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欣視角】砸鍋賣鐵!中共窮慘了?

2024年08月30日新聞欣視角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8月30日訊】大家好,歡迎來到《新聞欣視角》,我是李欣。
今日焦點:多少孩子因抖音喪命!美國法院裁定:抖音須應訴;大陸多地政府推出「砸鍋賣鐵」專班 輿論譁然:砸誰的鍋?賣誰的鐵?真叫人害怕!民間經濟指標:暑期票房腰斬!

多地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

中國房地產巿場一蹶不振,地方財源日漸枯竭,卻又要面對巨額債務,迫使地方政府急著出清資產變現還債。廣西、重慶、貴州、雲南、青海等12個省份都被劃入債務高風險行列,北京當局喊話要「砸鍋賣鐵」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近日重慶市璧山區就成立了工作專班,統籌全區「砸鍋賣鐵」工作。
《湖南日報》報導,一張通知文件截圖在微博等社群廣為流傳,顯示重慶市璧山區政府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其實早在今年1月,中國國務院就發布《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簡稱47號文),點名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重慶、貴州、雲南、甘肅、青海及寧夏12個「化債大省」,要「砸鍋賣鐵」全力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在地方債務風險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嚴控新建政府投資項目,嚴格清理規範在建政府投資項目,除基本民生工程外, 2024年不得出現政府投資新開工項目。
重慶市沙坪壩區今年預算報告指出,2023年當地深入展開「砸鍋賣鐵」、「壯士斷腕」資產處置專案行動,深挖現有資產資源,有效盤活國有房屋資產、股權債權、土地資源等。其中,落實資產處置102宗,變現人民幣9.4億元;完成股權轉讓及質押6個,金額7.9億元;實現土地出讓收入10.1億元。
2023年8月1日,青海省德令哈市政府網站發布「嚴格落實『砸鍋賣鐵』要求的方案」,提出「砸鍋賣鐵,挺過難關」。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政府網站2月刊登的2024年工作報告也說,2023年,卓資縣「砸鍋賣鐵」化解債務13.37億元;另一地烏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砸鍋賣鐵」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政府5月發布,區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提出,研究泉港區「砸鍋賣鐵」處置資產化解債務風險方案、強化預算管理堅持過緊日子。
大陸網友熱議,「鍋賣不掉,只能砸了,當成鐵賤賣。」「砸誰的鍋?賣誰的鐵?」「國家都需要 『 砸鍋賣鐵』了嗎?」「又是這種運動式口號,真叫人害怕。」也有網民認為「砸鍋賣鐵」工作專班這個名稱「也太直白了點」、「嘩眾取寵,形式主義到家了」
同時人們還擔心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以及影響到中小企,「砸自己的鍋就行,千萬別砸中小企業的鍋」;另有留言批評,「現在的政府部門光打雷不做事,按職能履職本是法律規定,非要唬人,叫什麼XX專班、XX聯合八點指揮中心」,使人摸不著頭腦。
《華爾街日報》上月報導,中國許多城市多年來為了經濟發展,以不透明的融資方式共背負了7兆至11兆美元的隱性債務,如今許多荒涼閒置的公共設施,都象徵著由債務帶動的經濟成長如海市蜃樓,中國的未來遠遠沒有保障。
中國表面看似光鮮的經濟高速發展了多年,驀然回首卻震驚的發現已經把子孫後代的錢提前花了,這種毒性的經濟發展帶來債台高築的惡果。當年希臘爆發債務危機,從上到下撙節—節衣縮食多年才走上正軌,而中國的還債之路何時是盡頭呢?

暑期檔票房大跳水 經濟下行衝擊荷包

據影院票房平檯燈塔專業版發布的數據,中國6~8月的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10億人民幣,但同比去年暑期檔創新高記錄的206.19億人民幣票房,幾近對半砍。
電影博主「漫影坑」吐槽,「100億(人民幣)不算喜報,不看疫情三年,今年倒退回十年前水平」。
人在深圳的張姓電影導演認為,經濟下行衝擊年輕觀眾的荷包恐才是今夏票房大跳水的主因。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李政亮也說,中國電影消費多靠年輕人在撐,因此暑期電影票房是很重要產業觀察指標。往年,暑期檔約占中國全年總票房三成,去年占比更高達37%,而今夏票房快速腰斬,跟經濟走緩衝擊到非民生必需的娛樂產業有關。

悲劇電影被批評 喜劇霸榜

哪些電影受歡迎?據貓眼數據顯示,喜劇《抓娃娃》奪下榜首,總票房截至8月23日破31億元人民幣,觀影人次逾7,300萬,也創今年新高,但卻和徐崢自導自演的《逆行人生》一樣,飽受批評為「富人演給窮人看的電影」。
張導演說,中國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未做到「與普羅大眾共情」,尤其商業電影常居高臨下,虛偽地捏造情節,濫情展現底層苦難,「實際上是很畸形的路線」。
生活在北京的電影愛好者余小姐告訴美國之音,今年電影市場萎靡、題材也普通,且有串流媒體,方便讓大家在家不花錢看電影。「大家生活已經挺慘了,不想去看慘的電影。」
今夏的喜劇片總票房表現最佳,近50億人民幣。對此,中國導演陸川感嘆:「搞笑片雄霸中國電影市場是文化的悲哀」。深圳張導演也直言,越是蕭條的社會和歷史時期,喜劇越盛行,因為觀眾要看喜劇來忘卻痛苦。但是他說,中國出現太多廉價喜劇,創作內容缺乏人文關懷、良知、邏輯和審美,電影創作者拿人間慘劇或家庭悲情當做恥笑素材是「惡劣無恥」。這種「反智的、醜態百出的喜劇盛行是民族思想墮落和文化價值觀的悲哀。」
當然以上是張導演的個人評論,說的可能是中國社會的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吧,應該不是在批判某個特定的影片。我很少看大陸的電影,無法做評論。

