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1月17日訊】中共當局第十批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結果近期正式公布,有評論表示,進口藥退出中國公立醫院已成定局,這一結果也引發了民眾對中國產藥品藥效的擔憂。
第十批中國當局藥品集中採購結果在去年12月30日正式公布。這場集采被業內稱為「歷史之最」:是歷次首年約定採購額規模最小的一次,僅85.13億元(人民幣,下同),最高一次(第五批)達550億元。產品數量歷史最多,共493家企業的778個產品參與投標。有393個產品遺憾流標,流標率超50%,是流標率最高的一次。降價幅度歷史最大,藥品價格歷史最低,平均降幅超70%,多個產品降幅90%以上。阿司匹林腸溶片,中標單價降至三分錢一片;四長製藥本次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報價0.89元/支,而集采前在地方的掛網價為165元/支,降幅超過了96%。
最令人意外的是,原研藥在本輪集采中無一中選。
在中國,進口藥是國外專利藥、原研藥的通俗說法。原研藥由最初研發的生產商製造。大眾對原研藥的認知度較高,信任度也相對較強。原研藥相對價格較高。與原研藥相對應的則是其它國家的製藥企業生產的仿製藥。仿製藥勝在價格相對便宜。
《經濟觀察報》微博1月14日表示,此次採集顯示原研藥逐漸退出中國公立醫院已成定局。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南風窗1月14日也表示,政府通過集采促使大量仿製藥湧入醫院藥房;另一方面,諸多原研藥因高價難以參與市場競爭,不得不陸續從醫院藥房撤櫃,外國藥企呈現出大規模撤離中國公立醫院市場的態勢。
除了市場因素之外,中共當局還對進口藥設立了價格紅線。即如果進口藥的價格超過了政策允許範圍,就會被強制「踢出局」。
今年1月初,有家長發文稱,其孩子接種完第一針默沙東甲型肝炎滅活疫苗維康特後,再接種第二針時,被告知已斷貨。多地家長同樣面臨這種無同種疫苗可打的困境。
中國大微、「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大飛理財」也透露,那些曾經讓人覺得高效又可靠的進口藥,正以一種「消失魔術」的方式從市場上逐漸退場。比如輝瑞的阿奇黴素,曾經是支原體肺炎的「神藥」,如今卻在各大醫院的藥房櫃檯上難覓蹤影。而像韋瑞德、瑞寧得、拜唐苹這些老牌進口藥也紛紛退出了中國市場。
相關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網民紛紛質疑,「進口藥都去哪兒了?」「國產藥真的能頂得上原研藥的效果嗎?」
據中國藥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49%的受訪者認為原研藥效果更好,47%認為仿製藥和原研藥差不多,只有4%覺得仿製藥更好。
一位廣州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鹽財經,眾多仿製藥在療效上雖有一定相似性,但要做到與原研藥毫無二致,絕非易事。比如,輔料選擇這塊也有差別,藥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也可能不一樣。他說:「建議密切監測自己的指標,要是仿製藥能把你的指標控制好,那完全可以用,畢竟價格更便宜。但要是吃了仿製藥後,感覺效果不好,或者出現了一些併發症,那就得趕緊換藥,換成原研藥或者其它合適的藥,可以在院外購買。」
南風窗透露,一位家長的孩子患支原體肺炎,此前醫院開出的進口阿奇黴素注射液已經買不到了,只有國產的阿奇黴素能夠使用;無奈使用國產阿奇兩天後,孩子仍高燒不退,最後還是換回了原研藥。
有網民在網上表示,同樣吃降壓藥,國產的根本沒有療效。
網民「開心的小書店」表示:「國產仿製藥不偷工減料也行啊,進口藥一片藥效果10,國產仿藥也能做到效果10,但是他不做,就給你做到2或3,讓你吃一片藥產生的作用變成吃3片5片才能達標,所以有時候寧可買進口藥。」
「貓不理布丁」說:「新華醫院老醫生讓我去買進口的藥。」
網民「愛玩的秋秋」說:「希望給老百姓選擇權,進囗藥自付比例可以高一點。」
「大飛理財」認為,要想真正贏得患者的信任,國產藥企還需要在創新研發上投入更多,逐步縮小與外資藥企的差距。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