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16日訊】提起俄羅斯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滿載排水量高達28,000噸,全長250米,全裝有超過500枚導彈,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重量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可以說是蘇聯最後的冷戰榮光。
然而基洛夫級巡洋艦各個兄弟啊,可以說是命運多舛,要麼早年夭折,要麼是常年躺在急診室裡面,搶救不過來,要麼就是早早退役了。
俄羅斯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重啟核反應堆
近日,俄羅斯宣布,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反應堆終於啟動了,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俄羅斯有可能把這艘核動力巡洋艦重新投入現役。不過這個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可是40年前建造的,已經在船廠裡躺了30年了,就算能夠很快服役,恐怕也會面臨,服役即退役的局面。基洛夫級總共有四兄弟,老大就叫基洛夫。基洛夫算是早年夭折,1980年首先服役,蘇聯解體沒多久,1991年就回到船廠裡躺平了,2021年開始拆解,到目前已經是屍骨無存。
老二伏龍芝,待遇也好不到哪裡去,1984年服役,1999年開始閒置,2021年和老大基洛夫一起開始拆解,也是早年夭折的命運。
老三,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了加裡寧號,他在蘇聯解體之後,更名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趕在蘇聯解體前夕的1988年服役,可是九年之後,因為發生了核反應堆事故,自1997年起就開始停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船塢裡,是沒人疼也沒人愛。
20年前,普京決心重振俄羅斯帝國海軍的風範,決定將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進行現代化,2012年進入北方造船廠開始現代化升級。這十幾年過去了啊,一直躺在造船廠中,靠著輸液維持生命,不過相對於老大基洛夫和老二伏龍芝,加裡寧至少是沒有解體。
基洛夫家的老四就是大家熟知的彼得大帝號。這艘軍艦在1989年下水,但因為蘇聯解體,沒錢了,彼得大帝號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後被迫終止建造。結果直到1998年才正式服役,到目前為止,是基洛夫四兄弟中唯一健在,還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俄羅斯原本是要對彼得大帝號進行現代化改裝,但我們知道,三年前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的錢都花光了。
海軍能把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改裝完畢就不錯了。彼得大帝號要怎麼改裝,到底花多少錢也無法確定下來。2023年,俄羅斯塔斯社報導了一條消息,俄羅斯的北方造船廠將開工建造新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命名為彼得大帝號。這就意味著,在這艘核潛艇服役之時,現役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就要退役了。
彼得大帝號已經服役了三十多年,你把它送進船廠裡,首先,你不知道能不能修出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就是例子,在船廠裡躺了二十多年,到現在還住在重症病房裡面,半死不活,靠輸液維持生命。你現在把彼得大帝號送進去啊,估計是再也出不來了。與其花費500億盧布去升級這一艘大而無用的軍艦,還不如把它投入到新的武器,比如核潛艇的開發當中。所以彼得大帝號退役,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我們盤點一下基洛夫四兄弟,老大老二是早年夭折,現在已經是屍骨無存,連口棺材都見不到。老三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船廠裡已經躺了二十多年,目前屬於重症患者,什麼時候能出來還不太清楚。老四彼得大帝號,是目前唯一還在服役的基洛夫級巡洋艦,可是它的壽命也不長了。過兩年,新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下水,彼得大帝號就差不多要退役了。
號稱俄羅斯最強巡洋艦的基洛夫級到底有多慘?