10歲女孩喪命 美國法院:TikTok須應訴

大陸社交平台「抖音」(TikTok) 自上市以來,就在世界多國傳出許多青少年,為追求流量引人關注,跟風的拍攝各種危險的「挑戰」活動,導致死傷事故頻傳。
美國一名女童尼拉‧安德森(Nylah Anderson)參加了TikTok上瘋傳的「昏迷挑戰」(Blackout Challenge)後身亡。她的母親怒告TikTok索賠。
尼拉於2021年嘗試使用掛在母親衣櫃裡的皮包繩進行「昏迷挑戰」時不幸身亡。這位母親的律師表示:「大科技公司剛失去了『免入獄卡』。」他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科技公司的『免入獄卡』?
原來美國聯邦法律通常會保護網絡公司,網絡平台免於因使用者張貼的內容而遭到訴訟,但美國費城第三巡迴上訴法院週二(8月27日)裁定,這項法律並不妨礙尼拉‧安德森的母親就TikTok演算法向她女兒推薦「昏迷挑戰」一事,提出訴訟。
美國巡迴法官保羅‧馬蒂(Paul Matey)在部分同意週二裁決的意見書中表示,TikTok在「追求利潤凌駕於所有其它價值」的情況下,可能會選擇為兒童提供強調「最低劣品味」和「道德低下」的內容。「但它不能要求國會不予提供的豁免權。」
這不是TikTok推薦遊戲的死亡第一例。去年1月,阿根廷發生一起死亡悲劇。《Daily Mail》報導,12歲女童米拉格(Milagros Soto)獨自在自家房間內,直播進行TikTok上最新風靡的「昏迷挑戰」(Blackout Challenge),結果她在拍攝過程中,因無法解開脖子上纏著的繩子導致挑戰失敗,更因長時間維持窒息的狀態,最終導致她當場死亡。米拉格先前曾進行過2次昏迷挑戰,而這是她的第3次挑戰,結果就在所有觀看直播的網友的注視下窒息慘死。
「昏迷挑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 年,直到2021年突然在TikTok上大肆流傳,參加昏迷挑戰的方法就是讓拍攝者用繩子套住脖子挑戰憋氣,看到昏迷前能夠堅持多久。
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統計,至少有80人因進行這項致命挑戰而不幸身亡;《彭博商業週刊》在2020年11月發現,在過去 18 個月中,至少有15名12歲以下的兒童、 5名13至14歲兒童死於這項挑戰。
《The Verge》指出,各類挑戰一直是TikTok體驗的核心部分,然而有些挑戰內容已不再是簡單的舞蹈動作,而是變質為其他有害內容。就2021年,Verge列出了7名死亡兒童名單。這只是2021年一年被媒體公布出來的死亡數字,可能還只是冰山一角。對此,TikTok公司僅表示他們鼓勵用戶「檢舉」不良行為的影片,並未有其他改善措施。

TikTok被控企業文化有毒

此外,彭博社週三(8月28日)報導,中國公司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在英國遭到一名內容審核員起訴。該員工指控TikTok有殘障歧視,其有毒的工作環境導致她壓力過大而出現併發症。她在法庭文件中指控,TikTok要求她完成「不可能達到」的工作目標,而且她因患有多發性硬化症而受到歧視。
這已不是第一次TikTok倫敦員工指責其企業文化有毒。據《金融時報》2022年6月報導,TikTok中國管理團隊和倫敦員工之間的文化衝突,引發了員工離職潮。
這些員工指責TikTok有毒的工作環境與英國的工作方式背道而馳。他們表示,為了參加線上的北京會議,常常不得不在週日下午開始一週的工作,而且每天要很早參加中國的電話會議,很晚才能結束工作,每天的工作時間經常超過12個小時。
一位前倫敦團隊負責人說:「這種文化真的有毒。那裡的關係是建立在恐懼而非合作的基礎上。他們不關心職業倦怠,因為這是一家大公司,他們可以直接把你替換掉。」
一位員工表示,那些未能完成工作目標或在非工作時間未能及時回覆的員工,會被內部通報批評,狼性企業文化令其崩潰。
被指控「有毒的工作環境」的網絡公司大肆在全世界傳播有毒的文化戕害青少年。死亡名單就有一長串了,而難以言表的對孩子身心的毒害恐怕會伴隨人一輩子,這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建議大家去一個新的網絡平台「乾淨世界」看一看,那裡對孩子們來說是安全清新的網絡環境。
感謝您收看《新聞欣視角》。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bit.ly/3IxaN09
《新聞欣視角》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