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10日訊】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中國11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繼續下滑,製造業通縮持續存在,表明中共當局近期出台的刺激性措施收效甚微,尚不足以扭轉中國國內需求持續疲軟的局面。
本週一(12月9日),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0.2%,比10月份0.3%的增幅進一步下滑。這是CPI指數連續第3個月衰退,並創下了近5個月以來的新低。
與此同時,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5%,與10月份2.9%的降幅相比有所收窄,但這一數據已持續衰退了26個月。
在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價格領跌,降幅達7.1%,燃料和動力價格下降6.5%,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5.0%,農副產品類價格下降3.8%,建築材料及非金屬類價格下降2.7%,紡織原料類價格下降1.7%。
近兩年,中國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與此同時通縮壓力不斷上升。儘管北京當局和央行從9月底開始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降息、支持股市和樓市、刺激銀行貸款等,竭力要擺脫通縮,但至今中國的消費增長依然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這表明,那些經濟刺激措施的實際效果十分有限,並不足以改變內需疲軟的現狀。中國的價格持續下跌仍在侵蝕企業盈利,家庭消費意願依然低迷。
馬來亞銀行(Maybank)經濟學家艾麗卡‧鄭(Erica Tay)在一份電郵中告訴CNBC,雖然中國的PPI通縮略為收窄,但似乎仍很頑固,而且製造業投入品和產成品的累積庫存規模龐大,而且逐月增長。她說:「這表明,中國仍在努力應對國內需求疲軟,而批發價格仍處於通貨緊縮狀態」。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中國宏觀戰略負責人劉潔(Becky Liu)則對CNBC直言:「我們認為中國通貨緊縮將持續下去,特別是根據以往貿易戰期間的經驗。」
劉潔認為,中國的PPI通脹率在整個2025年都可能保持負值。她說:「通脹,尤其是PPI通脹,通常會在這種時期降至負值,我們認為這次也不例外。」
鑒於2025年川普上任以後,中國將面臨新的貿易關稅,再加上中國的房地產危機難以在短期內找到解救的方案,經濟學家們普遍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感到悲觀。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在12月6日的一份報告中預測,中國2025年的CPI數據將繼續趨近於零。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