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1月23日訊】被北京兩度「制裁」的美國議員盧比奧出任國務卿,中共給他悄悄「改名」,疑似試圖矇混過關。但大陸網民紛紛聚焦此事,或令當局更加騎虎難下。
週二(1月21日),盧比奧(Marco Rubio)成為本屆川普政府首位獲得參議院確認的內閣官員,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72任國務卿。
當天晚上,在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上,「中方是否解除對美新任國務卿制裁?」成為熱搜榜排名第一的話題。
在大陸微博上,該話題也引發熱議。經過當局嚴格審查之後的網絡輿論,對盧比奧的態度以負面為主。許多「小粉紅」對他展開持續的攻擊和謾駡,叫囂應該堅持對他的所謂「制裁」。
還有部分「小粉紅」將對盧比奧的仇恨轉為對當局「態度曖昧」的不滿,不點名地嘲諷中共官方給盧比奧「悄悄改名」。
一位名為「軍武季」的微博博主發帖:「美國國務卿Marco Rubio中文譯名,由馬爾科·盧比奧,改為馬爾科·魯比奧。」「軍武季」是一名高喊「武統台灣」、煽動仇美的「狂熱軍迷」,擁有300多萬粉絲。
其帖文中提到的「盧比奧」改名,源自中共黨媒新華社旗下的《參考消息》。
去年11月13日,當選美國總統川普提名盧比奧為國務卿人選。《參考消息》立即將盧比奧的中文譯名從「馬克·盧比奧」全面更改為「馬爾科·魯比奧」。
當時網民調侃,中共當局已經找到了緩解尷尬局面的「解決方案」,就是給盧比奧改名,這樣被中共「制裁」的盧比奧和接任國務卿的「魯比奧」就不是一個人了,北京就可以和「魯比奧」接觸或者邀請他訪華了。
今年1月16日,中共外交部網站也將盧比奧改名「魯比奧」,再度引發輿論嘲諷。
中共新華社內部有一個外國譯名標準。此前中共黨媒和官方都是依據該標準,統一地將「Rubio」翻譯成「盧比奧」。
中共曾經將盧比奧塑造成所謂「反華政客」,先後兩次將他列入「制裁名單」,「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他入境中國。外界至今仍在關注,中共未來將不可避免地與盧比奧接觸,會如何解決這個「尷尬」問題。
日前外媒記者接連追問此事,而中共官員的回答依然「曖昧不清」。
週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答有關問題時稱,「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台灣中央社引述一名匿名大陸學者的分析稱,這句話的前半句「堅定維護國家利益」是在肯定對盧比奧的制裁,後半句則暗示北京將以「中方認定的適當方式」與盧比奧接觸。
週三,外媒記者又詢問中共官方給盧比奧「改名」一事,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強調,中方的制裁針對的是「損害中國正常權益的言行」。
該説法與此前一名中共學者的言論呼應。該學者當時給北京「出謀劃策」,稱當局可以將此前對盧比奧的「制裁」解讀為「針對他擔任議員時的反華言行」,並不是針對現在的美國國務卿,這樣就能給自己找個台階。
據中央社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的説法是,在目前中美關係以「友善為優先」的氣氛下,如果北京當局決定邀請盧比奧訪華,那麼中方為他解除制裁「輕而易舉」,甚至「不用公開宣布」。
(記者潘璒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