30年進城打工,但他們能做的都是本地人不願幹的工作,兩成左右遭遇過欠薪等權益侵害,更談不上漲薪。
報導還引述安徽師範大學的副教授仇鳳仙做的一項研究。她發了2500份問卷,訪談了200位第一代農民工,結果發現:他們都打工超過15年,但到了晚年,一半以上的人存款還不到5萬元。城市老人有養老金保底,每月平均能領到3000元,但在第一代農民工群體裡,由於年輕時只能把工資用在當下,顧不上考慮晚年,還有部分人不理解養老金制度,沒有參保,因此60歲後能拿到的養老金只有一兩百元。他們並不具備退休享福的條件,超過六成的人要幹到幹不動為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公平的現象?旅美中國維權律師吳紹平表示,實際上中共對農村農民一直都是採取歧視性的政策。
吳紹平:「比如說早期工業產品跟農業產品的剪刀差問題,實際上就是壓榨農民的收入來貼補中共的整個工業體系,這是一個。第二個就是在改革開放之後,中共利用這些廉價的農民工把城市建設起來,但是他們獲得的勞動收入所得卻非常的低,還沒有給這些農民工相應的保障,沒有給他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因此是對農民工的第二道極度的壓榨。」
這篇報導遭到封殺,雖然網友不斷將它轉發到不同平台,但大部分都被下架。
吳紹平:「這篇文章在中共的媒體審查裡面,對中共而言是屬於一個負能量的東西,它不容許它被更廣泛地傳閱。當然大家都知道中國農民工的這種生活狀況和境遇是跟中共的體制密切相關,所以它不是去解決問題,相反它是去解決提出這些問題的人。」
柴先生也沒有打算退休,他還在找朋友幫忙介紹打工的地方。不過他感覺現在比疫情的時候更難。
柴先生:「疫情起來的時候還可以呢?就是那個寒風雖然來了,但是不是極致寒,現在就是極致寒了。去年和今年在市面上完全找不到工作了,各行各業都是這樣,不光是武漢,從廣東到上海到江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失業,現在是大面積失業。」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在城鎮青年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當局希望把失業人口分流到農村,開始推動上山下鄉2.0。但第一代農民工的孩子,也就是第一代留守兒童很多正在重複父輩的路,寄希望進城去找機遇。
編輯/尚燕 採訪/易如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