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情報局】真要打台灣?中共登陸駁船詳解

2025年01月17日軍事情報局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1月17日訊】近日衛星圖顯示,北京正在建造特種駁船,長度連接起來,可以長達數公裡,和滾裝船相連,就能變成人造碼頭,中共在學習二戰諾曼底登陸時的桑樹港嗎?難道真的在為打台灣做軍事準備嗎?
美國海軍新聞報導,北京正在建造新型特種駁船,專門為登陸台灣量身定製。這些駁船到底長什麼樣?中共真的在考慮攻打台灣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海軍新聞中的特種船舶圖片,可以看到這艘船是一個大型駁船。在這艘船的前頭伸出了一段公路橋,長達百米,這個橋頭直接延伸到灘頭,而船身還在海面中。大量的坦克裝甲車就可以通過這個駁船和公路橋登陸灘頭進行作戰。
在衛星圖片中出現了至少三艘類似船隻,但可能有五艘,甚至更多。我們來看一下衛星圖片,拍攝於今年早些時候的廣州龍穴造船廠。在圖片的正中央,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一艘正在建造的特種駁船。這艘駁船本身的長度大概是108米,駁船的船頭有一個橋塔,橋塔通過鋼筋拉著一個公路橋面。在衛星圖像中可以看到,這個橋面的長度可能有133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各種橋梁?有一種橋梁叫做斜拉橋,其核心就是有兩個高高的橋塔,橋塔通過鋼筋支撐起橋面來。比如台灣的新北大橋、美國坦帕的陽光大橋,都是這種結構。
很明顯,這樣一種特種駁船就是兼具了公路橋和船舶的功能,它將作為一個媒介,在重型的運輸船隻和灘頭之間建立運輸通道。
這種方式也讓我們想到二戰諾曼底登陸時期盟軍大量使用的桑樹港。二戰時,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面對一個巨大的問題:我的士兵在灘頭登陸之後,仍然需要後續的部隊,還需要大量的補給,每天可能需要上萬噸的物資和貨物。然而諾曼底的五個海灘沒有一個港口。最近的港口在瑟堡。這就意味著大型的貨船根本沒有辦法靠岸,沙灘地區水深很淺,貨船一靠近就會擱淺。怎麼辦呢?
英國在1942年就提出了一個計劃——建造一個人造港口。簡單來說,這個港口的各個組件在英國製造,運送到諾曼底海灘進行組裝,經過幾天組裝後,它就能當成一個臨時碼頭使用,用來停泊大型船隻運輸物資。桑樹港主要有兩大組成部件:第一就是防波堤。防波堤其實有兩種,一種叫做鳳凰防波堤,主要是由混凝土製成,更靠近碼頭;另一種叫做龐巴迪防波堤,由鋼筋混凝土製成,長度可以達到60米,布置在整個人工港的最外圍。
人工港的核心就是人工碼頭。碼頭也是由多種部件組成,在海灘進行組裝。每一條碼頭都是由上百個混凝土浮橋作為支撐,上面有鋼板製成的路面。在最前面有一個特製的人工碼頭,支撐腳插入海底,可以隨著海面調整高度。在諾曼底登陸之後,這樣的人工港向灘頭輸送了2,000,000軍人、4,000,000噸補給品和500,000輛車輛。它是盟軍諾曼底勝利的幕後功臣。
和諾曼底登陸相似,中共如果考慮攻打台灣,一定要解決灘頭的後勤補給問題。建造這樣的特種駁船正是以此為目的。
根據我的判斷,這樣的駁船可能有以下幾種用途:第一,多個駁船可以相互連接。美國在二戰時期的桑樹港,其碼頭長度可以長達10公裡。根據海灘的情況不同,你可能需要幾公裡的長度才能連接大型貨船到灘頭。而我們看這種特種駁船,它只在一側有公路橋,每一艘船的船身長度加橋梁長度大概是250米,這樣的長度不足以使得大型貨船靠近灘頭。所以,很有可能將10艘或者更多這樣的船搭在一起連續使用,就能夠組成一條長達2公裡以上的碼頭。
