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訊】曾經被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正變得越來越難以與中國其它城市區分開來,這個「特區」與中國大陸日益緊密的聯繫讓許多跨國公司深感不安。一場涉及銀行、投資公司和科技企業的大撤退,正在進行中。
《華爾街日報》10月25日報導,在香港主權被移交給中共政權後的最初數年裡,香港擁有獨立的法律體系和司法以及致力於實現西式自由的香港,因其地理位置上靠近中國帶來的便利,曾經吸引了大批外國公司到來投資。但隨著香港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跨國公司的考量也不斷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從香港撤。這種情況在最近幾年尤其突出。
科技企業投資公司Serendipity Capital的創始人Rob Jesudason,在談到自己離開香港的理由時,一語道破了眾多跨國公司老總們的擔憂。他說:「香港現在已被視為中國(大陸)的延伸。」2019年,Jesudason從香港移居新加坡,並在那裡創辦了公司。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簡要列舉了一系列跨國公司撤離香港的情況:
澳大利亞的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已經關閉香港業務,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也打算如此;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印刷電路板製造商TTM Technologies已撤離香港;航運巨頭聯邦快遞集團(FedEx)計劃把部分地區職位從香港遷往新加坡;美國辦公家具製造商Steelcase已將地區高管調到了新加坡。
在西方許多國家以及日本、台灣都有業務往來的廣播技術公司科騰科技(Caton Technology),在去年將總部從香港遷往了新加坡;美國電路板製造商TTM Technologies則是在今年撤離了香港,目前正在馬來西亞開辦工廠。
加拿大退休基金管理公司Alberta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rp與美國科技公司Vantage Data Centres,都曾經計劃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但這兩家公司最終都選擇了新加坡。
全球知名超大規模企業、雲端供應商Vantage Data Centers也曾考慮將香港作為地區基地,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新加坡。該公司北美和亞太地區執行副總裁Jeff Tench披露,包括大型雲服務提供商在內的許多客戶也在新加坡設立了地區中心。
甚至一些原來喜歡迎合中國客戶需求的公司,現在也開始重新考慮香港的地位。例如:西太平洋銀行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都已經離開香港,儘管兩家銀行在中國大陸仍保留了部分員工。
《華日》的報導指出,香港的低稅率、發達的金融市場、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以及逼中國大陸更自由的信息流動等,雖然對許多西方公司仍有吸引力,但中共當局近年來的一系列操作引起西方公司的擔憂。例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嚴厲封控,以《國安法》為藉口對外資盡職調查公司的調查與處罰,以及其針對一些外資銀行家和企業高管的出境禁令等。
因為難以把握哪類商業盡職調查在中國會被視為敏感的、非法的或等同於間諜活動,跨國企業的高層對此深感不安。而香港政府越來越效仿中國大陸的傾向,也令跨國企業的高層對香港的擔憂加劇。
據報導,澳大利亞網絡安全公司CyberCX的網絡情報執行董事Katherine Mansted透露,現在一些前往香港的商務旅客,都會攜帶「一次性」設備、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而且這些設備上的數據或應用程序已被清除。
高管獵頭公司史賓沙(Spencer Stuart)亞洲區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業務聯席主管區妙馨(Alice Au)則表示,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也使得許多總部在美國的跨國公司難說服有價值的員工到香港去工作。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的代表在今年7月向美國政府官員提交的一份報告中坦言:「我們發現,往好了說,(美國)政界人士對香港及其與中國內地的微妙關係認識不足,往壞了說,他們普遍認為香港與中國大陸沒有什麼區別。」
此外,國際金融市場平台Dealogic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香港進行的IPO融資規模已降至134億美元,這一數據比2021年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二;而今年迄今為止的新股發行融資規模,截至10月18日僅為35億美元。
私人財富管理公會(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 Association)和畢馬威中國(KPMG China)本月發布調查數據則顯示:2022年香港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同比下降了15%,同期的資金淨流入量減少了約80%。而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內的多家跨國銀行,都已在香港裁員。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