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思維推廣台灣茶 疫情期間創造新商機

2025年02月04日今日加州新聞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2月04日訊】來自台灣新竹的許正龍,在茶產業深耕超過半個世紀。他以西方角度介紹東方茶,吸引更多人動手泡茶和了解茶文化,讓台灣茶飄香國際。製茶第三代的許正龍(Thomas Shu)來自台灣新竹關西,在茶產業深耕數十年。
他回顧說,最初嘗試打入美國市場的時候慘敗,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當手搖飲在九零年代開始盛行,他樂見有人願意付錢買茶。
台灣茶葉大使許正龍:「當我們把波霸奶茶介紹到美國市場的時候,讓我們把茶葉跟西方人的結合有了一個很容易的潤滑劑。波霸奶茶已經帶了一個茶字在裡面了,他更想要多了解茶,所以對茶葉的推廣有很大的幫忙。」
為了更深入的推廣台灣茶,許正龍開辦私人小組品茗活動(Private Group Cupping and Tasting),讓大家動手泡茶。
許正龍:「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連結,當他們發現他自己是在玩一種知性的文化,他已經對茶接受了。他們自己在體會(泡茶)裡面,因為不同的氧化,有不同的花香,甚至有不同的果香,甚至還有不同的焙果香。」
水溫、比例和沖泡時間等,都決定了茶的味道。
疫情期間,許正龍從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發揚光大的「黃金比例」中受到啟發,對泡茶要訣有了新領悟。經過多次試驗,他發現5盎司(oz)茶壺與日本人喜歡攜帶的135毫升保溫瓶,容量接近,適合初學者使用。
許正龍:「最好的茶,你要學達·芬奇一樣把它解剖,這流程裡面有立體的、流體的力學。這個本來就是我們亞洲人喝茶的真正的享受,在小的杯子小的壺去品嘗一小杯茶。然後美國人常常講一句笑話,我說喝茶用一大杯的喝,你們英文怎麼講?More tea, more pee。就是喝更多茶就是去廁所而已,沒有用嘛。茶應該是好像好酒一樣,你淺嚐一下就好了。」
許正龍表示,透過沈浸式體驗,國際友人從西方文化的角度,一步步認識東方茶葉,有人因此萌生走訪茶園、了解茶文化的想法。
他也常舉辦茶文化訪問團,帶各族裔人士參觀台灣茶園和茶廠,親自體驗採茶和製茶。
許正龍:「因為茶少不了天地人。所以天是講這個季節氣候,那地是講它的地理環境,人是講人類的文明的科技各方面的。」
他分享,許多製茶的二代到四代的傳人都回到台灣接手家業,重視茶與產地的歸納分析。大家會透過賽事評比了解各種茶的特色,並且結合新科技改善傳統老產業。
雖然已經計劃退休,但是許正龍表示,會參與台灣茶文化故事館的建設,繼續發揚台灣茶葉。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郭約希、李真奇洛杉磯採訪報導