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真相】他們悲壯抗爭 終結「上山下鄉」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04日訊】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年真相》。
1978年,在中國西南邊陲,雲南西雙版納的一群年輕人經過不斷抗爭,終結了持續20多年、涉及千百萬家庭、影響一代人命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這群年輕人都做了哪些事呢?今天,我們根據丁惠民的文章《在激流與漩渦的中心》等資料,跟大家說說這群「上山下鄉運動」的終結者。
「上山下鄉運動」始於1955年。文革爆發後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後,中共再次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大規模知青上山下鄉運動。
從1968年起,全國大約有1700萬初中生、高中生被下放到農村、邊疆當農民,遭了很多罪,實際上是被變相勞改。
到1978年,在雲南西雙版納的一群知青對他們的處境實在忍無可忍,於是開始接力抗爭。來自上海的知青丁惠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次上書

1978年10月16日,丁惠民寫了第一封「給鄧小平副總理的公開聯名信」,表達了想返城回家的願望。三百多個知青在信上按了手印。
信被寄往國務院後,國務院批轉雲南省處理,之後便沒有下文了。
時隔一個月,11月16日,丁惠民寫了第二封致鄧小平的公開聯名信,簽名者超過萬人。不過,信寄出後照樣沒回音。
又過了一個月,12月17日,丁惠民寫了致鄧小平的第三封聯名請願信。信中說:
「同樣是知識青年,為什麼命運如此不同?有權人家的子女早已遠走高飛,得意洋洋;有門路的悄悄溜走,不聲不響;有錢的買通路子,不翼而飛;剩下的只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家的子女,像一堆被遺棄的垃圾丟在這裡!」
「八年了,父母的淚快要流盡了,我們肉體的青春即將衰老,再這樣下去,我們實在受不了。我們請求,不求金,不求銀,只求讓我們回到父母的身邊吧!」
當時西雙版納八個農場,除橄欖壩農場的知青沒有簽名外,其它農場的知青都在請願信上簽了名。其中第四分場的簽名,是劃破手指,用血書寫的。
這第三封信,最終送到了鄧小平手上。

抬屍遊行

在第一封信發出後,當地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1978年11月12日凌晨,橄欖壩農場的上海知青瞿林仙臨產,她的丈夫翁仕賢趕緊跑到分場,請醫生到家裡接生。
結果,分場衛生所的所長陳醫生卻忙於參加酒宴,沒有及時趕來。當天下午3點多,瞿林仙終於生出兒子,但胎盤滯留在她體內,遲遲沒有脫落。瞿林仙劇痛難忍,出血不止。
之後的幾個小時裡,瞿林仙先被緊急送到分場衛生所,又被送到總場醫院。但最終因救治不及時,大出血而死,年僅24歲。
瞿林仙的死,引發知青強烈不滿。他們抬著瞿林仙的屍體,一路遊行到橄欖壩農場場部,沿途很多知青加入。他們向場部領導提出改善知青待遇,放行病退、商調回城等要求,場部領導不答應,他們又醞釀把瞿林仙的屍體抬到西雙版納州首府景洪去。
消息傳到昆明,雲南省委第一書記安平生擔心出大事,責成省委常委、省農林辦主任黨向民立即趕到橄欖壩,妥善處理此事。
黨向民抵達橄欖壩農場當天,先採取三項措施穩住知青情緒:(1)嚴厲批評農場領導,責成他們向知青檢討、道歉;(2)答應知青的合理要求,為死者舉行追悼會;(3)請州委及農場通知死者家長及上海市知青辦,來此共同料理後事。
黨向民還找不少知青徹夜長談,終於勸阻他們不再抬屍去景洪。
這起突發事件,給雲南知青的抗爭添了一把火。

集體罷工

再說丁惠民給鄧小平的信發出後,沒有回音;知青們想上北京請願,領導又不同意。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終於,一場大罷工開始了。
1978年12月8日,西雙版納地區農場知青代表開會,選舉產生赴北京請願籌備總組,丁惠民任總指揮,並宣布從12月9日起,舉行無限期罷工。
12月10日,中共全國知青上山下鄉工作會議結束,不僅聲稱「文革」以來上山下鄉工作取得「偉大成就」,還強調今後要繼續搞上山下鄉。
會議通過的文件還規定,今後農場(兵團)知青一律按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也就是說,農墾知青返城的路被堵死了。
這個消息猶如火上澆油。西雙版納農墾分局的八個農場中,七個農場的知青參加罷工,人數多達三萬,農場工作全部癱瘓。