第二,這樣的駁船很有可能會和中國目前大量建造的滾裝船結合使用。諾曼底登陸時,除了登陸的盟軍士兵使用專業的軍用登陸艦,後期大量的軍事物資都是靠民用的船隻。而中國最近幾年大量建造滾裝船,在戰時就可以派上用場。特種駁船用來連接滾裝船和灘頭陣地,坦克以及裝甲車可以直接從滾裝船上駛下來,沿著橋梁走向灘頭陣地,這樣將大大提高向灘頭投放兵力和物資的速度。
第三,這種特種駁船有可能會用於一些並不適用於傳統登陸方式的灘頭進行登陸。有一些地區有一些岩石,傳統意義上並不適合登陸作戰。但是這種橋梁完全可以跨越不易登陸的地形,將登陸的起始點延伸到更深入的內陸地區,大大增加中國兩棲部隊可能登陸的寬度和地點。
第四,特種駁船按照民用標準建造的,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建造。
我們簡單分析了這種特種駁船的技術特點。那它有沒有什麼缺點呢?我在研究時,在美國reddit論壇上發現一個台灣人的說法,他認為這種駁船在東海岸幾乎沒用,在台灣西部和北部,也將面臨一些困難。因為台灣的海岸線上到處都是珊瑚礁,珊瑚礁不僅本身是障礙物。這些橋梁甚至無法跨越珊瑚礁的距離。在很多地區,珊瑚礁延綿數公裡,周邊形成湍流,對於航行非常危險,在這些地區實施登陸將非常困難。這位叫阿福的觀眾指出,他曾經在基隆外海看到過一艘大陸的起重駁船。當颶風來臨時,他們驚慌失措,在湍急的水流中沉入海底。
我並沒有在台灣生活過,所以並不太清楚台灣的海況,但我認為他所陳述的有一定的道理。我們以諾曼底登陸的桑樹港為例。桑樹港在設計時建造了大量的防波堤,但在諾曼底登陸之後的6月19日,一個6-8級的風暴襲擊了英吉利海峽,帶來的浪高達到4米。當時,美國在奧馬哈海灘建造的桑樹港完全被摧毀,28個鳳凰沉箱中的21個被完全摧毀,整個人工港口無法再使用。
不過,盟軍總共建造了兩個桑樹港。另一個由英軍建造,地點在黃金海灘,因為有前方的群島保護,所以受到的衝擊更小。但其碼頭也未能倖免,受損嚴重,不得已,盟軍將奧馬哈海灘的桑樹港材料全部拆卸,用於修復和加固黃金海灘的英國碼頭,最終使其運行好幾個月的時間。
從諾曼底登陸的桑樹港案例可以看出,當地海況對人工港能否順利運行有著極其巨大的影響。為了應對海浪的影響,盟軍特地建造了兩層防波堤。
而且,與英吉利海峽相比,台灣海峽的風浪更為惡劣。春天平均浪高1至2米,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浪高能達到2至4米,多局部地區甚至能達到5米以上。而夏天又是颱風季節,在颱風下浪高達到5至10米以上都是很有可能的。而中國製造的特種駁船在沒有防波堤保護的情況下,能否平穩運行,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種特種駁船實戰中到底有多少用,我們難以論證,但是特種駁船讓我擔心的則是,中共正在做攻打台灣的軍事準備。戰爭是一門非常精妙的工程學。戰爭的每一步,後勤怎麼安排,都需要經過精心的策劃和思考。建造076、建造六代機,可以增強武器庫,但並不意味著你真的思考怎麼去攻打台灣。
然而建設特種駁船不一樣。它們雖然成本低,數量少,但只有一種用途,就是用於灘頭作戰。這種船隻建造出來後,放到其它地方根本沒用,就是一堆廢鐵。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中共軍方真的在思考如何攻打台灣,並為此做軍事上的準備。然而,做軍事上的準備,和最後真的攻打台灣仍有不小的距離。我們將在未來的節目中帶來更多中國軍情的分析。
探索時分》(新頻道《軍事情報局》)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