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對華去風險化 德國擬擴大外國投資審查

2023年08月21日中國禁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08月22日訊】繼美國限制個人或企業對中國投資後,最新消息傳出,德國也計劃通過立法擴大對外國投資的審查,進一步限制中共在德國的影響力。
8月20日,路透社引述一份德國政府文件顯示,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帶頭提出一項加強經濟安全的新法案,讓政府能夠進一步限制非歐盟投資人參與投資德國企業。
新的投資審查法案將會擴大在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網路安全和原材料等關鍵領域的投資限制。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這很明顯就是衝著中共國來的,就是直接禁止中國的對德投資。那麼未來中國的資本、中資的企業,它赴德國無論是直接的投資辦廠,還是通過兼併收購,甚至是大規模的購買股票,或者進行其它各種各樣的投資,都將面臨重大的困難。只要稍微敏感一點的行業的領域,中資企業、中國資本幾乎是很難進的。」
該文件明確指出,投資審查近年在涉及德國、歐洲和國際領域方面已變得「非常重要」。
此外,德國經濟部門還在考慮審查外國公司在德國建造新工廠的安全問題,也在考慮是否需要審查可能涉及安全的關鍵研究合作交易。
賴建平:「他表明這是德國對中國經濟政策的一個重大的調整,也是德國對華整體政策和戰略轉向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所以中德過去多年來,它這種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將會是一去不復返。整個中國和德國的關係,中國和整個歐洲的關係,中國和整個國際社會的關係都是如此。」
此前德國政府已經在敦促企業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德國政府7月份發布的首份對華國家戰略將中國定義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呼籲在維持經濟關係的同時,也要大幅減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德國的整個半導體的供應幾乎中斷,尤其是德國非常倚重的汽車業,還有一些高科技產業都因為缺少芯片而陷入衰退。所以才會讓德國政府驚覺到,過往太倚賴中國大陸的芯片,或是說經濟上太過於倚賴中國大陸市場這樣的狀況必須改變。」
報導稱,出於對中共在印太地區的持續擴張以及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以及中共越來越頻繁的經濟脅迫,此舉也凸顯出西方各國越來越意識到,對華「去風險化」的重要性。
李正修:「為什麼要去風險化?當然最主要就是不要讓中國大陸有能力去影響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以免波及各國的發展,甚至於自我防衛能力。」
此前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和個人投資中國的某些敏感技術,並要求在華經商的美國人向美國政府通報在相關領域的投資情況。
行政令主要涉及三大領域,包括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
賴建平:「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的問題,都知道了中國將會給國際社會、將會給本國帶來哪些方面的消極的、負面的威脅或者影響。另外一方面,他們之間也有某種形式的結盟和商量,所以整個國際社會,特別是文明國家,美國、歐洲,他們的整個對華的戰略政策是非常的雷同。」
白宮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三個領域,是為了防止美國的先進技術被中共用來發展軍事、情報能力,反過來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賴建平:「正如拜登總統所說的,中共國就是一個一顆定時炸彈,所以國際社會普遍的感受到了這種危險,所以它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方面表現出來的攻擊性、欺騙性、不穩定性以及不可預測性。整個這些特性對國際政治和經濟秩序,對文明國家的國家安全都構成嚴重的威脅,所以整個國際社會對華的綏靖政策已經走到了終點。」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碩士賴建平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形成一個圍堵中共的戰略同盟。
編輯/孟心琪 採訪/駱亞/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