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1月25日訊】《梁祝》是由中國作曲家何占豪和陳鋼(在學生時代)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中國最著名的,在音樂會中經常演奏的經典名曲之一。
在20世紀,西方的古典音樂作品和歌劇傳播到了東方。很快,以西方管弦樂隊編制創作中國特色的樂曲在中國成為潮流,而《梁祝》是在那段時間裡出現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以奏鳴曲式結構譜寫的《梁祝》分為三個部分,描繪了東晉時期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傳奇故事——從鳥語花香的青春韶華,到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別,再到英台抗婚、靈前哭訴、墳前化蝶,緣分和命運始終貫穿著梁祝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第一部分,輕柔的旋律,如歌般的慢板,主題取材於民間戲曲(越劇)的音樂元素。
民樂和戲曲(越劇)是兩種在中國流傳廣泛的音樂形式。陳和何知道這一點,並適當地將其元素、形式納入《梁祝》的編排創作中。小提琴的配器也是圍繞著三種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樂器:二胡、琵琶和古箏來進行的。在這一樂章中,小提琴表現的是英台的心聲,描繪了她純真快樂的青春韶華。
在東晉時期,女孩不能上學堂讀書,所以英台喬裝成一個男孩去書院求學從而遇見了山伯。在這裡,大提琴用來表現梁山伯出現在音樂中,和小提琴一唱一和交織在一起,如歌如述般的二重奏,彷彿述說著他們純潔的友誼和相互的欣賞。
就像在故事中一樣,充滿活力的音樂持續推進,展現了山伯與英台三年多同窗求學的快樂經歷;而他們的友誼也愈發深厚——但或許他們沒有意識到等待他們的命運比他們以為的更加坎坷。當他們的學業結束,不得不分開時,他們承諾彼此,他們將再次相見。
第二部分,節奏從慢板到更快到強烈、激昂,標誌著悲劇時刻的到來——當英台回家發現她父親已經給她安排了婚姻,要嫁給一個富家子。小提琴獨奏逐轉變為催人淚下的和弦,和樂隊的演奏抗衡著,仿佛描繪著英台一次次與父親爭辯抗婚的情景。這時,山伯來看望英台,赫然發現英台是女郎,驚喜瞬間被英台訂婚的消息掃蕩殆盡。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再次出現,傾述著山伯和英台互相的仰慕和心願難圓的悲傷,然後迅速螺旋式進入一個急板樂章。鼓板一種在越劇中經常使用的打擊樂器,將樂團帶入一系列快速運行的音符中,表現了山伯的痛苦與折磨。在巨大的悲傷之下,山伯罹病去世了。小提琴的高亢的聲音仿佛描述著英台跪在山伯墳前哭泣的悲愴。而小提琴的滑音使用模仿了中國戲曲和二胡中經常使用的技巧;具有戲劇性的銅鈸的漸強,接著是響亮的鑼聲——英台被墳墓吞沒了……
最後一部分,奏鳴曲的再現部,音樂回到如歌般的慢板,旋律回到第一樂章的初始主旋律。在這裡,整個小提琴部分在使用弱音器的弦上演奏旋律,描繪了梁祝化蝶的淒美結局。
歡迎了解更多:
推特:https://twitter.com/sycreations_ch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enYunZuoPi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henyunworks/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