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1月18日訊】中國醫藥行業混亂,醫院不僅收費貴,而且藥品質量也令人擔憂。曾經在老撾仿製藥公司擔任過高管的劉敖,最近向我們披露了中國仿製藥行業的黑幕。今天,我們繼續來聽他的講述。
中國是化學仿製藥大國。據中共國家衛健委數據,全國17萬藥品批文中,95%以上是仿製藥。
所謂仿製藥,是指與原研藥在劑量、安全性、效力、質量、藥效以及適應症上均相同的一種仿製藥品。
劉敖表示,仿製藥本身不是假藥,但中國的仿製藥質量參差不齊。
劉敖:「如果它按照嚴格的仿製藥的規程去做,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事實上國內的仿製藥,它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有很大的副作用。」
劉敖說,東南亞的仿製藥更偏向於重大疾病的,比如說抗癌藥這類的藥品,而中國的仿製藥範圍非常廣,而且真假難辨。不僅如此,就連原研藥在中國也可能出現冒牌貨。
劉敖:「很亂,尤其是針對重大疾病的藥。患者可能無法通過正常的醫保途徑或者是醫院的途徑去獲得這種(原研)藥,只能是通過一些藥販子他們去提供。而藥販子提供的這些藥,它的水平參差不齊。我也見過很多了,就是它的假藥的假的水平它已經到很嚴重的地步了,我們可能一看就是假的,但是患者他並不知道這個情況。比如說美國的一款藥它已經停產好多年了,我們在中國就突然發現市面上有這樣一款藥,實際上這就是假藥。」
中共當局在去年年底的集中採購藥品招標中,以低價逼退跨國藥企,也令仿製藥占據公立醫院。
然而,國產仿製藥的「不靠譜」,讓不少人心有餘悸。
大陸上觀新聞就曾報導,2023年年初,用了10多年原研藥的一名患者嘗試用仿製藥替代。但很快她就坐立難安,「特別特別難受」。這是她從未有過的藥物副作用,持續整整一週。
而劉敖還曾聽聞過中國仿製藥吃死人的案例。
劉敖:「因為當時我在接手工作的時候,裡面確實存在一個這樣的客戶,他已經失聯很久了。據說當時就是,上一任告訴我他就是吃中國的仿製藥,導致的全身的過敏反應,最後就失聯了。而且這些患者根本是維權無門。而且這也牽涉到國內的仿製藥和醫院的一個利益關係,他醫生有時候覺得他就需要開這一塊的藥,不給患者其它的選擇。」
一些患者曾向劉敖反饋,老撾生產的仿製藥比中國的仿製藥質量都要好。
劉敖:「並不是說東南亞的仿製藥一定好於國內的仿製藥,只是說國內的仿製藥它爛到一定程度,連東南亞的這些都比不上。」
2018年,改編自真實故事的中國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引起轟動。男主角白血病患者陸勇,從印度走私非正廠藥,賣給其他無法負擔國內高昂藥物的病友。在中國擁抱繁榮昌盛的經濟假象下,這部影片重重敲打了中國絕大多數人依然「吃不起藥」的社會痛點。
劉敖說,事實上現在情況依舊艱難。自己以前賣藥,接觸過很多藥販子,他們本身就是患者。
劉敖:「就比如說我是一名患者,我身邊有很多的患者,然後我積累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源和群。比如說國內一款藥,一款原研的可能要賣到上萬,他們一個月根本支付不起這樣的費用。他們只能是從印度這些地方,帶回來API自己裝藥,然後給大家吃,大家一起付錢,一起均攤。這樣他們才能活下去,是這樣的。」
劉敖說,這些患者非常可憐,即使是走私回來的藥,也可能隨時斷貨。
劉敖:「他有時候可能這個月吃著吃著,下個月市場上就沒有這一款藥了,原研藥它就斷貨了。為什麼呢?一問,貨被海關扣了。」
劉敖感慨,無論哪國的仿製藥,藥效都無法做到和原研藥完全一致。這些原研藥如果醫保能報銷,如果集採能買到,中國的患者就不會選擇仿製藥。
編輯/王子琦 採訪/常春 後製/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