近日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導,2025年2月,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的第二座核反應堆已經成功啟動,第一座核反應堆在2024年12月底啟動。這表明戰艦的核動力裝置已經準備好在所有模式下運行了。俄羅斯方面表示,預計在2025年夏天將重新下水。自從1999年入船廠以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已經躺平了整整25年,而整個25年過程中,俄羅斯將它的重新下水時間一再拖延。2008年,俄羅斯表示,預計四年之後,2012年該艦將重新加入俄羅斯海軍。結果2012年海軍現代化工作才重新啟動,當時俄羅斯表示,預計2018年重新加入海軍。到了2018年,北方造船廠負責人表示,項目完成的日期計劃為2021年和2022年。結果到了2022年,北方造船廠首席執行官已經換人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依然沒有下水,北方造船廠表示,預計2024年下水。而到了2023年,俄羅斯報導指出,「納海軍」預計2026年交付俄羅斯海軍。
這真是一拖再拖,黑髮人都等成了白髮人,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依然躺在船廠之中。按照現在的進度,我覺得2027至2028年下水就不錯了。這艘軍艦是1983年開工建造,到2028年下水,那是45年的高齡了。
人比人,那是氣死人,我們做一個橫向對比,看一下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例如首個裝備垂直發射系統的版本——邦克山號,是1985年下水,1986年服役,在2023年9月就已經退役了。服役使用了37年。
美國的軍艦,是全世界到處跑,今天在日本,明天跑到南海,後天就跑到意大利去了。俄羅斯的軍艦,今天在北方造船廠,明天依然在北方造船廠,根本沒有出海的機會,怪不得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把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水兵直接調到陸地上作戰使用了,反正也沒有什麼軍艦能用,放到陸地上還能多少起到一點作用。這也是蘇聯水兵的一大傳統,海上打不過別人,就上陸地作戰。
而且,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相比,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巨大的技術差距。比如基洛夫號在服役時,俄羅斯沒有相控陣雷達技術,安裝的是多套機械掃描雷達。例如,遠程空中搜索使用的是頂對雷達,而對海對空搜索使用的是頂板雷達。此外,還有一套低空搜索的伏爾加雷達。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四面陣的SPY-1相控陣雷達清晰可見。
武器方面,基洛夫級裝備了500枚導彈,雖然數量最多,性能一般。主要是20套P-700花崗岩反艦導彈,外觀看起來非常有暴力美學的特徵。除此之外,還有96枚S-300防空導彈,但與提康德羅加不同,這些並不是放在垂直發射系統中,而是一種蘇聯風格的旋轉發射系統。不僅體積巨大,而且發射效率很低。
在這次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的現代化改裝中,俄羅斯首次引進了現代化的垂直發射系統,使用3S-14替換之前的20管P-700花崗岩,來發射遠程巡航導彈,如鋯石高超音速導彈和口徑巡航導彈。並且用更先進的S-400防空系統替代了原先的S-300防空系統,至少裝備96個垂直發射單元。終於達到了40年千提康德羅加的書評。除此之外,還安裝了多達六套的卡式坦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雷達方面倒是美譽太大長進。目前船廠的照片顯示,艦橋頂上有一個享受蒼蠅拍的雷達,應該是老式的M650坐標搜索雷達,顯然還沒有安裝相控陣雷達。
也就是說,目前還在船廠中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就算改裝完成,其技術水平比不上美國已經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而40年前剛剛服役的基洛夫級就更不用和美國海軍比了,處於一種服役即落後的局面。雖然頂著世界上體積最大、重量最大的核動力巡洋艦的名號,但使用的都是老式的機械掃描雷達,連個相控陣雷達都沒有,垂直發射系統也沒有安裝。導彈雖然是豎直放在艦體裡的,但採用的是旋轉發射系統,不僅體積巨大,發射效率還慢。
彼得大帝號即將退役
俄羅斯海軍的裝備不僅性能差,質量也確實不過關。在這四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中,有兩艘在服役前十年都發生了核反應堆的事故。基洛夫號1990年在地中海就發生了核反應堆事故,之後入船廠維修,就再也沒有搶救回來。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在1997年也發生了嚴重的核反應堆事故,之後帶回船廠維修,也是一去不復返。在整個蘇聯末期,因為官僚主義盛行,同時也因為軍費緊張,很多武器存在嚴重性能問題。蘇聯末期在切爾諾貝利還發生了嚴重的核事故,這都反映出了蘇式武器的粗製濫造。根本沒有辦法和西方國家相比。
而且,失去烏克蘭對於整個俄羅斯海軍軍工的打擊是非常大的。蘇聯時期,烏克蘭承擔了蘇聯大量的軍工建造和設計,特別是海軍。比如艦載機當時就是在烏克蘭進行設計和生產的,所以中共從烏克蘭引進了蘇聯艦載機蘇33原型機,進行仿製開發自己的艦載機。
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有著最重要的造船廠——黑海造船廠,俄羅斯的兩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四艘基輔級航空母艦以及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都是在這裡建造的。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就失去了建造大型航母和大型艦船的能力。北方造船廠主要建造核潛艇,位於列寧格勒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則主要建造水面軍艦,基洛夫級就是在那裡建造的。
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從外觀上來看,有著讓人熱血沸騰的暴力美學的特徵,然而實際性能卻完全沒有辦法和美國軍艦相比。就算放在40年前,和提康德羅加級相比,基洛夫級巡洋艦沒有相控陣雷達,沒有垂直發射系統,面臨服役即落後的狀態。而在40年之後,俄羅斯試圖對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進行現代化改裝,然而作為一艘已經有著四十多年船齡的老軍艦,就算能夠現代化改裝成功,恐怕也會面臨服役即退役的狀態了。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bH3tDcNAnptPO_EJytXm2g?sub_confirmation=1
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channel/1eiqjdnq7go7Rbr3gcLeMtv0n13p0c
訂閱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nsuoshifen/
捐款網址:https://donorbox.org/tssf
《探索時分》(新頻道《軍事情報局》)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