臥軌抗議

12月16日,西雙版納農場第一批40人赴京上訪代表團步行出發了。
雲南省委緊急指示省農委、知青辦、農墾總局、公安廳等組成聯合工作組,勸阻上訪代表。
12月24日晚,上訪代表在昆明火車站登車,不久被趕下來。隨後,無論他們到哪裡都不許進站。於是,他們步行到一個叫羊方凹的地方,集體臥軌抗議,致使當天昆明連接京滬、京廣、隴海幹線的鐵路大動脈中斷,就連祕密開往中越邊境的軍用列車也不得不停在那兒。
12月25日,中共中央給雲南省委發了三條指示:一,堅持全國知青工作會議形成的文件;二,派出調查組前往雲南,就地聽取國營農場青年職工的意見;三,知青必須停止阻攔火車、妨礙鐵路運輸的行為。
同時,中央派專員飛到昆明,處理這一事件。

北京請願

在第一批上訪代表行動的同時,12月18日,丁惠民帶領第二批赴京上訪代表團徒步北上。
12月27日,26名代表終於到達北京。他們來到天安門廣場,在金水橋畔打開兩個橫幅,一條寫道:「我們要見華主席,我們要見鄧副主席」;另一條寫道:「我們要控訴,我們要告狀」。
他們的舉動引起在場外國記者的注意。當晚,一家外國電台發出頭條新聞:中國雲南的知青請願團到達北京。
事件很快驚動中央。傍晚時分,代表們被接到農林部招待所。接下來的幾天,國務院知青辦、團中央、全國婦聯、勞動部、民政部等派人與上訪代表座談。
1979年1月4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王震接見了代表。
據丁惠民回憶,大家鼓掌後,本以為能聽到王震幾句親切的問候,沒想他表情嚴峻,突然將拐杖往上一揚,又咚咚地在地上狠狠杵,接著就是排炮般的嚴厲訓斥。代表們全懵了,沒人敢提返城的事。
王震意識到知青的不痛快,當晚邀請全體代表看電影《巴頓將軍》。看完電影,王震說,西雙版納是個好地方嘛,要熱愛它;中央並沒忘記那裡,恰恰相反,要建設好那裡;鄧副主席說了,不久要大規模投入資金,資金不夠,外匯也可以動用嘛!
王震說:「你們的信我已經轉達給了華主席、鄧副主席和葉帥了。」說完,轉身要走。
這時,知青代表劉庭明忽然從後排站起身,大聲吼道:「王震,你不准走!你還沒回答我們的實際問題!」說罷就往前排衝,當即被警衛反扭住雙手。王震愣住了,等他回過神來,對劉庭明一通罵。

絕食 割腕 痛哭

另一邊,1978年12月25日,農墾總局局長、國務院知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趙凡帶領的調查組到達昆明。
1月8日,調查組得知孟崗農場知青開始絕食了,於是跑了一夜一天趕往農場。
1月10日下午,趙凡與知青的見面會上,一個叫吳向東的北京知青講述了自己遭遇的種種不幸。他說:「為了捍衛一個真正的知識青年、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尊嚴,也為了拒絕剛才(領導)強加給我的『農場青年職工』的不真實身分,我決定以最後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抗議!」說完,他轉過身,從褲袋裡掏出一把匕首切腕自殺。
一個患嚴重心臟病的四川女知青,慢慢走上台,突然撲通一聲跪倒在趙凡面前,大哭著說:「伯伯,救救我們吧……」台下幾百名知青全都跪下了,放聲大哭,高喊:「我們要回家!」
趙凡也哭了。他說:我也有孩子插隊,我也是知青家長,我一定向中央反映你們的情況。
1979年1月25日,趙凡向國務院報送「同意知青返城回家的請示報告」,並提了六條解決問題的辦法。2月6日,國務院批准了請示報告。不到3個月,雲南農場90%以上知青返回到原來的城市。
1980年,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從這一年暑假起,應屆畢業生不再「上山下鄉」。
「上山下鄉運動」之所以能終結,雲南知青的奮起抗爭,不得不說起到了將各種力量激發出來的先導作用。
當然,還有三個大的背景因素:
第一,天時。毛澤東發動的歷次政治運動,特別是十年「文革」,當時已經走到盡頭。
第二,地利。鄧小平那時正準備發動對越戰爭。雲南處於戰爭前線,在這個關鍵時刻不能出亂子。
第三,人和。1978年12月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提出所謂「改革開放」,爭取各階層的支持。正趕上全國上下都對「上山下鄉」不滿,有終結該運動的意願,中央也就不好繼續強為了。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了,謝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百年真相》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